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

2020-12-23黄卉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幼儿

黄卉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工作,不仅要重视幼儿的文化教育,同时也要重视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信息技术就为学前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相结合的积极意义,并结合实际教育经验,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在学前教育不同领域的应用策略供参考。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前教育是幼儿学习生涯的基础,必须通过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工作对幼儿进行思想启蒙。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有机结合。

1 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结合的积极意义

1.1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鼓励幼儿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前教育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帮助幼儿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前教育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选用的教学素材,通常以教具为主,结合不同内容融入绘本等学习素材,授课方式通常以口头讲解为主,忽略了幼儿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幼儿接触到的学习素材有限。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收集大量学习素材,向幼儿展现动画、视频、音乐等立体化的内容,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帮助幼儿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忽略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幼儿能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究知识转变,大大提高了学前教育效果。

1.2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幼儿教师是一个需要保持长期发展的职业,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为幼儿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素材,提高教育能力,帮助幼儿健康成长。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教学方式千篇一律,使用的教学素材十分有限,在长时间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影响下,许多幼儿教师丧失了对教育的热情。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相结合,这是对传统幼儿教育模式的一次大胆突破,对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方面帮助很大。从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角度来看,教学能力越高,日后面临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也就越广阔,主动学习信息化教学技巧,在提高幼儿教师竞争力方面很有帮助。

2 结合学前教育不同领域特点融入信息技术

2.1 在语言领域运用信息技术

语言能力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传统幼儿教育模式下,幼儿教师通常强调文字方面的教学与引导,这就导致幼儿语言发展方面不够完善。在信息技術的辅助作用下,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学习兴趣选择趣味性的动画片,帮助幼儿快速进入语言学习状态。《小猪佩奇》《熊出没》等动画素材充满童真,可以作为幼儿语言学习的启蒙素材,强化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将生活中的事物还原到课堂,将生活中的特定现象、常见事物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以“禁止吸烟”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影视作品中公众场所吸烟的错误行为作为素材,要求幼儿思考如何劝阻吸烟,在特定的情境下,孩子需要运用有限的语言表达想法,这对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

2.2 在健康领域运用信息技术

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幼儿传递健康的生活习惯,帮助幼儿掌握游戏运动技巧。传统学前教育模式下,教师在讲解游戏玩法时,通常以口头讲解为主,再结合亲身示范帮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再一对一地纠正动作,这样的教学方式效率较低。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直接向幼儿展示游戏视频,在观察视频中的玩法时,幼儿能够快速掌握游戏运动技巧,提高运动能力。此外,为了帮助幼儿培养健康意识,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严重后果展示给幼儿看,比如因为太喜欢吃糖导致牙齿长蛀牙,比如近距离观看电视导致眼睛近视等等。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带给幼儿更直观的视觉冲击,幼儿才能意识到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

2.3 在科学领域运用信息技术

幼儿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科学教育能够帮助幼儿掌握探索世界的能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观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是许多动态的科学变化需要长时间观察,把在课堂上完成观察任务,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地呈现事物变化的过程。以“花的一生”为例,在观察花开花谢的过程中,幼儿通常只能注意到一个场景,对过程变化理解不够深刻,利用信息技术调整播放倍数,花朵在开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还原到课堂,大大提高了科学观测的效果。信息技术在科学领域主要起到延伸课堂知识的作用,解决因科学教育设施不齐全、学习成本过高的问题,更全面地向孩子展示科学知识。

2.4 在社会领域运用信息技术

幼儿阶段孩子生活经验严重不足,对社会的认知十分有限,帮助幼儿了解社会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还原到课堂,将社会事件作为幼儿社会教育的素材。认知社会和适应社会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必须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虽然信息技术模拟的社会活动的方式无法代替实践活动,但是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社会常识。以职业和社会分工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不同工作的记录视频,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幼儿能够对职业产生基本的认知,从穿着、工作内容等方面了解社会分工。

2.5 在艺术领域运用信息技术

幼儿阶段是孩子艺术启蒙的关键时期,在学前教育中融入艺术教育,能够帮助幼儿打下艺术学习的基础。在学前艺术教育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帮助幼儿培养审美能力,全方面的了解艺术的表现形式。美术和音乐是幼儿艺术学习的两大板块,结合幼儿艺术表现力发展的需求,教师可以在两种类型的课堂分别融入信息技术。绘画和手工是美术创作的具体形式,除了教师课堂上的示范和讲解之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丰富的简笔画、泥塑等作品,帮助幼儿获取灵感,提高绘画能力。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看,幼儿阶段孩子音乐学习主要依赖于模仿,借助信息技术为孩子提供音乐跟唱和模仿的素材至关重要。

3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相融合,这是学前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保障。实现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的有机结合,必须重视幼儿园信息技术软硬件的配置,在重要教学场所配备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根据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巧,结合不同领域的教学特征调整教学方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效果,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作者单位:淮安市市级机关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幼儿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