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古老的家园留下隽永不朽的歌谣

2020-12-23林越陵王文玲蔡和

档案与建设 2020年10期
关键词:档案馆历史

林越陵 王文玲 蔡和

2017年夏天,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一本“名不见经传”的书,引起了社会及媒体的关注。江苏省政协原文史委主任黄健用三年时间,回到他曾经生活了20年的生产队,走访每家每户,实录村民口述,用一本《界岸人家:一个中国村庄的集体记忆》,忠实地记录了乡里乡亲的家庭历史、个人经历、子女情况,为社会变迁中普通人的命运沉浮留下了历史踪迹。

江苏省档案局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件意义重大且档案部门大有可为的事情。由村庄以小见大地折射江苏大地乃至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历史进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即印发通知,及早擘画,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在全省档案部门开展“百村万户”口述史采集工作。

行动的号角吹响,全省13个设区市93个县(市、区)档案部门集体行动。从2018年开始,一项江苏档案部门前所未有的规模宏大、涉及面广、助推“三农”工作、保存乡村记忆的“百村万户”口述史采集工程,在106个村拉开了帷幕。2018年5月,省政府将“百村万户”口述史收集工作列入百项重点工程。

为了推动工作开展,江苏省档案局于2017年底举办了全系统口述史专题研讨会,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报告。对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业务能力、知识储备等提出了要求。

2018年12月18—19日,江苏省档案馆在泗阳县召开了全省“百村万户”口述史采集工作推进会,通报了全省“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的简要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全省2019年“百村万户”口述史采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议期间,聘请口述史研究学者作專题讲座,邀请泗阳县档案局相关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口述史的采集过程。盐城市、苏州昆山市和吴江区、宿迁泗阳县、常州武进区代表作了典型发言。

2019年5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档案馆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

江淮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近2万个村庄星罗棋布,是发掘档案资源取之不尽的宝库。江村,本名开弦弓村,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太湖南岸,因村内东西流向的小清河与南北向的北塍港呈“弯弓搭箭”之形状而得名。1936年,费孝通先生在江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调查,并将调查情况整理成博士论文在留学英国期间以英文版发表。文章用社会学的视角探讨了旧中国社会环境下江南乡村的生存、发展及幻灭过程,引起轰动,被西方社会学学者誉为“人类学进入了新纪元”。江村,也作为中国农村对外的形象表征之一,被赋予民族内涵,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及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的“活化石”,成为世界了解和研究中国农村的一个窗口。在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开弦弓村也成为探索发展小康之路的一个典型样本。

吴江区档案馆选择这样一个有着厚重历史文化且依然保留着秀丽的水乡田园风貌、社会影响大、人物故事多、具有标志意义的典型作为“百村万户”口述史采集点。他们携手复旦大学社会学院,聘请村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复旦大学学生等,选取包括原区(县市)、乡镇(公社)村干部、生产队长(村民小组长)、民营私营企业主和普通村民;返城知青、上级蹲点干部、工商业主、外嫁妇女;接待费孝通访问吴江和江村的吴江区和乡镇的部分干部等三类人物作为口述史采集对象,由点及面,开展工作。近百位访谈对象中,大多数经历了不同时代,也都是开弦弓村改革开放实践的全程经历者,是开弦弓村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不可或缺的江村口述史采集对象。《开弦弓村百人口述史》录像、录音资料光盘,《开弦弓村百人口述史》原始对话文字资料,选编出版的《开弦弓村百人口述史选编》(约80万字,分上下集),为这个“活化石”拓展了历史记录的深度和广度,让人们通过口述史资料就可以看到江苏乃至中国农村社会的“脉动”。

如果说,吴江区档案馆是以精英带领团队开展工作,那么泗阳县档案馆的姜云路则开启了一个人走村访户的口述史采集之旅。

泗阳,位于中国“十大新天府”之一的苏北平原,是淮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沿运河城镇轴交叉辐射区,有“平原林海,世外桃源”之美誉。这座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两千多年建县史的县城,南北文化融合,历史底蕴深厚。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那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那些村庄的景象,深深吸引着姜云路的目光。她把“百村万户”口述史的采集目标,投向了泗阳县的东大门来安村。这是一个有着近400年历史的革命老区,有党龄60年的老党员、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参加过抗洪抗震的退役军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全村人曾在1978年共同演绎了分田到户的壮举,如今与时俱进地开办了县域经济开发区。姜云路走访了村里的老党员、抗战老兵、老三届、乡镇企业家、诗人、作家等,形成25万字的村史采集成果,结集成册,起了个很吸引人的书名:《那些年我们曾一起走过》。通过村史采集工作,她深刻体会到,一个村庄的历史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每一个村民都是这个时代中不可忽略的主角。档案部门以口述史的形式,定格村庄的面貌、人物、民俗以及生产生活的印记,记录村庄变迁的足迹,追踪个人际遇在大时代背景下跌宕的身影,从百姓生活的细微之处还原历史的本真,能够更加真实地记录社会发展历史,对于体味有温度有故事的乡情,留住乡愁记忆,接续文化根脉,进而积聚人力物力资源,推动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她在完成了来安村的口述史采集工作后,又马不停蹄地走向了条河村继续工作。从2018年开始,她徜徉在两个村庄里,共采访村民160人,录制视频包含320人次,视频总时长约115小时,整理转译稿近80万字。根据两个村的不同特色,分别制作了两部专题片《此心安处》《胜利之本》。更难能可贵的是,泗阳县档案馆利用“百村万户”口述史采集成果,以红色故事为主线,在爱园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复建“新四军独立旅”旅部,新建将军广场,建立红色实践基地,为宣传红色文化、弘扬老一辈革命精神、助推当地振兴发展贡献了档案力量。姜云路也在工作过程中成长为江苏省档案系统“151人才培养工程”的优秀人才。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13个设区市共有93个县(市、区)在106个村(社区)开展了口述历史采集。采访人数2439人,形成音视频时长1308小时,整理文字数量816万字,全部数据容量5842G。自此,江苏省档案馆汇集了覆盖全省各地的乡村记忆典型样板,形成了生动、鲜活、详细地展示江苏农村社会发展轨迹的口述史资源。

昆山市档案馆选取张浦镇金华村作为口述史调研采集对象,带领从金华村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去探寻家乡从昔日赤贫困顿、村民举家外逃的“摆渡岛”,到今天家家户户园林别墅的智慧型田园乡村的“奥秘”。一本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好日子:我们的小康路》记录了金华村紧跟国家政策,利用集体智慧,让村子富起来,让家底厚起来,让村庄美起来的筑梦历程。

常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联合常州日报社,选择入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的梅林村、礼诗村、杨家村、陆笪、东南村、塘马、南山后、牛马塘等8个村庄,征集和整理口述史素材,形成文字、图片、音频等系列文件,出版了口述史丛书《吾村吾民》。吾民讲吾村,汇集的是乡民口中的“原味”,记录的是乡村变迁的“风云”,见证的是时代发展的“足迹”。

苏州大学出版社的《青青蒲塘——苏中水乡人家的留声记忆》梳理了如皋市白蒲集镇的历史脉络,回首古巷舊事,静看众生百相。如皋档案人用全景展现最基层村居群众的集体记忆,表达对乡土不离不弃的留守者和对历史忠贞不渝的守望者的馈赠与感恩。

南京市浦口区档案馆深入五里村,入户采集了100多位村民的口述,建立了以采访录音音频、纸质录音文字,以及数码照片为主体内容的数字化口述史档案目录数据库,将录音、口述文字及照片建档。一部集结村民口述,记录家乡人、家乡事、家乡情和五里村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30多万字的《乡音乡情——五里村的集体记忆》由南京出版社出版。

南京市雨花台区的“花逢盛世——花神庙变迁口述历史”采集工作形成了“12345”成果,即制作一部微纪录片,以线上、线下两种方式传播;采集老一代花农、新一代“码农”及相关学者等三种类型人物故事;以文字、照片、视频、实物四种形式归档保存;制作五集口述历史专题片。在反映花神庙从花田到硅谷,从花农变码农的历史变迁的同时,展现了爱国敬业、奋发图强、团结友爱的“花神精神”。

武进区档案馆联合媒体等选取14个镇(街道)的23个行政村(社区),以民风民俗、历史往事、生产生活、产业特色、社会变迁、农村改革为主要采集内容,实施改革开放40年武进记忆项目。凤凰出版社出版的《阳湖春潮》《阳湖商潮》撷取田园乡村、花卉苗木、湖景美食、全域旅游、宗教文化、生态建设等“一村一品”的亮点,全方位记录武进农业、农村、农民在改革开放40年中所取得的惊人成绩,在记录了普通百姓奋斗故事的同时,更展示了他们拼搏奋进、无怨无悔的向上精神。

张家港市档案馆选择金村、斜桥村、中山村、洪桥村、常北社区等5个村作为采集试点,以老年村民的人生故事为线索,谈个人经历、谈所见所闻,构成了反映村镇在民风民俗、历史往事、生产生活、社会变迁等方面发展的集体记忆,形成口述文字82.1万余字。

2019年12月4日,省委办公厅、省档案馆在宿迁市召开了全省“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会议回顾总结全省两年来推进“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情况,部署明确下一步工作。会上通报表彰了19个一、二、三等奖单位,12个优秀组织奖单位。

历史是多维度的、立体的,既有关乎国运昌盛的宏大事件,也有街头巷陌寻常生活的众生百态。在中国农村加快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在构建“三农”社会记忆中,我们需要保存宏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历史记录,也需要保存具体的、平凡的个体记忆,来透视中国农村的社会变革变迁和发展脉络,展现在党的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村的发展变化。

开展“百村万户”口述史采集工作,借鉴口述史平民化、大众化的特点,更多关注普通群众的人生,关注平凡的社会,是江苏档案人在档案记述理念、内容、形式及组织模式等方面所作的成功尝试和探索。通过“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口述,让貌似不起眼的影像、文本、实物、图纸,全面、立体、深入地提醒我们,我们的曾经是如何走来!让档案帮助我们记得起,唤得醒,回得来。这其实就是不忘初心之“初心”的载体和具象!

当我们把记录时代变迁的目光投向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以他们个人的亲历、亲见还原乡村的社会组织、生产劳动、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社会行为、人际关系、生活态度和生活事件等方面的面貌,记载被“遗忘”的历史真相和民众心境,可以为宏观历史题材补充鲜活、翔实的案例。他们娓娓道出的乡音中蕴藏着乡村普通村民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轨迹和人文精神,由此记叙的人和事,是生动的,原生态的,更是不可复制的。让普通百姓以“小人物”的视角发声,在“你我他”的故事中讲述亲历、亲见和感受的家乡变化、社会变革,记录大时代背景与个人命运交织下的真实生活,这样的口述,提供了事物发展的详细过程及文件报道中没有的细节情景,弥补志书记载“只见社会不见人”的缺憾,成为有温度的生动的历史。

江苏档案部门探索了一条档案工作在大时代变革中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致力于抢救历史文化、留存乡村记忆、丰富乡村文化的途径。江苏档案人以这样的方式,记录乡愁,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芸芸众生的命运沉浮留下历史的踪迹,为渐行渐远的岁月,为古老家园留下隽永不朽的歌谣,也为构筑未来的好日子点亮向往与祈福的明灯。

猜你喜欢

档案馆历史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