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智慧下的学生成长

2020-12-28张艳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教学智慧教学实施教学设计

张艳

摘要:教学大赛从教学预设走向现场教学,单人作战走向团队协作,单篇设计走向整体教学,展现教师精彩走向关注教学智慧下学生成长。而教学智慧是确保教学在“预设—实施—总结”整体循环中有效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是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基于课程标准,确立科学可测的教学目标,坚持评价先行,提炼单元教学主线;在实施过程中立足学生学习,通过激活思维的现实情境、步步推进的教学结构,实现促进发展的生成教學;在课后反思中,通过提炼教学规律、整体架构思路、紧扣参赛内容、推敲文字表述,形成有利于改进教学的总结报告。

关键词:教学智慧;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0C-0012-04

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逐步由教学预设走向现场教学,由单人作战走向团队协作,由单篇设计走向整体教学,由展现教师精彩走向关注教学智慧下学生成长。

教学智慧是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的综合体现,它要通过教学研究,把教学理念转换为有意识的教学行为,并且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试验、反思、总结,从而形成惯性的思维方式。在“预设—实施—总结”的教学整体循环中,教学智慧主要表现为在精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教材特色、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整体、创新设计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设计展开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课后及时反思、总结教学成效和不足。见图1。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实施教学前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设计。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保持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从教师角度来讲,应该教的、想教的和正在教的,与实际教得怎么样要保持一致;从学生角度来讲,应该学的、想学的和课堂上正在学的,与实际的学习效果保持一致。这里,教什么是基础,涉及目标的确立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体现了教师基本的教学判断和教学处理能力,是确保标准、教学、评价内在一致性的重要依据。

(一)确立科学、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关于该教学内容的相关要求,结合教材,分解教学内容的概念体系和对应的行为动词,以及实现这些行为的条件和学生行为结果的程度,从而形成科学、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中关于文学作品教学的一个要求是“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艺术形象的内涵很丰富,具体到萧红的散文《回忆鲁迅先生》,可以聚焦人物形象,从关键词“感受”和“艺术形象”来分解其中包含的大概念。人物形象的解读需要分析人物事迹和性格特征,并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价值;又因为文学形象的美学蕴涵是由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意蕴灌注而成的,所以还包含作者寄予的情感,这一点在散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分解出大概念后,再分析实现行为的条件,即通过哪些教学过程和方法来了解事迹、概括特点、明确人物形象的价值和理解作者的情感。而了解、概括、理解、体会到什么程度,就是学习行为的结果。这一个教学要求分解出的这些行为条件和程度落实到具体的篇目《回忆鲁迅先生》时,只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补充完整是哪一种特点,哪一种情感,再进行整合,就得出了教学目标。

(二)评价先行,使教学全程指向学习结果的质量

教学目标要和预期的学习结果保持一致,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设计评价标准,也就是评价设计要先于教学设计。《语文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标准,作为教、学、评的依据,是基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时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如果说,教学目标是方向、是结果,那么,结果达到的程度就是评价的具体要求。经过上述分析,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事迹、概括特点、理解意义、体会情感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教哪些内容,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便一目了然。教师可以根据评价标准逆向设计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且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根据评价指标进行及时调控。

(三)整合学习资源,实施专题(模块化)教学

教材基本都是以单元、章节或者项目组成的,参赛作品一般都选择连续的单元或者章节。一般而言,公共基础课程可以采用大单元教学设计,专业课程可采用模块化设计,从单元、章节或者项目的内容、形式探寻内在逻辑,提炼教学主线。因此,教师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围绕单元、章节或者项目的整体目标,设计打通全单元的主题或者探究性任务,再结合具体篇目或者内容的特点,将目标分解到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中。

以江苏省职业学校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为例,将“阅读与欣赏”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促织》,“表达与交流”中的《写作·小小说》,“语文综合实践”的《班级故事会》,组建为12课时的教学内容,可提炼“讲好中国故事”教学主线。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是课程育人功能。这个单元中小说体现人物对光明、对真情的追求,对不公命运、黑暗现实的反抗,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崇尚正义的思想与美德,学生在分析、思考、理解、复述、创作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悟人物的精神和品质,体现了教学教育性的特点。二是教学内容形式。这个单元的阅读、写作和语文综合实践都和故事有关,教学主线抓住了内容故事性的特点。三是文体。本单元为文言文和古代白话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读懂文言文,了解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才能对民族文化理解和传承,教学需要关注文言文文体的特点。四是教学策略。中国故事学生不仅要讲,还要讲好,就需要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反复练习,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

二、立足学生学习的教学实施

教学改革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着力点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关系学科教学内容,取决于对学科本质、功能和目标的认识;怎么教取决于对教学的理解,主要体现为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一言堂”“满堂灌”、强制性思维等问题,是基于教师的教,而不是基于学生的学。立足学生学习的教学实施,尤其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激活思维的现实情境

“‘核心素养的养成意味着学习者面对真实的环境,能够解决问题的整体能力的表现”[1]。创设真实的情境,这个真实不一定是当下就发生的,而是指学生现实或未来可能经历的场景。中职公共基础课可以通过创设与职场相关的情境,运用与职业生涯密切相关的素材等方法来相机融入职业道德,体现职教特色。比如,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庖丁解牛》可设置为拍摄一个电视短片的整体情境,具体教学时每个环节学习任务的提出都紧紧围绕拍摄电视短片的情境。教学步骤“赏技—悟道—致用”是按照文本解读过程呈现的,其对应的教学情境“完成拍摄提纲—推敲电视短片主题—谈谈拍摄体会”是按照拍摄电视短片工作过程设计的,两者悄然合拍。完成拍摄提纲是拍摄电视短片的基础工作,这个情境的实质任务也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学生列写提纲的过程就是梳理内容、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的过程。推敲电视短片主题是为了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谈谈拍摄体会是为了联系生活实际,启发思考。

(二)步步推进的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不仅包括对教材知识点分类、分步骤呈现的知识结构,还包括教材内容框架下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后形成的认知结构。然而,实践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知识结构,讲究教学知识的完整,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分步骤呈现过程的完整。教师常常忽略的认知结构,则还需要关注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换言之,教师不仅要具备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科素养,更要具备教会学生如何然的教学素养,帮助学生还原知识产生或者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学生思维临界点为其铺路架桥。比如,《琵琶行》教学目标之一“概括琵琶女的生平”,要求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归类和综合,依据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运用品味语言的方法。然而思维过程是隐性的,教师需要通过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推敲词语实现思维发生。以“色艺双绝”这个词为例,当学生从“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等句子概括出琵琶女有才也有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综合,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善才服”“秋娘妒”这些词语的内涵,明确琵琶女才貌优秀的程度,再点拨学生联系琵琶女的身份,对词语的准确性进行推敲和完善。从“才貌双全—才貌双绝—色艺双绝”的引导过程中,学习任务和目标没有变,但是学生学会了如何从词语的内涵和指向性方面,来提高词语表达的准确性。学生不仅知道了词语的相关知识,而且学会了推敲词语的方法,语文味就出来了。当然,前提是教师自己必须知道从词语表达的哪些方面来提高准确性,才能知道从哪些角度设计引导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探究。

(三)促进发展的生成教学

学习活动不是单一僵化、封闭式的认识活动,而是一个复杂多变、开放式的学习过程,关注的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即使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学习资源,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也会存在差异,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也不同。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智慧,面对各种动态生成的信息,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有价值的课堂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使教学更加优化。在新的创造过程中,教师若能合理运用相关动态信息,顺势发问,引导学生质疑解惑或及时调整学习进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议论文写作·论点与论据》为例,笔者原先的任务设计是讓学生从一组材料中任选一个作为论据,围绕论点进行定向阐述,写一个完整的议论性语段。课堂上学生展示作品环节,有位学生选择了两个材料进行写作。笔者抓住这一课堂生成信息,顺势而问“如果是多个事实材料应该如何进行定向论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终明确运用多个事实材料阐述论点的定向叙述方法:叙述材料的句式一致,形成排比句,增强论证的气势。笔者相应调整了接下来写作训练中的要求:请学生根据提供的观点,上网搜索、选择三个材料,写一个完整的议论型语段。对原有设计的调整,从学生而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完善了学生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

三、反思教学实践的总结报告

“教学实施报告实际是基于实践的教学思考与学术总结”[2],是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的有机融合与显性呈现,体现了教师审视、反思教学的能力,教学比赛主要以这一载体进行评价。教师需要关注如下几点。

(一)精于提炼,善于阐发

教学总结具有客观性、指导性、理论性。教师要从理性的层面对教学实践进行梳理与总结,化实为虚,找出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理性认识,并将其结合具体的参赛内容凝练为一个个具有鲜明特色和指向性的教学观念,并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概括凝练。同时,要注意不能将报告变成理论和概念的堆砌,应结合真实的教学过程进行阐述。

(二)架构合理,逻辑严密

教学实践包含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还包含隐在背后的为什么教。实施报告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第一,整体设计说明。公共基础课程应阐明专题(单元任务)的设计意图,专业课程应阐明基于工作任务进行模块化课程组织与重构的原因。具体阐述时要注意说清楚教什么、为什么教,要关注所选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对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准确科学,对教学设计的意图和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否定位合理、表述清晰,一体化设计的总目标和分课时目标是否联系紧密、指向明确。第二,教学实施与教学效果。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说清楚怎么教、教得如何,“怎么教”要将12(或16)课时的教学实施看作一个整体,阐明教学策略在这一个整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运用,而不是只局限于某一个课时,某一种方法;“教得如何”要关注教学策略与方法尤其是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否为教学内容服务,是否解决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益,要关注学生认识、思想、方法、价值与精神方面的成长,如参与社会生活、文化建设,投身生产一线,创新思维或发明创造,获得社会认可、表彰等,并注意是否能结合有效的数据、案例等对教学过程进行客观描述、真实还原。第三,教学反思与改进。说清楚这样设计体现的特点和创新之处,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原因与改进措施。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应该互相照应,彼此关联,要讲清楚参赛内容的整体设计和每次教学之间的逻辑关系,讲清楚为什么教和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如何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写作时,既可以以这三个方面架构实施报告的内容,也可以提炼彰显教学特色的具有指导性的理念、策略等来融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三)格式规范,文从字顺

推敲语言,从文字表述层面关注实施报告是否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言简意赅。同时,还要注意标点、排版等格式规范。另外,要善于以图表形式(体现效果的数据,饼图、柱状图等)简明、清晰地呈现核心内容。

仍以“讲好中国故事”单元为例,可以整合、提炼四个部分:(1)以文化人,彰显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这部分旨在说明教材特色,体现课程思政的内容,并突出小说的虚构特点。(2)整体构建,突出单元组建的故事特点。这部分旨在结合小说叙述的特点,阐述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路与意图,明确单元的教学价值。(3)文道并重,遵循文言小说的文体特点。这部分旨在结合文本特点,突出文言文的教学要义,体现教学思考。(4)强化实践,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这部分是实施报告的重点,旨在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明晰怎么教,以及教得如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学科教学的发展及其课题:把握“学科素养”的一个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7(1).

[2]姜丽萍.新方案、新要求、新作为——对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

责任编辑:夏英

猜你喜欢

教学智慧教学实施教学设计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学智慧影响因素分析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彰显教学智慧,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一场及时的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