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对小儿肺炎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及依从性探讨

2020-12-25沈阳二四五医院110000钱讴晶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3期
关键词:品管圈雾化依从性

沈阳二四五医院(110000)钱讴晶

由于环境污染以及抗菌药物的滥用,小儿肺炎已成为婴幼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雾化吸入是治疗儿童肺炎的主要手段,其具有非侵入性,不良反应少和见效快等特点[2],已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但由于患儿表达能力较差和较强的抗拒心理,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和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应引起我们重视。本研究分析了品管圈对小儿肺炎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实验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2.52±1.27)岁。对照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4个月~5.8岁,平均(2.55±1.25)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对患儿父母进行健康教育,介绍疾病发病机理、雾化吸入治疗目的、操作方法等。实验组予以品管圈活动。①成立品管圈小组,选择一名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副主任护师作为组长,确定品管圈的主题为 “提高患儿雾化吸入治疗效果和患儿依从性”。对以往影响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②健康教育。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介绍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比率表示,并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P<0.05)。

2.2 护理前后肺功能评估指标、痰液量、C反应蛋白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儿肺功能评估指标、痰液量、C反应蛋白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肺功能评估指标FEV1(2.56±0.43)L、FVC(3.43±0.78)L、痰液量(4.71±1.31)ml、C反应蛋白(2.71±0.24)mg/L优于对照组(2.11±0.31)L、(3.01±0.32)L、(11.35±2.61)ml、(4.75±0.45)mg/L,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凝聚力、责任感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儿治疗依从性(8.20±1.22)、护理人员凝聚力要注意的事项,告知家属如何正确使用雾化装置和掌握雾化吸入技巧。协助患儿取坐位,为患儿提供一次性口鼻罩雾化器,氧气流量控制在8L/min左右,要确保雾化罩能够始终贴紧患儿的口、鼻部,嘱咐患儿保持自然呼吸,治疗中需要对患儿的呼吸、面色、心率等情况进行监测,如果发现患儿有呼吸困难、面色发绀以及呛咳等症状,需及时暂停治疗,同时对其进行高流量吸氧治疗。③开展互动。给予患儿安慰和鼓励,减轻患儿的恐惧感,合理借助玩游戏、玩具等方式和患儿互动,转移其注意力,使其更好配合。④每天对雾化吸入治疗的实施情况进行观察,检查有无存在不良反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解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病情改善90%以上;有效:病情改善50%以上;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小儿肺炎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凝聚力、责任感评分(满分1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护理前后肺功能评估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痰液量、C反应蛋白;小儿肺炎雾化吸入不良事件发生率。(8.45±1.21)、责任感(8.25±1.35)评分均优于对照组(6.41±1.23)、(6.67±1.04)、(6.21±1.02),P<0.05。

2.4 两组小儿肺炎雾化吸入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儿发生哭闹1例,错误拍背1例,装置安装错误1例;对照组患儿发生哭闹3例,错误拍背3例,装置安装错误4例,口腔感染2例。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3/45)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P<0.05)。

3 讨论

儿童肺炎发生原因很多,如细菌,病毒感染等,以咳嗽、发烧、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小儿肺炎患儿一般采用雾化吸入治疗,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儿童肺部,治疗效果明确[3]。然而,儿童与成人不同,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弱,治疗依从性差,不利于提高治疗效果。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儿童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品管圈是由性质相同,相似或互补的人员组成的活动组。在自我完善和相互启发的原则下,通过所有圈子成员的参与提高工作效率[4]。目前,品管圈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效果显著。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医院的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变化,患者的护理需求和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必须不断改进护理模式,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操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品管圈活动倡导自由想象,鼓励智力互补,畅所欲言,因此该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士的积极性,自信心和团队凝聚力。在品管圈活动中,所有圈内成员积极参与分析,全面分析影响影响患儿康复和儿科家长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改进措施,可极大改善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大大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临床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质量控制活动的管理被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品管圈活动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通过成立品管圈给予全面的雾化吸入技巧的健康教育、和患儿互动而减轻其紧张情绪等,从而改善患儿的依从性,并促使其和家长更好提高对雾化吸入技巧的掌握水平,达到提高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工具丰富健康教育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儿童及其父母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消除了父母的紧张和担忧情绪。在某种程度上,避免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冲突,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同时,团队凝聚力的提高也将增强护士的自信心,有助于在繁忙的工作中提高护理人员的成就感。此外,品管圈活动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品管圈活动通常由同一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组成,以形成活动团队,成员将充分利用主观思维,分工和合作,集思广益,发现和分析问题,并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儿童气雾吸入疗法的依从性,有效减少儿童不良事件的出现,不仅减轻了儿童的痛苦,而且明显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效果、肺功能评估指标、痰液量、C反应蛋白、小儿肺炎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凝聚力、责任感评分、小儿肺炎雾化吸入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0.05。可见,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父母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可改善肺功能评估指标、痰液量、C反应蛋白,减少小儿肺炎雾化吸入不良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品管圈雾化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探究品管圈在手术室安全核查管理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