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2020-12-28杨小燕廖清远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

杨小燕 廖清远

摘要: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是教育部2015年新批准开设的一个跨学科专业,旨在培养“精业务+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完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人才需求分析,提出五点人才培养建议:一是优化财会类专业方向,减少传统会计专业招生规模,引导学生向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分流;二是构建“五级三维”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围绕业财融合和智能化财务思维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四是课程体系中融入会计职业资格和1+X职业技能证书;五是注重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会计信息管理;复合型人才;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0C-0003-04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人工智能给各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对人才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如何通过变革培养出人工智能时代亟需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8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财会领域,德勤等国际会计事务所上线财务机器人,基层会计核算工作将被人工智能财务系统替代,亟需“精业务+懂技术+善管理”的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是教育部2015年新批准开设的一个跨学科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正好与人才市场需求相契合。随着传统会计专业的转型,近几年开设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根据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现有123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从对部分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调查情况来看,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标准、专业定位等方面与传统会计专业相似,没有突出该专业的特色。

二、问卷调查的目标与过程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于2019年开设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并开始招生,为了全面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准确做好人才需求分析,合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题组专门面向用人单位、高职院校财会类教师、往届毕业生等开展了问卷调查。

本次采用了问卷星平台设计问卷调查,问卷从人才数量需求、学历需求、薪资状况、岗位设置、素质和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职业技能证书要求、课程设置等8个方面共设计了12道客观题,1道简答题。调查问卷通过QQ、微信、电子邮箱等进行发放,共收到302份有效问卷。从统计结果来看,参与此次调查的人员涉及面较广,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占29.04%,服务业企业占25.41%,制造企业占15.51%,商业流通企业占13.86%,建筑企业占5.94%,其他类型企业占10.23%。调查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财会人员、财会类实习生、高校财会教师、人力资源HR等。调查人员所在单位56.77%是中小型企业,17.82%是大型企业。

三、人才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一)人才数量需求分析

为了准确把握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态,问卷按照3人以上、3—8人、8人以上3个二级指标对用人单位所需财会人员的数量进行了调查。从反馈的结果来看,3个二级指标的比例分别占到28.38%、30.69%、40.92%。这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会人员在用人单位成了不可或缺的成員,社会对财会人员的数量需求稳中有增,需求量较大,财会人员的就业市场广阔。大型企业经济业务繁多,需要更多的财会人员,一般至少需要8人以上,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给高职财会类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提升机会和途径。

(二)人才学历需求分析

问卷设计了中专、大专(高职)、本科、研究生以上4个二级指标对人才学历需求进行了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约97%以上的用人单位对财会类人员的学历都要求大专以上,其中大专占45.54%、本科占43.56%、研究生占7.59%。由此看出,由于财会工作实务操作性强,财会人员需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操技能,因此学历成了一个硬指标。同时也可以看出,近年来用人单位在招聘财会人员时越来越理智,秉着量才适用的原则,对学历水平要求整体并不是很高,大专学历成为了招聘主体,这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非常大的就业空间。

(三)人才最低要求分析

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证已经取消,为了了解用人单位招聘时对财会类人才除学历外的其他最低要求,问卷设计了从暂时还是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为主、有初级会计职称、有1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有1—3年的工作经验、其他、无要求等6个二级指标进行调查。从结果来看,22.11%的用人单位还是以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为主,48.84%的用人单位要求具备初级会计职称,42.24%的用人单位要求具备1—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只有2.64%的用人单位无要求。由此看出,在国家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在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来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四)最初薪金状况分析

问卷按照2500元、2500—3000元、3000—3500元、3500元以上4个档次对财会类毕业生初次就业的最初薪金状况进行了调查。从结果来看,财会类毕业生初次就业的薪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51.85%的毕业生最初的月薪低于3500元,只有48.51%的毕业生能够拿到超过3500元的月薪。由此看出,虽然财会岗位需求量大,但求职者很多,竞争非常激烈,市场供过于求。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缺乏工作经验,还不能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更谈不上给企业创造价值,很难拿到较高的薪金。

(五)岗位需求分析

为了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问卷设计了出纳、收银员、会计核算、电算会计、会计信息管理、财务软件维护和售后服务、管理会计、财务大数据分析、财务管理与决策分析等9个二级指标对岗位需求进行调查。从结果来看,企业岗位需求量最大的是财务管理与决策分析人员,占41.25%,其次是管理会计人员,占40.26%,传统的会计核算人员占有39.93%的比例,财务大数据分析人员占33%,会计信息管理人员占24.42%。由此看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财会领域的应用,传统的会计正在发生转型,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岗位,企业的岗位需求不再只集中在传统的出纳和会计核算岗位,而是有了多元化趋势。

(六)素质和能力需求分析

问卷设计了实践操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计算机网络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7个二级指标,调查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从结果来看,企业最看重的是财会人员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比例分别占到了79.87%和78.22%;其次是财会人员的自我学习能力,比例占64.03%;计算机网络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用人单位也是非常看重的,比例分别占到了62.38%、61.72%和52.48%。由此可以看出,随着财务智能化的发展和国家相关财税政策的变化,用人单位对于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将是用人单位最迫切需要的人才。

(七)专业能力需求分析

为了了解人工智能时代用人单位对财会类人才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问卷设计了手工会计核算能力、财务软件应用能力、税务业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和决策分析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财务大数据应用和分析能力、审计能力、财务软件维护与实施能力等9个二级指标进行调查。从结果来看,用人单位对财会人员专业能力要求最高的是税务业务处理能力,比例占到69.66%;其次是财务软件应用能力,比例占到67.66%;对于财务管理和决策分析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和财务大数据应用分析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比例分别占到58.09%、49.17%、47.85%。由此看出,人工智能背景下,用人单位对于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对新兴技术的应用和财税综合能力的要求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对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能力和审计能力的要求呈现出一定的弱化趋势。

(八)相关证书要求分析

为了了解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是否对获取证书有相关的要求,问卷将高职阶段可能获得相关证书作为二级指标进行调查。从结果来看,用人单位最希望求职者能够获取助理会计师证,比例占到57.1%,其次是计算机水平等级证书,比例占32.67%。由此看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消后,部分用人单位将助理会计师证作为求职者最低的入职门槛,同时也要求求职者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快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会计行业的转型。

(九)专业课程设置需求分析

问卷将22门专业课程作为二级指标,设计矩阵量表进行调查,由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按照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分数越高代表越重要;同时还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用人单位可以填写除这22门课程以外,还需要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从统计结果来看,矩阵题平均分为3.99,共有11门课程得分超过了4分,它们依次是纳税实务、初级会计实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EXCEL在会计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财务报表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财务大数据分析、中级会计实务、会计案例分析;另外从开放性问题调查结果来看,用人单位提出还需开设财务大数据、财务共享、智能财务等新兴课程,同时多开设实操课程。

四 、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优化专业方向,调整招生规模

人才市场对财务会计人才的数量需求是比较稳定的,但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用人单位对于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审计等基础性工作的人才需求已经趋于饱和,而对于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比较紧缺。根据2018年《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显示,我国每年财会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位居各专业毕业生人数榜第一,而高职层次的毕业生占到了50%,人才市场供过于求,就业竞争非常激烈。

面对挑战,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方面应该要及时做出调整。首先,对传统的会计专业进行改革,增加开设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根据人才市场的岗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准确进行专业定位,专业方向设置更加多元化和细化,以满足人才市场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其次,适当对传统会計专业的招生规模进行调整,引导考生向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分流,以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满足人才市场对财会类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二)构建“五级三维”人才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不再仅是进行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财务业务的综合应用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和会计管理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和就业领域更加多元化。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精业务+懂技术+善管理”三维能力的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构建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五级三维”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由“管理会计知识+人工智能技术+文化素养知识”三个课程维度融合所组成的课程体系。

(三)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对税务业务处理能力、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财务管理和决策分析能力、财务大数据应用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优化,一是调整传统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有些传统课程可以削减,如审计、成本会计等。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强化,如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纳税实务等,注重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二是强化财务决策、税务处理、财务分析、管理会计等课程的教学,保证充足教学学时,注重学生分析思维、战略思维和业财融合思维的培养。三是引入企业虚拟实训平台和企业真实案例,强化实训内容的教学,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四是加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数据库等信息技术课程,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注重学生智能化财务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融入会计职业资格和1+X技能证书

助理会计师证书对毕业生的求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2019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鼓励学生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宽就业面。因此,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将助理会计师证书和1+X证书进行有效融合,根据证书考试大纲,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强化证书考试内容的教学,提高助理会计师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通过率,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五)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不再只是完成简单的账务处理工作,工作重心将转向管理决策、税务处理、财务大数据分析、控制评价等较为高端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对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财务工作与单位的业务工作密不可分,财务人员在进行经济业务处理时需要与各个部门的业务人员进行频繁的沟通交流,需要财会人员具有较为灵活的沟通协调能力;二是财务部门制定有内部牵制制度,财务人员需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一般都实行轮岗制度,需要财会人员具有大局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三是财会人员开展财务决策和分析工作时,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从海量的财务大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需要财会人员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网络运用能力;四是财会工作的职能和内容会随着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变化,需要财务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不断学习以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因此,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团队活动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计算机应用和自主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王新国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发展探索
“产业计划”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材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科普艺术创意人才的培养与实践
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问题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小语种对大学生(非小语种专业)就业竞争力影响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