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0-12-23任洪帅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环境工程院校

任洪帅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改变,高职类院校的教学模式也要进行更适合社会需求的改变,本文以高职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为例,随着国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造就了大量需要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岗位。高职类院校应该抓住这次社会变革提供的机会,对传统的局限于专业素养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用专业与实习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今年来随着市场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的社会发展模式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转型,导致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的工作,这就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参与进来。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需要大量运用和实践的综合性学科,这就需要学生在高职类院校中学习时,在加强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的锻炼,这就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变革的要求,如何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是高职类院校教学研究的重点。

1 高职类院校传统教学模式和社会就业需求

1.1 传统教学模式

高职类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以课堂教授的方式,对相关专业知识、工程结构、施工工艺及流程进行讲解,该教学模式造成教师只是以教材和自身教学经验为基础照本宣科,使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在一堆專业术语之间进行抽象化的想象缺乏学习兴趣。同时由于课时和课堂的限制,教师在教授环境工程时无法提供实地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会造成学生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后,却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到实践过程当中。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国家相关的行业规范和相关规定相当熟悉,但无法有效融入和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就需要单位付出时间和经济效益来进行培训指导。

1.2 社会就业需求

随着国家大战略方针的转变,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以成为具有社会共识性的问题,现代社会对环境治理的需求日益增大,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环境下,如何才能更好的平衡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专业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积极的进行思考和在实践中进行研究。传统教学模式教授出来的学生,导致学生只具有大量的专业知识,而在实际走向工作岗位后缺乏实际运用的经验,导致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填补工作岗位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职类院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不高的社会现象。高职类院校需要总实际就业需求的角度出发,积极寻求创新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变革。

2 高职类院校创新型教学模式和就业能力

2.1 以理论为依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高职类院校的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做依托进行教学。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建模软件及现场的视频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和感受到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现场环境中是如何应用的,并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与实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观点对模型进行修改,并指导学生所提出理论的优缺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论应用能力。

2.2 进行理论与工程现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高职类院校可以积极尝试与相关单位联系,建立长期合作的学习实践基地,并带领学生到工程现场的实地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高职类院校可以和环保单位建立人才输送和培训学习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到现场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对课堂上教授的理论知识进行现场实际观察和了解,并尝试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相关工作当中,一方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就相关单位现有的不合理处或者效率较低的工作模式,提出合理的或效率更高的工作模式,为用人单位带来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方案或建议如果可以被采纳并加以运用,对学生能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并且学生还可以参与方案的运用实施当中,从而更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为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2.3 进行课程设计与工程实际运用相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按照现有教材中规定的理论知识进行课堂教授,创新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结合工程实际运用的需求,对课程进行设计以加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与工程实际运用相结合,同时导师也可指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由学生提出不同的设计题目。如学习小组的学生提出一项研究课题后,导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有的学生可以负责相关资料及文献的查找,并将相关文献和资料中与课题有关理论知识提取出来;有的学生可以进行相关数据的测算,有的学生可以进行图纸的测绘,通过这种模式的学习,学生在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经验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公司团队当中。

2.4 高职类院校应加强相关实验室的建立及运用

高职类院校应加强相关专业实验室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提升本校的科研力量及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到相关实验项目当中,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随着国家对科研教育的重视,相关政府部门加大了对高职类院校的政策和资金投入,许多高职院校教师都在自身的相关专业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经验,高职类院校应加强相关实验室的建立,并支持学生参与到导师的相关实验的过程当中,在为教师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和工作打好基础。

2.5 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

高职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其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是用人单位主要考虑的因素。学生在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后所处的外界环境和自身需求会出现巨大变化,在该变化过程中学生必须对自身所选择的就业岗位进行深入了解,并具备就业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岗位实践经验、职业道德素养、技术和创新能力,这些因素都将决定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否顺利的融入相关单位并胜任相关工作。高职类院校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以社会需求的这些能力为培养方向,要做到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变革,不断的以创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教学。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让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提升学生的就业自信和就业能力,学生只有在走向社会后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才有机会留在相关单位或企业,从而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实现理想和抱负。

3 结论

新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和人民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才能在保障社会市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是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但是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对相关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及能力要求很强的专业,培养人才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高职类院校在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引进新型教学技术、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合作、有针对性的进行课题安排、建立校内实验室和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能够较快的融入社会并胜任工作岗位需求,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专业性人才。

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9年高教科研课题《5G时代职业院校创新型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9D69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环境工程院校
对话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环境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的探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环境工程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环境工程监理的相关认知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