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程创新教学方式要素分析

2020-12-23张雨石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知识点

张雨石

运用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初中教育教学的重点之一,几乎涉及到初中所有课程,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性科学学科,在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并将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到日常教学之中。本文结合自身多年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方式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初中物理是一门最基础的科学学科,对后续的高中乃至大学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显的尤为重要。通过初中物理课程的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探索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和较好的创新能力。笔者有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验、分析、类比、归纳等科学手段和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开展教学改革,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大胆设想,多方求证。结合笔者多年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就初中物理课程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从以下几个要素进行分析。

1 多元的教学活动设计

无论是什么课程教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都是最关键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直接关系到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可以说是教学实施的重中之重。初中物理的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从教学活动设计着手。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从更多的体现教师的讲解向更多的启发学生自主思维,自主推理,激发学生探究物理奥秘的积极性方向转变。教学活动设计要体现多元化,呈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得。从而精细化设计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运用恰当的现实现象,创设物理问题,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动机。通过教师的引导,诱发学生近一步探究、合作、互动的教学环节,实现学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和交互。之后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反省反思自己之前推理的正确性,并再次展开讨论,也可以进行分组辩论。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与迁移,把所学知识拓展到现实生活之中,增强科学思维的层次。例如在“光的反射”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多元化设计。首先可以创设学习氛围,播放一段湖上日出的画面,湖水比较平静,太阳照射上去,波光粼粼,映在湖边的游人的脸上......这时,可以引出问题:湖边游人脸上的光是哪里来的?这时,学生们会相互探讨,有的说是光的反射,有的说是光的折射......经过学生热烈讨论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并对光的反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可以分组再次展开讨论,用通俗的言语来阐明光的反射概念,并讨论游人站在湖边,湖水中的倒影是什么来的?分组运用光的反射知识来进行辩论。

设计多元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深入到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通过思维的迁移,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掌握,对于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的推理、分析、类比、归纳等都有较好的训练效果。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设计的情境要與实现生活相一致,学生要熟悉,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行学习情境,进入思维状态;在解释物理概念时,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归纳,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表术语言的严谨性,促使学生的物理思维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要注重知识的迁移,举一返三,触类旁通,灵学灵用,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更加敏捷。

2 恰当的教学方式

教学活动设计好之后,就要进行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恰当的教学方式显的尤为重要。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改革,要突出物理的主体,如果教学方式不恰当,就很难保证学生良好思维空间的形成,就很难把学生引导进入课堂学习,就很难开启学生的思维状态,课堂上的互动也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要求。所以,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要依据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确保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实施。有的知识点需要采取实验验证,有的知识点需要实践对比,有的知识点需要依据通俗的案例进行类比......所以每次课所选择的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要选用最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体验等能力。例如“密度”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是关键。很难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来确定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又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通俗易懂的问题,比如两杯体积一样的纯净水和盐水,质量会一样吗?质量和体积都不一样的纯净水和盐水,我们如何进行辨别呢?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些问题去完成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之前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类比。比如路程和时间,通过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同样道理,通过实验可知,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可以不同,但密度是相同的,所以密度可以表示物质的特性,物质的体积、质量无论怎么变化,密度都是不变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知识和方法的同化,学生就很容易建立密度的概念,同时又能突破难点,通过启发、实验、分析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

恰当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依据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灵活应用,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

3 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方式,最终要落在教室和实验室中进行,所以教学环境对创新教学方式的展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初中物理,是科学知识最基础的学科,对高中和大学科学体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要在教学环境中,熏陶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教学环境也是促进初中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基础。

初中物理的教学环境,必需能体现自由,体现民主,体现合作,体现互相尊重,这样就可以有效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才敢发言交流,才敢质疑,才敢冒险。养成一种凡事都要究其因果的思维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初中物理的教学环境,必需要体现严谨和规范的氛围。这与上述的描述并不矛盾,教学环境对学生,尤其是对小学、初中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暗示,通过一些科学案例、实验流程、科学家简介等等营造出良好的物理教学环境,在这样教学环境中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的教学环境,还需要必备电器元件、导线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教中做,做中学,学中悟,悟中得”。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伏安法电阻知识点时,要准备一个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电源、开关、导线等材料,学习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在没有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测出未知电阻的大小。这种开放式的动手实践,给学生提供了开放性思维的训练机会,学生可以大胆思考,充分展现自己的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设想的不足之处,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完善。从而培养学生等效替代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极大的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

事实证明,初中物理教学环境,要以适合初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教学环境的氛围要积极,要尊重学生的自由和民主,要倡导合作和交互,鼓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尽最大努力保证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科学化思维、创新化思维得以培养。

总之,运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和引导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交流能力能力,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养成不断思考、探究的良好习惯,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最终全面掌握初中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

(作者单位:公主岭市怀德镇第一中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