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工现场人员安全知识现状调查*

2020-12-28张伟许安华巩赛东柳阳亭赵挺生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危险源职责工人

张伟 许安华 巩赛东 柳阳亭 赵挺生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武汉 430074)

0 引言

据国家住建部统计,2016—2018年全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我国建筑工程生产安全形势依然严峻[1-3]。根据事故调查报告的统计分析,造成事故的关键致因是违规作业、安全检查不充分,重要致因是安全培训开展不充分、安全意识淡薄等[4],表明工人的作业行为和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程度影响较大。由辞海对“知识”的解释:人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学问、经验等,可知施工安全知识是指施工参与者用于指导其行为以避免安全事故的技能和经验。提升人的知识有助于安全行为的落实,从而降低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对此已有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徐晟[5]以工人为中心,把安全知识分为了解安全风险、了解应该采取的安全行为、了解不遵守安全规程的后果三个层次,将其转化为图像的形式实现情景学习;LE Q T等[6]建立了用于共享建筑安全与健康知识(SNSS)的社交网络系统,利用安全知识模块分析递送每个用户分享的安全知识;董超[7]通过构建地铁施工动态安全知识地图,解决安全知识的获取、表达和应用过程的障碍,增加知识传递精度;LOOSEMORE M等[8]建议根据培训对象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培训经历等特征制定安全培训计划,并使用互动式和浸入式技术。上述学者的研究对安全知识的有效传播和学习起到积极作用,但对施工现场人员安全知识体系的具体构成及掌握现状分析较少。基于此,将施工安全知识体系分为安全职责、安全行为、危险源管理和典型事故预防四个部分,从安全知识体系以及获取渠道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现阶段人员施工安全知识体系的薄弱环节,提出措施改进,对降低建筑安全事故,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有重要意义。

1 施工安全知识体系和知识获取渠道

1.1 施工安全知识体系分解

施工现场安全系统用于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目标的实现,涵盖人员、机械设备、环境和管理制度等系统要素。而人员作为唯一具有主观行动能力的要素,必须要懂得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以指导其安全行为,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转。因此施工安全知识就是系统要素作用机理的技能和经验展现,安全知识水平体现系统运作机制的认知程度,决定着安全行为的能力。施工安全知识体系可分为工作行为知识和处理行为知识两类,前者指导人员依照职能要求进行职责内的工作,分为管理职责和安全行为,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后者指导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现场风险的处理,包括危险源处理和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是基本要求的提升。因此,将施工安全知识体系分为安全职责(Safety Obligation,SO)、安全行为(Safety Behavior,SB)、危险源管理(Hazard Management,HM)、典型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Typical Accident Prevention and Emergency Rescue,TR)四个部分,并分别进行阐述。

(1)安全职责。通过安全职责的确定,现场人员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进行组织与协调,同时根据管理理论,管理的三个层次都有各自的管理任务,因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即业主代表、设计代表、监理、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总工、安全员以及班组长,总结需要的施工安全管理职责(表1)。

表1 安全职责知识

(2)安全行为。此类主要针对现场机械操作、材料安装等与物发生交互关系的活动,应按照工种类型分别划分。但因为篇幅原因,本文只列出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共有的一般性安全行为(表2)。

表2 一般性安全行为知识

(3)危险源管理。危险源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6类事故隐患[9],施工现场的危险源会因为施工工艺、施工阶段的不同、现场环境的变化等突发情况而存在于系统的不同部位、设备甚至人员中,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因此在危险源管理知识中,不仅需要涵盖大量的具体危险源,更需要掌握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因此根据PDCA管理循环理清危险源管理知识(表3),根据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三要素进行识别和评价,通过制定控制措施对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进行控制,执行现场检查消除危险源,检查实施效果并及时发现新危险源,最后分析新危险源的三要素特征,并在之后的识别活动中保证识别。

表3 危险源管理知识

(4)典型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事故调查报告是每起事故的文字性总结,同时部分报告也包括救援处理措施,对预防事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此结合事故报告的结构,将典型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知识分为以下7项(表4)。

表4 典型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知识

1.2 施工安全知识获取渠道分析

现场人员的信息、知识获取方式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状况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调查分析。施工现场具有半封闭的特点,现场人员的信息交流主要发生于内部,同时也可通过电视、书籍和互联网进行外界信息的获取,因此将现场人员的施工安全知识获取渠道(Access to Construction Safety Knowledge,AK)分为以下12个子项(表5)。

表5 施工安全知识获取渠道

2 施工安全知识获取现状分析

2.1 问卷调查设计与情况

依据知识体系分解结果,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人员知识掌握现状进行调查。问卷第一部分收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第二、第三部分分别针对施工安全知识掌握状况和施工安全知识获取渠道进行现状调查。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评分,即“1”表示“不清楚”,“5”表示“很清楚”。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150份,回收137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1.3%。问卷发放对象包括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劳务单位的管理人员(71人)和施工工人(66人),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业主单位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安全员等,工人包含班组长、电工、混凝土工和机械工等不同工种,具体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表明本次调查问卷的覆盖面较为全面,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代表性。针对问卷的第二、三部分,使用软件SPSS 24.0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检验结果见表6所示。Cronbach’s α值是信度系数,表示测量的可信程度的大小,当Cronbach’s α值≥0.8时,表示量表的信度很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0]。由表5可知,本问卷中的量表的Cronbach’s α值均大于0.8,说明设计的问卷较好。

表6 有效问卷信度检验

图1 问卷岗位信息统计

2.2 问卷统计分析

采用软件SPSS 24.0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各项的分数均值和方差进行排序。首先比较均值,均值越高,代表整体掌握情况越好,排名越前。均值相同时比较方差,方差越小,表明均值越能代表数据的整体取值,排名越前。因为篇幅原因,以下只列出安全职责的统计结果。

(1)安全职责知识掌握现状分析。根据表7可知管理人员对于“自身安全职责及考核标准”掌握情况较好,对“意外伤害保险办理要求和相关规定”和“安全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相关程序和要求”掌握情况较差,此项涉及个人伤害风险的控制与弥补,需要引起关注。工人对于安全职责的掌握情况普遍低于管理人员,其中“自身安全职责及考核标准”掌握情况最好,对“施工过程中进行危险源识别内容、程序和要求”掌握较差,工人是一线的作业者,对危险源的控制不利会直接增加现场的安全风险,同样也需要引起重视。

表7 管理人员及工人安全管理职责知识现状

(2)一般性安全行为知识掌握现状分析。对于一般性安全行为,管理人员和工人均值普遍较高,这与安全行为相对于其他安全知识难度较小,并与日常工作联系紧密有关,知识获取情况较好。管理人员对“不能有酒后作业、带病作业等禁止行为”和“不能有光膀子、打赤脚等不文明行为”掌握情况最好,对“安全用电”行为了解较少,这反映出现场配电箱监管、用电设备的管理存在较大问题,需要加强。工人对于“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使用相关要求”掌握最好,但高处坠落在事故中占比较大说明工人对此项落实不到位。工人对“安全用火相关要求”知识掌握最差,对此也应增加防火知识的培训。

(3)危险源管理知识掌握现状分析。对于此类知识,管理人员的掌握情况较工人情况差别较大。这与危险源的控制流程有关:管理人员负责指令的发出,而工人负责指令的具体落实,因此工人对危险源的认识并不全面,加之受教育程度的限制,难以形成系统理解。其中“危险源定期检查制度”管理人员和工人都掌握较好,但管理人员在“危险源管理流程”方面较差,工人则对“危险源的识别依据和标准”所知较少。

(4)典型事故预防知识掌握现状分析。管理人员对于“事故处理措施和发生后应上报主管部门”认知较深,但对“事故应急预案”认识较浅。工人总体掌握情况则明显落后于管理人员,这与事故的预防工作的主导者是管理人员有关,工人掌握情况最好的是“事故类型”,但同样对“事故应急预案”掌握较差。

(5)安全知识获取渠道现状分析。管理人员主要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同事的提醒和帮助”获取安全相关知识,而通过“安全培训机构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教材、书籍、文件”获取知识较少,表明现阶段管理人员对课程和书本等系统性学习方式的重视较低。相反,通过“班组的安全培训”、“项目的安全培训”获取知识的工人较管理人员比例更高,表明现阶段项目部安全教育培训和岗前班组培训落实较为充分,但与管理人员学习情况类似,“安全培训教材、书籍、文件”、“互联网”和“电视广播”方式利用率较低,因此需要大力推广此类提高学习效率的渠道。

3 改进建议

3.1 关于增加施工安全知识的建议

(1)提高现场人员个人保护意识。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工人身处复杂的工程环境,会因缺乏职业健康知识导致生理机能的下降,并在缺乏自我保护知识时受到人身伤害的几率较大,因此项目部需要从提高个人保护意识做起,增加有关防范事故、在事故中减少伤害和事故后减少人财损失相关知识方法,减少职工面临的风险,以人为本进行管理。

(2)增加涉及具体安全行为的培训活动。对于具体性、细节性较强的安全行为,如工地用火用电安全知识,掌握质量明显偏低的现象,需要开展多覆盖、更频繁的教育培训活动,并定期检查,养成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安全行为习惯。

(3)成立危险源评价小组,建立风险应急机制。建立危险源管理相关管理制度和反馈制度,设立专门的危险源识别小组,小组成员除应包含施工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外,还应考虑具有丰富经验的一些工人的参与。应当改变借用类似项目危险源清单的陋习,危险源辨识小组要针对本工程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结合本工程实际的情况,采用系统的安全分析方法建立本项目的危险源清单,并根据工程的进度及时进行危险源清单的更新。

(4)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通过制度来规定应急预案的编写和宣传,对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学习,清晰掌握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全过程:包括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部门和责任人、事故的处理流程及事故的救援措施等,提高现场人员规范处理事故的能力,以减少事故的后续损失。

3.2 安全知识获取渠道改进建议

(1)改善工作和学习环境,丰富安全知识获取渠道。为弥补现场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高,工人自身文化程度较低的现状,可以提高学习环境、设施和设施的质量,包括提供互联网、电脑、专业书籍等学习平台,定期集中学习,拓宽管理人员的知识获取渠道,积极引导工人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获取到更多有用的安全知识。

(2)建立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的学习纽带。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出,管理人员获取知识的渠道偏向于公司层面的安全培训,而工人更多来自于项目和班组的安全培训,且两者在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也存在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建立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的学习纽带,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弥补彼此间学习途径的局限性。

4 结论

施工安全知识用于解释施工现场安全系统要素的作用机理,基于系统分析,将其分为安全职责、安全行为、危险源管理、典型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4个部分,42个子项,并提出12种施工现场人员知识获取方式。选取代表性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人员对知识体系四个部分的掌握现状,并发现“安全培训教材、书籍、文件”、“互联网”和“电视广播”学习方式利用率较低。对现状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针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安全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提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丰富培训活动内容、成立危险源评价小组等建议。在知识获取渠道方面改善学习环境、建立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学习交流纽带,逐步改善施工安全知识获取的困难局面,达到提高施工安全整体水平的目的。

猜你喜欢

危险源职责工人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各级老促会的新职责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故障树分析与危险源日志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