APP下载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探讨中医药的一定优势和价值

2020-12-29魏士雄

陕西中医 2020年3期
关键词:瘟疫标本中医药

魏士雄,王 平

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00)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爆发,武汉市拥有常驻人口约1100万,是世界级大城市;武汉市是中国高铁网主枢纽,铁路枢纽中心,贯穿中国东西南北,在中国水陆交通网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素有九省通衢之称[1]。故而,来往的人员众多。此次疫情爆发正逢春运高峰,正值人口大规模的迁徙;加上感染人群具有潜伏期,加剧了疫情向外蔓延。对于瘟疫,中医早有认识,从《伤寒杂病论》序言:“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可见瘟疫的感染程度。《黄帝内经》中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相互传染,症状相似的记载。瘟疫一直是中医研究的一个方向,从发病原因、病机、诊断、治疗到防护,中医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个重要体系。在古代物资匮乏的年代,以中医为本的治疗,让中华民族得以延续至今。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值五运六气学说的终之气,“己亥岁终之气,自小雪日卯正,至大寒日丑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羽水,客气少阳火,中见土运,火土相得。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己亥岁并非一起瘟疫,而是多起,这与自然气候息息相关,故应该多加防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后,中医药一直参与其中,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案[2]。以仝小林院士、张伯礼院士为代表的中医药组,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按照临床症状分为初期(寒湿郁肺)、中期(疫毒闭肺)、重症期(内闭外脱)和恢复期(肺脾气虚),先后组织参与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王琦院士以预防为代表制定的方剂(芦根15 g、银花10 g、藿香10 g、红景天15 g、贯众15 g、虎杖12 g或者金银花10 g、芦根15 g、白茅根15 g、藿香10 g、白芷6 g、草果6 g)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多起治愈报道中均能看见中医药发挥的作用。现就中医药在疫情中重要价值作如下探讨,希望重视中医药重要价值,能让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治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 理论成熟,方案明确

瘟疫[3]在古代有多种称呼,例如《黄帝内经》中的“病温”,《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温病”,《五运六气》中的“温厉”,《医宗金鉴》中的“瘟疫”等。直到明清时期,由于人口集中,瘟疫时常流行;此时医家临床研究总结,此时瘟疫体系逐渐成熟,例如以吴有性为代表的温病学派。其代表作《瘟疫论》一书,详细记载了温疫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古代的瘟疫研究,大多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运用当时医疗理论,阐述和解释。随着瘟疫研究的深入,中医药也形成了预防、防护、治疗的一系列体系。

除了中医瘟疫相关理论外,中医药自身具有严密的体系,根据症状,可因人因地,进行个体化治疗。相比实验室研究,中医药更具有临床价值,时效性更强,可据症立即对症或辨证论治。在疫情前期,病毒了解较少的情况下,及时运用临床现有症状,依据中医药理论,制定治疗方案是中医药在疫情中的一个重要价值所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之初,医疗忽略了中医这一优势。在治愈的病例中,北京率先运用中医药,迅速治愈了多起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通过经验总结,将中医药运用于防护人类健康上,其本质是通过人体实验总结出的经验,在当代医疗依然有重要的价值。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中医药的辨证论治逐渐走向成熟。在社会各界中医药人士的前线治疗中,中医药从防护到治疗,逐渐从碎片化走向体系化,这一中医药优势应该被发现和运用。

2 未病先防,防止感染

在长达几千年的群居生活中,瘟疫时常发生,四季皆有发生,多发生秋末至春初季节,总体上依据四时主气,可见脾胃、肺卫等证。《黄帝内经》中,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总结了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规律,总结出五运六气的“天人合一”的理论,通过年份,推断一年的天气,分为六气,每一气有运。从推导天气情况,反应人可能出现的疾病,并提出预防。以2019为例,“己亥岁终之气,自小雪日卯正,至大寒日丑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羽水,客气少阳火,中见土运,火土相得。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宜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耎之。岁谷宜丹,间谷宜豆,制其火邪,莫能为害”。

自然和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从六气病因,到整体观、天人合一的理论、四时养生等都与自然密不可分。《杂着》言:“冬温为病,此乃天时不正,阳气反泄,药忌温热。天地之厉气,当参运气而施治也”。四时之气不正,违反机体的正常规律,影响机体,从而形成外感的疾病。中医病因的内外之气,通过肺卫形成一体,形成了中医整体观的一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干咳、发热、乏力、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主,也可见“纳差、呕吐、痞满、肌肉酸痛等”症状[4]。根据症状辨别病因,及时预防,防止感染。《黄帝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强调要重视机体自身的正气,邪气盛时奋起抗邪。一方面要阻断邪气从口鼻而入,另一方面要鼓舞正气。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当及时根据邪气性质,制定预防方药,用于临床,起到防护的作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提供了初期和中后期的中医药药物治疗,着实“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将中医药五运六气和四时防病的理论体系重新整理和发展,运用于日常的中医药护理,重视中医药治未病的预防价值。

3 辨证论治,及时用药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重要的优势之一,在疫情中,虽然大多症状相似,但由于个体差异,也会形成不一样的病症。例如《医学源流·病同人异》言:“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以病同而人异也”。在强调制定统一方案指导临床治疗时,也要强调个性化的辨证论治,这是中医的重要优势和价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和治疗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指导了轻症到重症,未发病到已发病,发病到治愈的一系列中医药治疗涉及到中医药的方剂、中成药、注射液等。例如在第四版中对医学观察期给予藿香正气胶囊、连花清瘟胶囊、防风通圣丸等进行方便简洁的预防干预。在临床治疗期在原来分型的基础上强调病情发展过程,按照分期进行治疗,弥补了按照症状分型的不足[4]。

在疫情初期,辨证论治是治疗的关键和重要的基石。在病毒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以现有的症状为基础,结合中医药丰富的理论,可以在不耽误任何时间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是中医药治疗在疫情中又一重要的价值。瘟疫大多发展迅速,传染迅猛,在研究治疗尚不明确的条件下,除了西医支持疗法外,应该援用中医药规律,利用实践经验,结合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初期由于潜伏期和症状温和,未被大众广泛认识和关注。加上实验室研究缓慢,中医药预防不足等过程,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流传。后期的治疗上,以张伯礼院士为代表的组,集中收治,组织辨证论治,及时用药,在治疗中以及愈后上显示出中医药的重要作用。以人为本的中医理念,更加注重恢复患者的正常状态,以常为期的治疗目的,更有利于患者。

4 标本兼顾,注重整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现有的特点是中老年合并其他疾病易感且症状危重,加上肺炎患者肺部感染发展迅速,这样为辨证论治带来了挑战。《素问·标本病传论》言:“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强调标本在治疗中的重要意义,“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标本的本质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的结合。在临床中,辨别病症把握整体情况,分清邪实正虚,选择治疗方案。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3版)[5]中,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为湿邪郁肺、邪热壅肺、邪毒闭肺、内闭外脱等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4版)中恢复期肺脾气虚证。3、4版明显区分了虚实标本,在现有临床数据来看,此次肺炎邪实是发病后的重要症状,但同时也可以从感染人群上看出中老年且有疾病基础的重症危症较多见[6],正虚是感染和发病的前提,邪实是感染后的重要表现,标本兼顾是其治疗的原则。

回顾前期治愈患者病例,大剂量的抗感染治疗,副作用明显,治疗后多出现肺脾气虚证,出现喘咳、乏力、痞满、虚汗、动则加剧等症状。因此在大剂量的抗感染和内服中药情况下,固护脾胃和扶持正气十分重要,做到兼顾整体,标本兼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具有特殊性,在潜伏期和发病初期,具有不明显症状,这段时间的治疗十分关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4版)将原来的证型归纳为一个发展周期,将临床前治疗纳入治疗方案,有效的将病毒发病周期化、整体化,系统指导疾病治疗,加上出院后的恢复期方案,这是治疗过程的整体观,将治疗衍生为一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阶段治疗。辨证用药上标本兼顾,治疗过程上注重整体,是中医在疫情中的重要优势和价值。

5 取材方便,易于操作

中医在疫情中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取材方便,易于操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受地域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的限制,很多药物无法满足现有疫情需要。中医药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基础深厚,遍布中国各地。中药材运用十分广泛,为治疗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多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文件中,均鼓励运用中医药治疗新型肺炎[7-11]。从辨证到治疗,中医药十分便捷,且容易实现,在各级医院均可完成。药物普及面广,看病所需时间较短,有利于控制病情。

在武汉实行中医药成立独立病区,集中收治疾病,为中医药治疗奠定重要基础。前期肺炎尚不明确的时间段,中医药依据丰富的中医药理论,已经投入了临床治疗。在现有报道中,中医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上,有突出的贡献。在疫情中,中医药符合当前中国医疗国情,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

6 总 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是继2003年“非典”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疫情。此次疫情,总结了非典时期的经验,率先提出了中西医联合会诊纳入新冠肺炎诊疗,为中医药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医药丰富的理论,完善的体系,能够在疫情开始时,病毒尚不明确阶段,做出临床诊断并治疗,理论成熟,方案明确的优势和价值。中医药在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积极指导疫情防病、防变中发挥重要作用,鼓舞正气,预防病毒侵袭,及时控制疫情发展;中医药未病先防,防止感染在疫情中具有重要的优势和价值。现代医学尚无治疗方案时,中医根据现有症状,辨证论治,及时的组方用药,能够抓住时机,及时治疗,这是中医药在疫情临床上的重要优势和价值。根据临床特点判断疫情患者的情况,个性化诊疗,做到标本兼顾,兼顾整体情况,做到更好诊疗,这是中医药的重要优势,也是肺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中医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医药遍布国内各个地区,中药材取材十分方便,煎汤服用易于操作,加上诊疗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推广运用,是疫情传播后的重要优势。

在此次疫情中,中医药在很多方面显示出较强优势。在多地治愈报告中,均有中医药的贡献。多省也出台了中医药治疗方案,组织集中收治,给予中医药治疗平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中医药不断将治疗系统化、整体化,推动了中医药在疫情中的发展。中医药的价值在于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应当挖掘其优势和价值。

猜你喜欢

瘟疫标本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绘画中的瘟疫 下
绘画中的瘟疫(上)
Bian Que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