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青年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探究

2020-12-23吕方毅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思政校园教育

吕方毅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数字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手机媒体、数字媒体、网络媒体等的普及,新媒体已经彻底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新媒体以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和隐秘性、虚拟化等特点深受青年学生喜爱。青年学生是新媒体重要和前沿使用群体,新媒体以开放性的道德和文化多元化重塑青年学生的文明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新媒体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加大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研究,自觉主动占领新媒体传播舆论和网络思政宣传的制高点。

新媒体时代,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的更新换代和普及,推动着“人随网走”向“网随人走”变化,使网络真正处于“无时无处不在,万物互联,无人不享”,新媒体以其对社会覆盖面广,使用人数多,成为现代社会影响力最强的一种文化传播方式。青年学生是新媒体的使用主体和主力军,新媒体的网络海量信息自主开放、使用便捷、极具吸引力,对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对促进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形成等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新媒体某些有害的不良言论、低俗文化、网络游戏、网络小说、暴力色情视频、网络诈骗等所展现出来的问题也越发突出。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是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载体,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思政教育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加强新媒体时代青年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研究,精心打造基于阵地、文化和管理三位一体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格局,以建设内容丰富和形式新颖的新媒体网络教育阵地,以开放的心态打造寓教于乐的校园网络文化,以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技术辅助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从而正确引导青年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

1 加强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微平台建设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新媒体逐渐成为大众传播媒体之一,新媒体微平台的开发和使用给思政教育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而丰富的教育形式,新媒体思政微平台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教育新模式,通过批量发布思政教育信息、布置任务等,为青年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生活和交流平台,拉近师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距离。

目前网络思政微平台形式多样内容也逐渐丰富,有易班网、校园新闻网、校园公众号、人工智能AI校园、微信群、QQ群、钉钉群等。易班网是青年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高校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为青年师生提供主页定制,社区交流,空间存储,群组聊天,在线学习,活动发布,兴趣交友等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功能,易班作为一个思政教育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正积累着越来越丰厚的思政教育资源,积极发挥网络形势政策教育和教学互动及功能服务等新方式、新手段;校园新闻网、校园公众号上的校园公告、思政园地、网上党支部、网上法空间、网上廉政教育等,围绕“核心价值观”、“我的教育故事”、“奋斗的青春”、“我和我的祖国”等青年学生关注或关心的热点事件,具有信息传达快、对象精准、关注度高等特点,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引领作用;人工智能(AI)校园打造智慧校园、智安校园,实现在线学习、在线主题讨论和分享、在线思政知识学习和竞赛、思政主题教育活动考核和评比、安全管理、考勤管理、违纪和表彰信息查询、学业进程和考试信息查询、校长网络信箱等,通过共享学习资源、分享生活点滴,做到丰富的校园信息咨询全面掌握,不仅方便学生及时关注自身的成长记录,更能激励学生自觉、主动监督自我,成长自我;通过微信群、QQ群、钉钉群组织开展校园论坛、云教室直播、抖音推送、请假办理、维修上报、值周总结和每日常规管理汇报等,及时的沟通,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加强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微平台等阵地建设,创新思政教育方法,改变思政教育的形式,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从而自觉主动占领新媒体传播舆论和网络思政宣传的制高点。

2 精心打造寓教于乐的“互联网+思政”教育体系

新媒体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开展系列化寓教于乐的思政教育活动,构建参与式和体验式为主的“互联网+思政”教育体系,以青年学生喜爱的形式传播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互联网+思政”教育体系是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和发展新方向,如“互联网+云平台课堂”、“互联网+主题教育活动”、“互联网+体育活动”、“互聯网+文创作品”、“互联网+在线游戏”、“互联网+线下活动”等,“互联网+思政”教育体系不受时空和人数限制,交互性强而受青年学生喜欢。“互联网+云平台课堂”系统向更多的青年学生直播思政课堂或供青年学生点播学习,共享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互联网+主题教育活动”将优秀的思政主流文化以创新的形式展现给青年学生,将国家方针政策、社会重点热点、学校要事大事融于新颖校园文化活动中,这些活动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发起,向青年学生征集方案、公开评选方案、讨论完善方案、组织实施、活动前期宣传、活动后期报道和成果评价反馈等系列工作,公开透明的“互联网+主题活动”不仅激发了青年学生研究思政工作的兴趣和能力,培养自主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也能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突显思政主题教育成效;以青年学生为主力创作的思政主题教育抖音、微电影、动漫等文创作品,深受青年学生喜爱,这些思政文创作品创作于青年学生团队,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视角独特、形式新颖,宣传和教育效果好。“互联网+思政”教育体系传播迅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方法。

3 强化青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行为的隐蔽性、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对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法律、规则和道德约束不到的网络“盲区”,因善恶难辨,是非难分容易误人歧途。面对复杂的网络,最好的方法就是强化青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网络底线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主流价值观取向和坚定文化自信,促使青年学生不轻易被网络负面信息误导,避免过激、违法行为及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营造文明网络氛围。

深入青年学生内心世界,培养青年学生自觉、自律、自制行为,让青年学生知道哪些网络行为可为,哪些不可违,清醒认识网络诈骗、传销、贷款、直播、谣言、游戏等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性,注意自身在BBS、论坛、自媒体、电子公告栏、聊天室、FTP信息服务或其他互动性栏目的行为合法性,杜绝网上欺诈交易、侵害他人财产、传播淫秽信息、散布反动言论危害国家安全、制造网络病毒等有害社会的行为发生。培养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理性消费的商品观、正确网络社会观等,自觉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切实履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包括现实的和虚拟的。借助QQ群、微信、微博、博客、飞信等交流平台,了解青年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关注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热点、焦点,培养青年学生主体性意识和网络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当代青年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自觉占领新媒体传播舆论和网络思政宣传的制高点,精准把握网络思政教育关键点,牢牢把握网络思政教育主动权,积极发挥新媒体网络思政育人的独特优势,推进青年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和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电大永嘉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校园教育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