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0-12-23张力

时代经贸 2020年22期
关键词:疫情背景对外贸易发展策略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对外贸贸易发展现状以及新冠疫情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探讨疫情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关键词】疫情背景;对外贸易;发展策略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已跻身世界前列,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贸易方式持续优化,并已逐步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进出口市场格局,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对外贸易近年来发展状况

(一)贸易额

2015到2016年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5万亿美元和3.7万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8.0%和6.8%。虽然连续两年出现下滑,但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依然稳居世界第一,2015年中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达到最高值13.8%。

2017年到2018年间,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回暖,中国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增长,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2017年、2018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1万亿美元和4.6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12.6%。2018年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均创历史新高。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货物出口总额的12.8%,中国货物进口占全球货物进口总额的10.8%,为历史最高水平。

2019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58万亿美元,下降1.0%。其中,出口 2.50万亿美元,增长0.5%;进口2.08万亿美元,下降2.7%。中国货物出口额占全球货物出口总额比重为13.2%,货物进口占全球货物进口总额比重保持历史最高水平10.8%。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稳固。

(二)主要贸易伙伴/国别地区

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贸易伙伴遍布全球。其中欧盟、东盟、美国、日本是中国前四大贸易伙伴。2015年中国与四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5647.5亿美元、4721.6亿美元、5582.8亿美元和2786.6亿美元。合计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7.4%。2016年中国对四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下降3.1%、4.2%、6.9%和1.4%,合计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48.7%。

2017年中国进出口全面回升,其中对欧盟、东盟、美国、日本进出口分别增长12.7%、13.8%、12.4%、10.3%。四者合计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49.2%。2018年中国对前四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持续增长,分别增长10.6%、14.2%、8.5%和8.1%,合计占进出口总额的48.3%。

2019年中国对欧盟、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3.4%、9.1%;对美国、日本进出口分别下降14.5%和3.9%,合计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的48.1%。

过去五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往来总体比较稳定。同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国际市场和国内区域布局更加优化。

(三)贸易方式

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至2019年,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分别为2.14万亿美元、2.037万亿美元、2.31万亿美元、2.67万亿美元和2.7万亿美元,分别占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4.1%、55%、56.4%、57.8%和59.0%,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至2019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分别1.24万亿美元、1.11万亿美元、1.19万亿美元、1.27万亿美元和1.15万亿美元,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31.5%、30.1%、29.0%、27.5%和25.2%。所占比重逐年减少。

一般贸易进出口持续增强,提升了产业链价值和贸易竞争力。此外,中国大力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2016年新设12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新增5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新型商业模式成为外贸发展的新热点新动力。

二、2020年疫情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带来巨大冲击。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贸易下行压力加大。

(一)外贸进出口增速回落

2020年1- 6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03万亿美元,其中出口1.1万亿美元,进口9309.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6.6%、6.2%、7.1%。从贸易国别地区看,1- 6月中国对前四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贸易额分别为2978.9亿美元、2841.6亿美元、2339.9亿美元和1470.9亿美元。对东盟进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2.2%,其余同比分别下降4.9%、9.7%和2.9%。从贸易方式上看,1- 6月一般贸易进出口1.22万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4795.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6.3%和11%。一般贸易降幅小于总体,加工贸易降幅较大。

(二)出口订单减少,企业的资金链压力加大

疫情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外贸企业普遍面临订单不足、海外客户大量推迟订单、压缩订单甚至取消订单等问题。违约风险上升,部分客商要求延长已履约货款的支付时限,外贸货款账期拉长,收汇风险增大,企业资金压力增加。此外,水電房租人工刚性支出、库存占压资金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外贸企业的资金链压力和现金流负担。尤其中小外贸企业以及“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受疫情影响更大。

(三)物流不畅,贸易成本上升

疫情使多国“封国封城”,对海运、空运等国际物流畅通带来较大影响。国际运输迟滞,物流成本、贸易成本增加,外贸企业费用支出增加。疫情影响国外客户无法现场考察,使商务洽谈受阻,导致企业履约和获取订单难度增大。

(四)疫情加剧贸易保护主义

随着疫情蔓延,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性措施显著增加,将进一步诱发经贸摩擦,阻碍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剧世界贸易萎缩。中国对外贸易中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许多以知识产权为支撑,或直接以知识产权构筑的技术壁垒在短期之内难以逾越。

三、应对疫情,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策略

(一)加快發展数字外贸平台建设

积极搭建数字贸易平台,拓宽外贸转内销渠道。开展电商如天猫等平台线上专题对接活动,组织外贸企业、国内采购商积极参与,解决外贸企业缺乏国内销售渠道的问题。引导企业合理调整生产计划,支持出口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将商品销售方向从国际市场改为国内市场。

加快建设数字外贸平台,引导企业更大力度对接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等数字外贸平台。支持出口外贸企业通过线上参展,探索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新模式,促进线上洽谈、线上交易,综合运用电商平台开拓市场,助力企业抓订单、保客户。在固守欧美等传统市场份额的同时,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

(二)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在应对疫情、开拓多元市场等方面的特殊作用。疫情促使更多人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也促使不少企业改变传统的寻找订单和商业洽谈模式,向跨境电商、数字外贸、在线业务等新业态新模式转型。跨境电商具有无接触、交易链条短、海外仓等独特优势,鼓励传统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一区一核多园”体系建设,支持在相关国家,特别是重点市场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海外仓,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减轻企业资金链压力

加大银行资金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重的企业增加信贷资金支持,简化审批手续;引导商业银行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大与非银金融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加大贸易融资支持,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外贸企业的申请专项资金,推广融资专属产品。同时,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暂停征收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缓税利息,扩大内销选择性征税试点,减轻企业负担。

(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进一步简化企业注册登记/备案手续;简化核销手续;通过互联网进行申报退税;通过互联网申领原产地证书。

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在检验检疫、通关等环节提供更多便利。有效提高查检效能,优化出口监管流程,提升通关便利程度。

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强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共同促进国际间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的畅通,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国际物流供需高效对接。

做好国际贸易预警和法律服务工作,及时更新发布国别贸易投资环境信息、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等市场信息。积极应对境外贸易限制措施。加大技术性贸易措施服务,帮助企业降低风险,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

(南通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参考文献:

[1]王铁山.疫情过后的对外贸易[J].西部大开发,2020(C1).

[2]金砚春.对外贸易在中国的发展之路[J].时代经贸,2020(6).

作者简介:张力(1969—),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南通职业大学经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疫情背景对外贸易发展策略
疫情期间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
基于疫情在线教学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疫情期背景下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
疫情背景下网络教学平台在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