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质量的全球教师教育及其策略探析

2020-12-24杭玉婷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全球化教育教师

杭玉婷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2)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同时,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剧,要求各国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而教师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全球教师可以培养具有国际素养和视野的人才,为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培养全球教师是全球化时代的题中之义。

1 全球教师及其教育

1.1 全球教师的背景及内涵

1.1.1 背景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紧密,相互依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交流与对话日益频繁,需要培养国际人才;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人,各国都重视教育。而教师教育的质量关系教师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重视培养教师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也对教育提出了要求。全球化能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何处理好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何促进本土文化更好地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同时,国际留学生的流动使得课堂的文化背景趋向多元化,对教师的国际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秉持国际视野,将全球内容引入课堂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增强内在竞争力。

1.1.2 内涵

全球化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教育领域,全球化对教育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全球教育的凸显。全球教师的内涵与全球教育密不可分。全球教育是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对教育的挑战而提出来的公民教育的新理念,它是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目标的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变革,为培养具有全球意识、能够适应全球社会的国家公民,而组织实施的一种教育[1]。在全球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也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全球教育认为,世界范围的内容应融入到课堂之中,因而教师教育者必须做出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育观念,树立全球教师观,培养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社会具备生存能力的教师,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苏赞根据对土耳其教师的调查将全球教师定义为全球公民和普及教师,认为全球教师掌握全球范围内变化和发展的知识并相应地提高自己,并拥有全球化所需的资格和能力[2]。纳皮尔认为全球教师的视野包括所有层次和形式的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非正规教育系统和文化协会。通过ICT的巨大潜力,可以建立全球学习和参与的平台,促进世界范围内教师的沟通与互动[3]。

综上,本文认为,全球教师是可以应对当前全球化环境下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能够促进跨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培养公民多元文化素养的新型教师。

1.2 全球教师的意义

1.2.1 应对新的教学需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课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生的文化背景越来越多样化。以我国为例,2010年9月21日教育部出台了《留学中国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学习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并使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随着国际移民、留学生的增加,课堂的文化背景愈加多元化。如何有效地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发展,对各国教师的教学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各国应培养全球教师,培养教师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和包容意识,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历史、文化和行为方式,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1.2.2 符合教师本身的需要

培养全球教师也符合教师本身的需要。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的合作伙伴。全球教师具备跨文化教育的能力,能够增进学生对历史事件和问题在世界各国的理解,使学生把握国家之间的联系,同时调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帮助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现实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呈现,加深他们对事物或现象的思考与理解。通过这种引导,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使教师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符合教师的需要,从而实现教师自身的价值。

1.2.3 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在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中排名第28位。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已取得较大的成绩,但是全球经济体的激烈竞争中,中国国际竞争力水平仍未进入世界前端行列。国家的崛起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将现有的人才贮备转换为具备高水平的国际竞争力人才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师也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我国要积极引进国外优秀师资,促进交流分享;另一方面,我国要培养国内教师,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国际交流与培训,拓展教师视野,积极塑造全球教师以适应时代变化。人才的培养关乎到技术的创新,是促进经济的发展,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发展全球教师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全球教师拥有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和丰富的多元文化素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异同,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取长补短,继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素养,使本国人才具备国际竞争力。

2 有质量的全球教师教育的策略分析

全球教师是未来教师发展的方向之一,必须要重视全球教师教育。有质量的全球教师教育的践行面对诸多挑战,因此要采取多种策略,合理地制定规划,统筹教师教育事业,稳步推进,不断提升全球教师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2.1 构建教育机制,坚定全球教师培养信念

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是教师本身、学生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必要条件[8]。形成合理的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可以保证教师队伍的正常运转,从而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全球教师教育质量标准的主体上看,教师、学生和教师教育者都是教育利益的承担者。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学生难以参与教师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没有教师的参与,教师教育质量标准难以得到教师的认同,也就难以切实有效地实施。教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将失去本真意义。因此,构建全球教师教育质量标准要协调好教师、学生和教师教育者的关系,尊重各方利益,合理协调,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全球教师教育质量标准。

通过对全球教师教育进行评估和分析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有效地保障教师及其教育的质量,促进教师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要构建全球教师教育的评估机制,根据时代变化,及时调整相应的内容、标准,促进全球教师教育的持续发展。同时,要构建内部与外部的全面评估机制,秉持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估观,利用各方力量,提高全球教师教育评估的全面性。传统的教师教育评估机制以政府的外部评估和学校的内部评估为主导,教师教育质量难以的得到有效把控。全球教师教育的评估机制应该充分利用好政府和学校的力量,并且借助第三方为主体的外部评估对全球教师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评估,完善全球教师教育的评估机制,促进全球教师的培养。

2.2 筛选教育内容,焕发全球教师教育生命力

培养全球教师的目的是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素养的学生,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促进全球公民的培养,意味着全球教师教育的内容应该体现全球性,以全球性内容培养教师的国际视角,让教师分析某一内容在全球范围的变化与联系,从而深化教师教学的意蕴,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素养。全球教师教育不是要求教师具备全世界的知识,而是让教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获得关于全球的经济、文化和历史的知识,并融入自身的学科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鉴于教师的文化背景多样性,全球教师教育组织者应熟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内容,把握不同教育内容的特点,使教育内容符合全球教师教育的对象。同时,传统的教师教育内容有合理的一面,应该积极地汲取吸收,并结合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汲取时代的养分,使传统的教师教育内容具备时代的生命力。

2.3 运用技术,助推全球教师教育的高效开展

信息技术正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利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能使参与培训的教师面对的不单是乏味的文字教材,还有数字化的媒体资料和网络动态教材,激发教师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全球教师教育的效率。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供教学资源、展示教学内容,还可以成为参与培训的教师沟通的重要媒介。要利用好信息技术,营造轻松的交流和沟通环境,搭建交流对话的桥梁,促进受训教师之间、培养者与受训教师之间的及时交流。此外,运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师搭建全球交流分享的平台,推动全球教师的快速交流与协作,可以形成教师学习的共同体。通过这种共同体,即使相隔很远的教师们也可以分享彼此关于学生、教学、课程等方面的经验,协作讨论未解决的难题或困惑,在共同创造的机会中分享经验、共享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并且,由于教师的背景是多样的,在构建全球教师交流平台时,必须注意国内和国际的区分,避免歧视,为教师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2.4 关注教师个体,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

教师是人的存在,全球教师教育要关注教师本身。全球教师教育如果脱离教师作为人的存在,不关注教师本身的需求,如情感,而教师情感是教师个人的内心体验,是互动和表演的载体[9],那么它取得的效果也会有所折损,也将难以持续进行。人本主义给全球教师教育提供了视角。人本主义视域下的教师教育强调关注教师主体的“人”,强调教师的尊严,个性和潜能,关注教师的情感,促进教师认知、情感、心理和行为层面的多方面发展。全球教师教育应该考虑教师个体,尊重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关注教师的心理、情感,以教师发展为基础,让教师在主动参与其中并努力拓展和提高自己。教师的学习是双向的过程,一是由外而内的,即教师接受来自外界的培训;二是由内而外的,即教师专业自觉的觉醒,主动地提高自身,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师的专业自觉是指教师在崇高的专业理想和坚定的专业信念指引下,坚持专业批判,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研究以寻求专业提升、完善专业素质,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境界[10]。教师专业自觉的驱动力在于对教师的认识能够实现从谋生手段向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这种认识转变的关键是教师对教育意义与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全球教师教育必须关注教师个体,使教师体悟到全球教师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如果在教育活动中找到全球教师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那么能够使自身感受到教育的趣味和生命的意义,从而唤醒教师自身的专业自觉,驱使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球教师。

猜你喜欢

全球化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