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生命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2020-12-23许燕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任课教师班会

许燕

生命是一个学生最珍贵的东西,没有了生命,其他的一切都没有意义。初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将传授文化知识作为教学的目标,也要加强对生命安全的教育,减少学校内的危险因素,提升初中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承担起为学生创建安全学习环境的责任。

生命安全教育旨在通过向学生讲解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自我保护的知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品质,提升学生对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初中任课教师应当加强对生命安全的教育,宣传生命安全的思想,教授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方式,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以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帮助初中教师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效率。

1 组织和参与生命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

初中教师要确保生命安全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要加强初中生的生命安全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生命安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主题班会是任课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宣扬生命安全思想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充分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效率,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生命安全在学习生活中以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任课教师应当共同组织和参与生命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利用完整的课堂时间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效率。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月一次的生命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各个教师都要积极的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教育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主题班会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生命安全专题讲座的视频,也可以播放初中学校发生生命安全事故的真实案例如地震引发墙体脱落等,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安全问题和自身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通过主题班会最重要的是要教授给学生减少生命安全问题的方式,如发生突发地震或者火灾时要保持冷静,跟随老师的安排,有序的撤离;和同学玩耍时,要注意分寸,避免产生冲突;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要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要争强好斗等等。

2 带领学生定期进行生命安全保护的实践演练

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生命安全保护的理论知识之后,要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定期的实践演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生命安全教育的作用。教师要实践演练的过程中拓展初中生的安全防护技能,使学生充分的掌握处理安全问题的方式方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应用安全保护基础设施,促使学生能够在面对生命安全问题时,保持冷静的头脑,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有效的解决生命安全问题,对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例如教师可以适当的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演练,模拟地震、火灾等场景,引导学生从班级通过紧急疏散通道有序的撤离到操场上。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其参与灭火器的实践学习,教师可以请消防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教学,在一个铁桶里点起一把火,首先请消防专业人员示范灭火器的使用过程,然后再让学生依次完成提起灭火器、拔掉保险栓、对准火源按下把手上的开关的整个过程。教师在学生实践练习的过程中要讲解注意事项,如个人要与起火点保持5米左右的距离,并且要站在起火点上风向的位置。通过实践演练,教师可以提升学生应对生命安全问题的能力,掌握处理问题的技能。

3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

初中生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家庭教育的任务,需要教师与家长进行合作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一些学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这给教师进行生命安全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所以,任课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增强家长对初中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意识,相互借鉴安全教育经验,帮助家长学习健康生活的方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给初中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以此来实现家校合作模式下的生命安全教育效果。

比如一些初中生平时会吸烟、喝酒、说话粗鲁,由此引发了一些危害生命安全的打斗事件,而这些初中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任课教师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向家长讲解抽烟、酗酒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帮助学生家长改正抽烟酗酒的不良习惯,从而使家长能够向学生讲解抽烟会造成肺部的损伤和酗酒會造成肝硬化的危害,同时教师要鼓励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通过树木为人们遮阳,小鸭子为人们带来欢乐,引导初中生感受每一个生命的价值。

4 在学习环境中渗透生命安全文化

学习环境对初中生的思想和行为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在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时,应当利用好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将生命安全的知识文化渗透到学习环境的每一个角落,以充分激发初中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黑板报、编写公告内容、创办走廊文化等方式,展现生命安全的文化内容,增强学生的生命安全实践能力。对于生命安全文化的内容,教师不仅需要涉及校内安全的知识,而且需要涉及校外安全教育的知识,实现客观全面的教育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制作一期黑板报,将交通安全教育的知识作为黑板报的主要内容,在黑板上绘制一些交警、红绿灯、斑马线等图画内容,加入“红灯停、绿灯行;行至路口要观望;上下楼梯要有序”等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规范交通行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在走廊文化的区域中张贴一些危险物品的标志,如爆炸品、易燃液体、剧毒品等标志,并加入相对应的介绍内容,使学生知晓能够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物品。通过创编黑板报和走廊文化的方式,教师能够拓展校外生命安全的相关知识,创建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展现学校教育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实现生命安全优质教学的效果。

5 开展生命安全知识竞赛

教师应当将生命安全教育和学科教育放在同一个高度上,创新生命安全教育的形式,在传授安全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的学习精神。在组织知识竞赛时,教师要立足于教育的根本目标,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制定竞赛和评分的规则,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扮演好裁判的角色,整合具有代表性的竞赛题目,丰富题目的种类,如判断题、选择题、论述题等。知识竞赛的方式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宣扬拼搏竞争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按照性别将学生分成两个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斗志,将竞赛题目分为抢答题和必答题,与同学们共同商讨确定答对一题积两分,答错一题扣一分的评分规则,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竞赛题目,如抢答题有“家里用的一次性打火机是否会引起爆炸”,必答题有“油锅着火时,正确的灭火方法是()”等等。另外,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当身边的同学向你借钱或者借物时,你可以采取什么样的举措”,结合具体试题教授给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方法,以此来充分开拓学生的安全思维,帮助学生树立生命安全观念,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中来。

总而言之,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叛逆、盲从、好斗的特征,比较容易产生危害生命安全的问题,同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生命安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初中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生命安全教育,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掌握正确处理危害生命安全的事件的方式,以此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构建平安校园,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推动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城西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任课教师班会
生命安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探究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
高职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探究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关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联手经营 形成合力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