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创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改革

2020-12-23吴咏梅龚晓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实训理念科学

吴咏梅 龚晓

培养具有创意、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三创”型人才是现阶段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三创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理念被应用于高职教育的创新与实践领域。文章以A校小学教育专业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为例,提出基于“三创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三创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被应用于高职教育的创新与实践领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中最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群体。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把“三创”教育纳入高职教育体系中,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要求。作为普通的一线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学生特点、专业和课程特点将三创教育理念及时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为三创教育理念的实施和三创型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努力。本文基于三创教育相关概念的学习和理念的理解,结合自身在小教自然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提出三创教育理念在小教自然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路径,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三创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三创教育”,是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创意”简单地说就是想出新奇的点子、建立新的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强调原创性。“创新”是指在原有事物或理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对现有事物进行再创的过程。“创业”是指创办事业,通过创办事业将创意或创新出来的理论或成果付诸于实践。“三创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其集成了创新、创业和创业教育的文化内核,在充分发挥三种教育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将育人功效进一步整合与凝练,形成全面提高、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新范式。创新、创意与创业教育三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也是环环相扣、渐次提高、不断深入的人才培养过程,因此也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

2 “三创教育”在高职院校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作为小学教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化学、生物和天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加以综合。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本文以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中地理知识的教学实践为例,提出基于三创理念的教学改革途径。

2.1 转变观念,师生共同树立“三创”意识

意识引领方向,三创教育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落实和渗透,需要师生共同转变观念,树立“三创”意识。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三创”概念很陌生,部分同学人文自己的理论与思维能力远远达不到“三创教育”的要求,无意识参与甚至逃避学校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基于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转变学生多年已完全适应的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综合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等多种因素,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达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作为最具有活力和创造精神的大学生群体,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有意识的趣调整和创新自身的学习方法、技能训练等,将三创教育理念渗透于长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

2.2 改革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小学教育自然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自然地理知识很抽象,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下,单凭理论学习部分同学很难理解,因此,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检验理论,完成抽象知识具体化、简单化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月相成因》相关理论的过程中,学生很难理解在一个月不同的时间点由于日地月三者在相对运动过程中导致月亮呈现不同的形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设计了月相转盘的创意制作,制作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材料,结合自己的初步理解制作出月相转盘学具,再通过学具演示反推月相成因以便加深理解。在学习《宇宙的起源与结构》这节内容时,师生共同了解和掌握宇宙的来源和丰富而神奇构成后,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以“我心目中的宇宙”为主题完成一幅画,学生的作品内容丰富、专业绘画功底扎实,在作品介绍过程中学生将自己心目中的宇宙绘声绘色的描述出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实践证明,这种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不仅实现抽象知识的具体化,也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使教学的三维目标更好的得以实现。

2.3 搭建“三创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建设了科学发现室和创科空间,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提供了必要的设备和空间,搭建了良好的“三创”平台。目前,众多高职院校的科学发现室只使用于日常教学,老师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现有实验实训设备设计相应的实验实训内容,带领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围绕某个主题的实验实训展示及交流,通过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互评及分享实训作品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的科学探究能力,也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后期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应考虑在有专人监管的前提下实时日常开放科学发现室和创客空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科学兴趣通过实验实训设备了解并加深科学知识,充分利用科学发现室的独特学习环境进行科学小制作、小发明及科学创意作品的制作,更好发挥学校科学发现室的“平台”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能力。

2.4 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实现课程评价形式多样化

课程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课程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总体考量和评价。合理优质的评价要始终贯穿于优质的教学过程之中。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课程評价, 不能合理、全面的对学生及老师的学习及教学过程做出评价。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全面的形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明确课程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激励功能,强化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在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性质,本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细化平时成绩的考核评价,评价项目分五个方面:自我评价、小组评分、实验实训、科技活动作品、期末测试, 分别赋以5分、10分、15分、20分、50分的分值。前四项为平时成绩,综合分值为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此考核评价方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自我评价的方式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弥补;小组评分的方式使学生逐渐树立了团队合作意识;实验实训和科级活动作品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实践证明,良好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学习效果的实现,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结语

本文基于“三创教育”理念,结合自身在小学教育专业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改革实践,有效的将“三创教育”理念渗透于教学实践中。师生共同深切感受到“三创教育”给自身带来的收获和改变。作为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应与时俱进,扎实专业基础,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将“三创教育”更好的渗透于课堂教学重,将“三创教育”落到实处。

基金项目:2019年度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19NXYBCDG06)。

(作者单位: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实训理念科学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用心处事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