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与研究
——以“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例

2020-12-25刘蕾权静

安徽化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专业

刘蕾,权静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9年8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具体要求[2]。课程思政建设是“三全育人”工作的重大工程。作为专业教师,我们需要充分调动青年大学生的积极性,加强课程的育人内涵建设,尤其经历此次新冠疫情,专业课程可以充分和战“疫”有机结合,弘扬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基于此,本文以“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作为案例,深入研究分析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环节设计、教学互动以及思政融入等方面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

1 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完善考核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思政也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目的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作为专业课教师,应根据专业和学科课程特点以及课程确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当下经济社会形势与时事热点、专业领域内重点关注问题,将思想政治素材不断补充到课程案例库中,并坚持在教学过程中予以执行。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人民的生命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阻断疫情,中国人民采取了非常规、最严格的举措来控制疫情的发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专业基础课程“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多样化教学平台和QQ群课堂结合的手段,合理设计专业教育与爱国卫生教育、责任担当教育有机融合,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中,通过病毒的结构、淀粉的水解、糖的代谢、同工酶在临床上对疾病的检测等知识的深入学习,将学生对医护人员等奋战在一线工作者的敬意表达到位,正是逆行者们勇于担当风险,人民才有了必胜的信念。通过课程学习将社会责任、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等内涵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学内容分解、加工并深度融入课程各相关知识点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诸如在生物技术发展的历程学习中,通过讲述国内外发展历史中的里程碑事件,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关注本课程专业知识领域发展的背景,将爱国主义情怀正确地融入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在学习蛋白质变性知识用于日常消毒杀菌工作这个环节过程中,通过各行各业及不同场合的杀菌消毒工作,结合此次疫情的严峻防控工作,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保护大自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个人行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2 推进专业实践课堂,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的实践环节占据了课程总量的30%左右,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性环节的项目、评价、考核中尤为关键。在综合实践环节中,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融入课程思政知识,根据教学难点和重点融入项目化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环节。其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综合实践项目为依托,以大学生兴趣小组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平台,开展科研创新工作。诸如在酶活力测定、糖浓度测定、酪蛋白提取、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等项目具体环节中培养学生规范操作意识、实事求是和努力奋斗的精神,同时课程项目设计和考核要求需要通过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在实训项目开展的同时,教师还需兼顾到不同分组的完成情况各异,项目开展程度也不一样,部分同学随着实验环节的进行会出现焦虑和急躁的情绪,这时需要通过疏导和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担当的精神。在有效推进项目进程中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坚持追求科学真理的斗志和精神。

学院同时依托课程积极举办专业技能竞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和专业自信,打造浓烈的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养。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将知识技能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安全责任意识,感召学生立足自身专业,严谨求真并善于创新,顽强奋斗。

3 充分利用数字网络教学平台凝练教学资源

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网络教学成为各门课程的主要学习模式,此种形式更加强化了学生对虚拟空间的认知。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主动拓宽各种渠道,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的教学资源,种好本门课程这块“责任田”。教师既要帮助大学生拓宽视野,补充实践领域的认知,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线上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在生物技术发展领域中,中国科学家对生物化学领域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例如,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吴宪提出的蛋白质变性理论;中国科学家在1965 年成功制备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牛胰岛素;人类基因组测序这项跨国伟大工程中,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参与了1%的工作,虽然1%的工作量并不算大,但却意义深远,这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科学家有能力参与国际重大科技合作研究,并做出重要贡献[3]。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青蒿素研制成功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通过图文并茂的网络资源展示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推动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强大和发展而舍身忘我的奋斗精神,也只有将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跻身于国际生命科学前沿。通过围绕此次新冠疫情开展的各项科研攻坚工作等新闻报道,使得学生运用专业的观点去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并进行反思和体会,使学生意识到在今后的科研生涯中,只有充分发扬严谨、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科研精神,才能取得突破和希望。通过不同的契合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强有力的网络资源还能使教师灵活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通过学科前沿介绍、学术理论剖析、科学家励志故事分享、时事热点课堂讨论、战疫抗疫等题材、学科前沿综述撰写等形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使命感。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利用课程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让课程思政教育焕发出生命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素质教育,提升专业基础课程践行育人功能的责任,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中的育人和导向功能,达到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基础教育协同前行。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