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对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VAS评分及复发率的影响

2020-12-25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455000单星燃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3期
关键词:结扎术精索疝囊

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455000)单星燃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为5%~10%,尤其易发生于早产儿。临床常行手术治疗,本研究选取我院8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旨在研究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复发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我院8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按照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患儿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诊断标准[1],经临床、彩超检查确诊。观察组男39例,女2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3.95±1.37)岁,单侧疝40例,双侧疝1例;对照组40例,女1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38±1.66)岁,单侧疝39例,双侧疝2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取仰卧位,全麻;于患侧作约3cm切口,暴露精索,切开提睾肌;于精索内前方确定疝囊位置,提起疝囊,切开疝囊前壁,游离后壁至疝囊颈部,利用4号丝线“8”字贯穿结扎;去除多余疝囊,止血后分层缝合切口,并重建或缩窄外环。

观察组采用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取仰卧位,全麻;于患侧作1.0~1.5cm腹横纹小切口,经血管钳钝性分离皮肤,离断至腹外斜肌腱膜;经腹外斜肌腱膜浅层处做切口,利用甲状腺拉钩牵拉至暴露外环口为止,提起疝囊;于精索内侧确定疝囊位置,推开输精管、精索血管,游离疝囊,双重缝扎疝囊;止血后下拉睾丸,预防高位睾丸。若女性疝囊与子宫圆韧带黏连难以分离,可一同于疝囊颈部结扎;若为输卵管滑动疝,沿输卵管两侧切开疝囊后壁直至疝囊颈部,回纳输卵管,缝合疝囊后壁,形成完整疝囊,进行高位结扎。两组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②两组住院时间比较。③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④比较两组VAS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手术情况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5.40±2.11)d,术中出血量为(9.63±1.81)ml,手术时间为(27.46±5.13)min,对照组为(9.29±1.15)d、(19.06±3.37)ml、(42.78±3.21)min,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术后复发率 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7例,观察组术后复发率2.56%(1/39)低于对照组18.42%(7/38)(P<0.05)。

2.3 VAS 术后观察组VAS评分(3.41±1.99)分低于对照组VAS评分(7.43±1.45)分(P<0.05)。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由于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而导致的常见小儿外科疾病之一,临床常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但其切口大、术后恢复慢,且术中暴露疝环时易造成腹壁损伤,进而损伤患儿腹股沟区血管、精索血管、神经等,加重患儿疼痛,同时易引起血肿、阴囊肿等并发症[2]。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以下优势:①切口小,且方向与皮肤纹理一致,几乎看不到瘢痕,从而达到切口美观的目的。②无需切开腹股沟管,从而减少对血管、神经等邻近组织的损伤,减轻疼痛,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③通过确定精索位置,即可在外环口找到疝囊,进行高位结扎,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临床手术应注意:①根据患儿手术具体情况及时转变手术方式。②不宜急于闭合切口。本研究发现,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术后VAS评分、疾病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可有效改善手术情况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且能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能有效改善症状及手术情况,促进患儿康复,且能降低复发率。

猜你喜欢

结扎术精索疝囊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联合腹股沟小切口治疗特殊类型腹股沟疝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精索静脉曲张会引起不育吗?
脾脏切除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结扎夹的效果观察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精索静脉曲张不会影响性生活
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