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华社客户端“求证”平台运营看新媒体如何开展辟谣报道

2020-12-23胡国香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辟谣谣言客户端

胡国香

移动互联时代社交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网友获取信息渠道变得丰富多元,很多谣言也同样通过商业平台迅速传播,可以说严重干扰我国社会管理秩序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网络谣言更是肆虐,这对疫情防控大局,是十分不利的。

为帮助受众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和科普知识,去伪存真,新华社客户端于2020年2月推出“求证”互动平台(以下简称“‘求证平台”),回应网友关切。截止到9月6日,“求证”平台共回复涉及医疗常识、传闻真伪等内容在内的761条提问。目前,伴随着新冠疫情态势的变化,“求证”平台逐渐由求证疫情相关信息过渡到日常辟谣报道。

通过对“求证”平台日常工作的梳理,以及对其运营方式和辟谣效果的分析,我们发现新媒体平台对谣言的预防和控制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在辟谣报道方面,新华社客户端的“求证”平台为推动主流新媒体平台开展辟谣报道、构建健康舆论生态提供了一个范本。

1 新冠疫情期间网络谣言呈现的特点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说,面对这次疫情,大多数人的心态都是恐慌和焦虑的,这是人面对一种未知事物所产生的极其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伴随着确诊病例、死亡病例的增加,部分网友的恐慌不断加剧,对身边任何有关新冠肺炎的信息都格外关注,这恰好给相关谣言传播提供了入口。

“口罩垫纸可以阻止病毒传播”“板蓝根可以治新冠肺炎”“憋气10秒不咳嗽就证明没得新冠肺炎”等谣言迅速传播。网友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或口口相传,或在社交平台转发,以期达到缓解恐慌心理、寻求认同的目的。

如本文开篇所说,新媒体环境下,网友获取信息渠道变得丰富多元。“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信息发布便捷,大量谣言通过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商业平台传播,而网友几乎“0成本”的转发,也加速了谣言病毒式复制和甚至裂变式传播。

2 “求证”平台在辟谣报道中的探索

2.1 明确功能定位 充分考虑网友体验

“求证”平台明确定位,设置“问答”“求证”“征集”三类服务功能。“问答”即科普答疑,“求证”即辨别消息真伪,“征集”即汇总新闻线索。平台工作人员将汇总网友提出的问题,转交提请权威机构作出解答;对于网络上真假难辨的信息,平台第一时间帮助网友进行辨别,判断为不实消息的,及时通过新华社客户端发布澄清;对网友提出的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新闻线索,通过新华社记者采访核实,进行反馈。

“求证”平台在新华社客户端首页设置动态醒目入口,引导网友提问。平台页面设计简约大方,设置“防护知识”“传闻真伪”“最新疫情”“其他”四大求证类型供网友选择。求证信息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其他客户端的相关平台设置,非新华社客户端的登录用户也可在“求证”平台提问,提问流程的进一步简化,充分体现出“求证”平台对网友体验的关注,这也为平台的有效运营打下了基础。

2.2 发挥新华社权威发布优势 注重辟谣实效

2020年2月,一条“武汉西马路养老院有120位老人感染新冠肺炎”的视频在网络流传。视频画面中,多辆救护车停在马路边,工作人员正在转运病人。尽管视频时长较短,许多关键信息难以确认,但不少网民还是接连转发。有网友在“求证”平台提问,以期验证视频报道真假。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得到线索后,迅速出动,进行调查,采写了题为《网传“武汉西马路养老院120名老人感染新冠肺炎”不属实》的稿件,在“求证”平台予以回应,获得网友好评。

新华社客户端依托新华社遍布全球的新闻采集网络,全天候发布文字、图片、图表、音视频等各种原创新闻,直接为受众提供第一手资讯,实践证明,这种权威发布的优势,是“求证”平台获得辟谣报道实效的有力保证。

2020年6月,有网友在“求证”平台提问:“北京疫情升级,听说要断粮了,是真的吗?”新华社北京分社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商务局等相关同志得知,北京市区各级商务部门正多措并举协调调度市场资源,增加库存,加大市场供给。全力稳住“菜篮子”,“网传北京断粮系谣言”——辟谣报道可谓一锤定音。最终,此辟谣稿件获得百万浏览量,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网友对权威辟谣报道的关注。

2.3 借助外部力量 拓宽辟谣渠道

新冠疫情防控吃紧阶段,有关口罩使用、居家消毒、日常隔离等与医疗常识相关的谣言泛滥,很多时候,网友通过“求证”平台的提问都非常琐碎:“被蚊子叮后感染了新冠病毒,真的吗”“臭氧能杀灭新冠病毒”“穿雨衣能防病毒”,类似这些内容并不足以支撑一篇报道,也并不适合专门派出记者采写稿件,这种情况更适合医疗机构的“一对一”回复。为此,“求证”平台联合相关医疗机构,邀请专业医生回答医疗常识的提问,回答的问题也就不限于所谓的谣言范畴,而是拓展到所有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医学常识。对网友而言,足不出户即可在“求证”平台得到专业医生的答复,这在疫情期间无疑是非常合理以及贴心的一种体验。

除了借助医疗机构的力量,“求证”平台还与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进行合作,进一步拓宽辟谣渠道。网友提交上来的提问,被归纳到“辟谣”类的,都集中在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进行第一轮“验证”,利用已有的辟谣数据,迅速判定“真实”与“不实”,极大提高“求证”平台工作效率。

2020年2月23日,有网友在“求证”平台提问,看到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关于我国各省疫情结束时间的推文,不知这“结束时间”的判定是否有科学依据?平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次提问提交给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经查证发现:网传的所谓“结束日期”其实是某分析师用数据计算的病毒传播模型预测出来的,并非官方消息。截止到當时的查证时间为止,没有任何权威官方发布类似信息,因此建议大家稍安勿躁,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

无论是真实可信的信息,还是无厘头的谣言,只要是被“求证”平台工作人员梳理归纳到“传闻真伪”范畴,首先都要经过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验明正身”。

2.4 开辟多方信源 把握报道分寸

新华社客户端作为中国移动互联网新闻旗舰,日常发布信息除新华社稿源外,还有大量信息来自网信办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白名单”。新华社客户端工作人员也会从“白名单”中替网友寻求“答案”。除此以外,各地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微信等,以其反应迅速、内容权威也同样被纳入到“求证”平台选稿范围。

2020年8月31日,有网友在 “求证”平台反映:多个微信群内传播“中华路小学金都校区有一学生体温异常,核酸检测为阳性”的信息。“求证”平台工作人员在选编稿件时候,很快发现了湖北武汉市武昌区官方微博转发武昌区教育局的一份情况说明。情况说明澄清该学生“血清及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信源权威,“求证”平台工作人员立即选编此微博,第一时间回应网友提问。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辟谣报道开辟多方信源的同时,编辑在转发时也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无原则地照搬照抄,也不能所有的提问都予以解答。编辑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网友关注度高的提问,通过“求证”平台的“启用”功能,令包括提问网友在内的、新华社客户端所有用户都能看到对此问题的回答,以此达到扩大报道效果的目的。

作为主流新媒体平台,新华社客户端严格规范选稿,编辑审核签发流程透明,报道分寸把握得当,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便捷优势,多方合力做好“求证”平台辟谣报道。

(作者单位:新华通讯社)

猜你喜欢

辟谣谣言客户端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虚拟专用网络访问保护机制研究
微信辟谣小程序上线:这个一定要转给了爸妈!
谣言π=4!
新闻客户端差异化发展策略
真相查清之前别急着辟谣
辟谣联盟:一切谣言都是纸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