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管理实际探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0-12-23武雅君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武雅君

步入大学阶段的学生作为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担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众化促使大学生成为教育重要群体,在经历了高考的重重考验步入大学后,很多学子从心理上骤然放松了崩在心中的那根弦,在缺乏教师监管全凭自觉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活动期间,很多学生面对学校人际关系处理和未来发展走向,从心理上产生了迷茫,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严重的消极影响。在这个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项目,筆者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从教学管理的层面探析如何开展有效策略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1 加大重视力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且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充分重视高校学生在初入大学校园面临的人际交往能力差、前途迷茫、精神抑郁等层出不穷的问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心理问题给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在高度重视的过程中保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效果。

一方面,上级管理部门要能够充分重视此项工作项目开展,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独立的领域,在专业学科学习之外成立专业的机构部门负责调查和管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法规积极调动大学生教师与辅导员教师对学生心理层面的重视程度,也要定期像其他学科一样,开展教研会,参与专业培训与其他教育同仁探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创新有效策略,在实效性的教育培训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能够从理念到内心重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通过加强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将大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每个细节落实到实处,通过设立完善的辅导中心,提供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等等丰富的心理辅导活动,促使学生将心理健康活动常态化处理。另外,在保障落实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重视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因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家庭教育影响较大,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离不开家庭教育的辅助。学校及教师可以借助当下科技的发展与家长取得便捷联系,通过线上分享家庭教育文章,定期邀请家长到校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家长重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在家校合力中促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有效成果。

2 分析学情特点,因材施教增强信心

在大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因材施教式教学,这种教学策略不仅仅用于学生学习指导层面,在对学生心理指导过程中,教师也要能够本着这种理念发现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优势缺点,因势利导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推促他们健康成长,在充分分析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施以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青春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比如,在网络中盛行的各种消费价值观的驱使中,很多学生都会受到“洗脑式”的影响,淳朴的学生在新学期开始却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在接触网络一段时间后,这类学生开始了大量超出自己生活费预算的购物消费,在爱美和虚荣心的驱使下,甚至触碰了“校园贷”偿还分期债务,当情况发展到自己不可收拾的地步时,又不敢跟父母说,当焦虑充斥了生活,势必影响到学业发展。当学生选择与辅导员分享这个秘密时,听到这件事情后,辅导员应该首先肯定了她及时坦白的做法,告诉她幸亏幡然醒悟,当下的事情不太严重可以解决。并在商量讨论中,一起分析家庭对这件事情的承受能力,尽量劝说学生将这件事情及时告诉父母。最终,父母在能力范围内可以偿还其欠的几千块花呗,而辅导员则在传授正确的消费观同时让学生给父母写了欠条。同时分析该类学生身上具备的优点,比如某位同学在校广播台社团,长相姣好,声线优美,有一定的临场反应能力。结合这些优势,在后续的兼职工作中找到了一些店庆开业活动,通过主持和礼仪等逐渐有了收入,伴随着来回倒钱带来的压力忧虑不见了,不仅将自己之前欠款给到了父母,也有了一笔生活费小来源。

3 找到问题症结,循循善诱帮助解决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他们在处理事情时的解决方案不同,教师要想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就要关注和分析学生当下所处的状态境地,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抽丝剥茧找到他们的心理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心理疏导中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愿意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脱离心理枷锁的束缚,走出困境。

比如,新学期伊始,平时文静温柔且努力上进的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总是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打开其微信朋友圈发现近期发表的也都是一些伤感的话语,教师可以分析学生具体情况,比如某学生的专业能力特别优秀,由于出生在农村贫困家庭,因此学习格外努力,这种反常的行为是怎么回事呢?辅导员此时可以主动出击,通过与班级同学之间的闲聊得知学生近段时间的境况,比如与自己的好朋友闹矛盾了,遇到情感上面的困惑啦等,与好朋友之间闹矛盾为例,教师此时可以悄悄在线上与其交流联系,得知两个人原来有点小误会,性格敏感带点自卑的一方若朋友很少,她则会格外珍惜这个朋友,想和好,自己的小倔强作祟又找不到合适的时机。而分析另一方个性,若活泼开朗,是个大咧咧的孩子。教师就可以依据找到的问题症结所在,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就有意无意地安排两个孩子合作学习,联系专业老师在课堂活动时也尽量给他们一定的独处空间,几个来回下来,两个人打开心扉解除误会又和好如初。一次误会的解除并非结束,针对一方敏感的性格问题,我认为及时的心理疏导有利于帮助其解决日后更多的人际关系处理,因此及时与其建立了联系,通过定期的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其发现问题,并试着引导她打开心扉与他人建立联系,在循序渐进的心理疏导中帮助其逐渐形成较好的性格。

4 组织社团活动,于无形中打开心结

大学生活中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由于涉及到的专业课程较多,学生承受的学习压力并不小,对未来的迷茫不安充斥了部分学生的日常。为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社团活动逐渐被派生出来,对放松学生心情,缓解其学习压力有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主要是学生自主自愿参加的,在活动中学生之间可以讨论互动和交流,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同龄人之间又没有太大的压力,通过营造聊天的快乐氛围引导学生自由畅谈,能有效帮助他们缓解心理问题。

比如,有些男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阳刚之气较少,反而有女性的温柔和细腻的一面,这类学生的日常的生活中很容易受到同性的调侃和排斥,长久下去,他自己也开始产生了自我怀疑。那么辅导员教师就可以充分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社团活动中,在社团谈心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看法,比如其中一位同学的描述是这样的,父母离异,母亲再嫁,父亲在外打工,他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平时的生活起居多数是爷爷奶奶照顾他,因此格外心疼老人,会担心他们在老家的生活,因此几乎没那天都会打电话给他们报平安,同时还会在冬天来临时想着跟女同学咨询买合适的毛线织围巾给他们。这样的行为在同寝室的人看来却不寻常,结合他的家庭情况,联系这些行为背后仅仅是关心老人的一种表现,通过鼓励他参与社团活动与同龄人倾诉,大家表达观点看法给出建议,不仅交到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逐渐走出心理阴霾,不再关注他人的异样眼光,在坚持自我做法和行为的过程中慢慢变回那个积极阳光的精神小伙儿。

综上所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一日间便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是一项系统的艰巨持久的教学工程,需要教师长久坚持下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障碍问题,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发挥自我教育优势,通过加大重视力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学情特点,因材施教增强信心;找到问题症结,循循善诱帮助解决和组织社团活动,于无形中打开心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走出心理困境,促进其健康全面地发展。

(作者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心理小测试
“有为”也应“有位”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