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生产实践校本化的探究

2020-12-23冯玉兰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机械制图校本信息化

冯玉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也随之得到了一定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了生产实践校本化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机械制图教学课程改革原因,接着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机械制图改革的重要性及其具体方案,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引言

职业技术学校对专门课程的设立是比较简单的,不如对专业课设定的细致,尤其涉及机械制图等枯燥学科内容,必须通过合理的教学改革,满足生产实践校本化率的目标。通过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来进一步实现专业对口,从而提高生产实践校本化率。

1 机械制图教学课程改革原因

机械制图从专业角度分析来说,加工制造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这门基础课程,加工制造类专业包括机电、机械和数控等专业。这门课在大学阶段一般开设两个学期,共计180个学时左右,通过这门课的专业学习,学生可以学习制图基本知识、机件的表达方法、立体的表面交线和标准件与常用件等课程,以这些课程学习为基础辅助后期的学习会轻松很多,只有熟悉并且掌握这些课程知识后才能学习后面的计算机课程,最终参加国家人社部的中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试。

就目前状况来看,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说信息化资源的匮乏,所谓的信息化资源就是指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而产生的信息,从广义上来说,信息化资源就是网络上的一些信息,包括网上新闻、网上图书和网上商城等。由于有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受到经济、地理位置等限制,导致投入到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设备不够充足,造成信息化水平较低等结果,这样的弊端影响直接限制了机械图教师教学中的教学水平和设备应用。除此之外,目前机械制图还遇到一个瓶颈就是学生难以进行细致观察,教师在教学课程中,进行常规操作的示范时,如果使用的常规教学手段,学生就难以观察,产生误解偏差,不能很好的学习这门课程。最后要指出的问题是机械制图课程中绘出来的图不能够达到精确标准,绘制的零件图和实际生产出来的零件有一定偏差,导致真实性较差,专业技能水平和生产实践校本化率低,融合度不高。

2 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生产实践校本化的重要性

在针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生产实践校本化的研究时,通过对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和毕业生进行调查,得到了综合学情、校情以及生产实践改革的最终结果表,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1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能够将学生的学位和未来岗位进行一定的融合,将职业教育和实际经济发展完成对接工作,让学生学习的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和他未来的职业资格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使得课程教学内容和企业技术进步同步进行更新。

根据教育局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2)》中提出的要求,让信息化彻底走入学生学习中,让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信息资源更加信息化,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及时更新信息库。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机械零件制造地更加精细,减小机械制图和实际零件之间的区别和误差,此外,通过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这一做法,将教材和岗位对接更加紧密,让实际教学更加贴近岗位需求,促进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和生产实践校本化之间的联系。

3 机械制图治学改革的方法

为了能够将原有的机械制图课程编写体系和生产实践更加紧密结合以及对它们进行二次开发,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内容及方法如下所介绍。

3.1 课程内容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

为了提高生产实践的校本化,必须对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改革。目前,各个高校所应用的教材大多数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社会劳动保障出版社等,这些书本中涉及到的章节内容标题目录都是传统的章化格式。通过章目录和小节标题可以快速进行查阅翻看,为了能够更加清晰了解每个章节内容,需要对章节正文内容进行高度概括,以此来作为标题命名。原先涉及到的书本知识,尤其是机械制图板块内容都比较抽象化,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较为困难,由此,机械制图的课堂内容应该去更加注重课程理论和抽象图样知识,也就是说,需要更加摄入制图知识基础这类内容,为后续的制图绘画做好基础准备。

因此,机械制图的改革需要根据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和企业用人标准的不同为最终目标进行下去。此项改革的重心是学生和职位、知识与实践以及能力与就业对生产实践校本化的设计和开发,这样做就是为了加强机械制图的课本知识内容,促进实践与书本相结合以及加强企业产品和生产的相关性。在长达两年多的教学改革后,教师将校园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了生产实践过程中,知识传达以企业产品的标准作为载体,融入到制图知识专业化中去。此外,还要大力投入信息技术,让课堂教学内容以数字化和媒体化的形式呈现,提高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实现生产实践校本化的最终目的。

3.2 课程结构和专业相匹配

国内只有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教材,还没有专门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编写的书籍。因此课堂教学内容和专业的匹配度还不是很黏合,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所涉及到的书本有所偏差,没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这就很难和经济企业中的生产实践相融合,教师课堂教学也因为教材限制而比较死板和程序化,最终导致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有很大差距。

由此可见,现阶段的机械制图课程和学生制图专业知识不够贴合,制图课程内容和制图时间标准有所违背和差距,从而,在课程学习之后进入生产企业进行理论操作实际应用时,很难到达企业标准,无法适应企业要求,也就降低了生产实践校本化率。因此,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应该朝着提高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和生产实践紧密性的方向发展。

4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改进方式

4.1 加快机械制图课程信息化虚拟平台建设

在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上,大多数教学过程涉及到的设备都是比较落后老化的,并没有大力投入设备和资金。许多人认为对该项课程投入较多高昂的设备器械都是多此一举,只需要教师通过讲解课本内容讲解、演示操作就可以达到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目的,实际上,单凭简单的文字叙述和操作演示是十分抽象且教学效果不佳的。

德国技工工作熟练,严谨认真,高水平高标准,这得益于德国设备的先进和机械制图信息化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通过虚拟平台拟化需要操作的零件或者生产实践内容,在虚拟平台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机械制图与生产实践校本化率的提高。

4.2 加快信息化机械制圖模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机械制图模拟软件能够涉及到的模拟功能形式有文字、音效、视图、动画等效果,学生通过对模拟软件的合理使用能够大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加强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感官使用率,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放大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操作规范。这一模拟软件的开发能够让教师更加容易进行教学指导,及时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3 加快信息化机械制图课程资源的开发

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水平,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建立属于机械制图课程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库,比如说,行业标准库、机械制图实训项目库、机械制图教学案例库等一些能够帮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共享库,拓宽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资源途径,达到教学课程和理论知识贴合的目的,构建一定的知识基础框架,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机械制图技巧,懂得如何应用到实际生产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而不是仅仅只是知道理论知识,但不会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脱离教学初心。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也慢慢实现了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改革推进,促进学校和合作企业进一步有效对接。职业学校的一些专门课程的设立,尤其是机械制图课程这样有些枯燥的课程内容,需要进行适度改革,颠覆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机械制图课堂改革和生产实践校本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机械制图校本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线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机械制图与CAD教学改革的研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