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2020-12-25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冯立雪熊艳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3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冯立雪 熊艳红

女性在妊娠、分娩等特殊阶段容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盆腔器官脱落、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及慢性盆腔疼痛等,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发现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能够有效预防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现就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在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96例阴道分娩产妇纳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试验组采用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一盆底功能康复训练,试验组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37岁,平均(29.57±3.52)岁,产次1~3次,平均(1.38±0.34)次;对照组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36岁,平均(29.63±3.49)岁,产次1~3次,平均(1.43±0.31)次,两组资料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医院伦理会同意本研究进行。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为孕周在38周以上的产妇。排除标准:有盆腔手术史的患者;合并恶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盆底康复训练,协助产妇保持平卧屈曲张开双腿状态,在吸气时配合收缩肛门约6s,呼吸时放松肛门约6s,间隔6s休息后,持续重复训练约15~20min,并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加训练时长,并着重在诱发尿失禁动作间进行收缩训练,3次/天,共计训练8周。试验组在盆底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利用HBC-2000低频脉冲治疗仪为患者进行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治疗,将治疗仪的两个治疗片放置在产妇阴道内,两电极相距约4cm,贴近骶骨尾端,固定好电极后调节治疗仪盆底肌力锻炼模式,低频脉冲强度在200Hz左右,持续20min,共计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采用女性性功能评分量表(FSFI)评价两组的性功能情况,分值越高表明性功能越好。评价两组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及尿失禁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数据按照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计算,计数资料率(%)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FSFI评分 治疗后,试验组FSFI评分(89.06±6.26)分,对照组FSFI评分(73.55±5.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2,P<0.05)。

2.2 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和尿失禁发生率 试验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10.42%)和尿失禁发生率(8.33%)均低于对照组(27.08%、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妊娠致使腹腔压力增大、脏器移位,或者是在自然分娩时与撕裂、拉长纤维、损伤会阴部神经、肛提肌有关,并随着年龄增加,女性盆底肌肉组织发生退化,肌肉张力减弱,尿液排泄能力、盆腔脏器位置等容易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妊娠、分娩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碍多为可逆的,可及时进行盆底康复锻炼改善。

盆底康复锻炼通过患者有意识、有节律的开展盆底收缩互动,提高肌群功能,促进局部微循环,帮助产妇分娩后减少盆底功能障碍[1]。但是盆底康复锻炼受产妇执行力、配合度的主观影响较大,在单一应用时效果有限。在盆底康复锻炼的同时配合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使得神经肌肉组织兴奋,从而帮助收缩肌肉、加快血液循环,更有利于盆底肌力康复[2]。将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应用在产妇中的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FSFI评分更高,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和尿失禁发生率更低。盆底康复锻炼帮助患者有意识提高肛门肌肉收缩,改善盆底肌肉松弛状态,再加上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促进扩张血管,提高肌肉收缩效果,更有利于恢复盆底组织张力。

总之,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更有利于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正常生活。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