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农场财务核算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2020-12-24赵连静闫晓明魏玉军

中国农业会计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记账台账农场

赵连静 闫晓明 魏玉军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三大支柱之一,自2014年以来发展势头迅猛,整体数量快速增长,带动效果越发明显。截至2018年底,纳入农业农村部家庭农场监测名录的全国家庭农场将近60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8.3万家。全国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1.62亿亩,各类家庭农场年销售农产品总值1 946.2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32.4万元。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通知中指出:“鼓励各地设计和推广使用家庭农场财务收支记录簿。”“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家庭农场开发专门信贷产品,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价,对资信良好的发放信用贷款。”“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机构或专业人才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提供政策咨询、生产控制、财务管理、技术指导、信息统计等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等工程有效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队伍综合素质和学历水平。”“规划”作为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引性文件,突出强调财务管理对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性。如何借助信息化技术,在充分利用“家庭农场财务收支记录簿”提供的基础经营信息的基础上,将经营数据转化为规范、标准的会计信息变得尤为迫切。

一、当前家庭农场财务核算的主要模式

(一)“流水账”模式

“流水账”模式为家庭农场主每天将经营收支、农事活动随手记下来。在调研中,多数家庭农场主有记“流水账”的习惯,但没有统一的规范,记录的内容和详细程度差异较大。如购买肥料,有的简单记“*月*日购肥3 000元”;有的将购买肥料的小票等保留,并详细记录“*月*日购**肥数量单价金额购肥地点是否付款用途”等信息。详细的记录为会计核算和登记台账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总体而言,手记是“流水账”,缺少对经营信息的归纳汇总,展现的信息不完整、不系统、勾稽性可比性不强,对促进经营管理价值提升十分有限,但可以加以规范化要求,作为财务记账的原始核算数据。

(二)“经营台账”模式

2014年以来,按照《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纷纷探索建立完善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制度,经营台账作为推进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成为年度报告、示范评定、项目安排、表彰宣传的重要依据。台账一般包括家庭农场基本情况、劳动投入台账、经营收入台账、经营支出台账等,但格式各异,登记要求和业务处理不统一。仅从农业生产经营的角度反映家庭农场的劳动、种子、肥料等投入和经营收支情况,并未能将经营信息转化为规范的财务信息,缺乏必要的原始票据等佐证台账数据真实准确的依据。

(三)“企业代账”模式

“企业代账”模式采用规范化的记账方法和记账规则进行会计处理,在一些规模较大、工商注册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家庭农场使用。家庭农场主一般具有企业管理的经历,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一些业务及管理方面的交叉重合。此类家庭农场一般会聘请专业的会计记账,能按照企业化会计制度进行管理。此类模式成本较高,部分会计人员不熟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且不稳定,导致会计核算的连贯性、一致性等存在问题。

(四)“财务服务”模式

“财务服务”模式是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建立财务管理服务平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工作,将规范财务核算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财政项目资金、示范评定的主要指标。目前,运行比较成熟的安徽省天长市,由该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建立财务服务平台,由第三方记账公司负责招录平台记账人员,日常使用和管理由农业农村局负责,服务费用按公益和有偿的原则由市财政、经营主体、上级主管部门共同分担。此类模式保证了会计人员熟悉家庭农场业务和会计处理,统一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保证了财务账目健全,能够为家庭农场提供有效的财务分析和成本控制数据,并监督财政项目资金的合规使用。但这种模式需要大量专业会计人员,加上原始单据收集困难,有时存在记账不及时、不全面的情况。

二、家庭农场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形式和法律主体不明确

会计主体是财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通过工商注册登记明确组织形式和核算范围。在实践中,家庭农场注册登记的形式主要有: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主要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责任公司);通常由县级以上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登记。家庭农场一般基于提高融资公信力或参加示范性家庭农场的动机,才有动力去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建立规范的财务账簿。目前,已被有关部门认定或注册的家庭农场约3.32万家,其中,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的1.79万家,工商部门注册的1.53万家(多数为个体工商户形式)。

(二)缺乏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

现行与农业农村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生物资产和农产品》、《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另外《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中也有相应简单的规定。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适用于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设立并取得法人资格的合作社,主要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会计工作,保护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适用于按村或村民小组设置的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是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情况,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生物资产和农产品》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照《公司法》成立的农业企业,是为了规范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适用于任何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企业,是为了规范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简化核算、且与生物资产核算有关的小企业。该准则中只规定了“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三个会计科目的应用。由于家庭农场注册登记的类型及核算的经济业务特征,以上制度都不能直接应用于家庭农场会计核算。

(三)专业财务人员严重不足

目前,家庭农场财务相关工作主要由家庭农场内部人员承担,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具备相应的财务基础知识,工作内容仅限于记“流水账”和经营台账,难以适应规范的财务工作要求。聘请外部公司代理记账成本较高,人员流动性大,记账不及时,信息不对称导致记录不准确。加之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业务和实践知识欠缺,不能对日常经营管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因此急需农业及财务主管部门制定规范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以达到管理核算的要求,并通过强化培训,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家庭农场“自助式”财务核算,提升管理水平。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家庭农场适用财务核算软件短缺

一般企业使用的财务核算软件,需要专业会计人员按照会计规范录入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数据以记账凭证为基础,对财务核算人员专业要求较高。如何在家庭农场主现有管理能力下,利用信息技术将经营数据录入和财务数据生成分开,实现财务核算信息由软件自动生成,是解决目前家庭农场财务核算问题的当务之急。

三、构建“自助式”财务平台搞好家庭农场财务核算的建议

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自助式”财务核算平台,梳理经营业务与财务核算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内化到财务软件中,在录入经营数据时根据对应信息自动触发生成记账凭证,是将财务核算交给家庭农场实施的关键。相关部门需要提供必要的技术软件平台,制定统一的核算规范,加强适当引导,提出报表上报要求,做好培训宣传工作。

(一)统一财务核算制度,做好财务账与经营台账的转换和衔接

一是设计家庭农场统一财务核算制度。在现有会计准则、制度的框架下,结合家庭农场的经营特点和业务内容,设计统一的家庭农场财务核算制度,明确核算的会计科目、业务处理规则、核算程序、报表编制上报等规范,为家庭农场日常财务核算提供依据。二是完善经营台账的设计和推广工作。由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牵头,统一经营台账,并作为示范家庭农场评定、财政支持等的重要依据。三是梳理家庭农场的经营业务,设计经营台账的会计转换规则。将经营业务与会计核算逐一对应,保证业务触发的准确性,做好“自助式”财务软件开发的基础工作。

(二)开发“自助式”财务软件,做好财务核算和信息统计工作

一是开发用于经营台账录入的业务终端。业务终端主要对家庭农场开放,供录入家庭农场基础信息及日常经营台账信息。以“流水账”方式逐笔录入业务信息,保证不懂会计的家庭农场主也能胜任,解决会计专业人员匮乏的难题。二是开发用于会计转换的财务终端。财务终端用于业务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自动完成业务识别、凭证编制、登记账簿、报表生成等功能。三是开发经营及财务信息查询、统计、上报的决策终端,为农场经营决策、征信体系评价、管理部门监测提供数据。管理部门可以查看家庭农场的基础信息和上报的报表数据,并进行多口径的统计分析,及时了解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三)加强农经队伍建设,做好政策引导和业务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基层农经管理体系建设,保证新时期农业农村重大改革政策落实。二是提升农经人员的管理素质和服务能力,培养一批会核算、精管理、懂信息技术的管理人才,负责“自助式”平台的运行和信息统计分析。三是作为家庭农场和主管部门的纽带,联系专家团队、培训机构,做好家庭农场发展政策引导和培训。

猜你喜欢

记账台账农场
叶立东:村支书的“新台账”
农场假期
财务自由第1步,从记账开始
记账类APP
农场
记账理财的好处有哪些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让手机帮你记账吧!
一号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