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整合应用分析

2020-12-23杨杰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杨杰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是利用单一或是多个中心主题进行逐步性的发散而衍生出来的图文结构,并且各主题之间通过关联词、颜色、图像、线条及符号等相互关系成隶属关系。而思维导图的充分利用可以挖掘出人左右大脑的相关技能,合理激发对思维的利用,找出记忆规律,协助人们寻求出逻辑与想象之间的平衡点。并且思维导图还具备一定的外化性特点,具备极强的操作性与可实施性,可以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因而被广泛引用在教学的各个领域之间。本文基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积极找寻出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从而探讨出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策略,为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身的课堂教学是否能给学生带来效果已经成为了所有教师终身都在思考的问题。因此高效的课堂教学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教师一生都在努力的方向。在我国,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深入与优化,高效课堂的教育日程已然成为了广大学校所推行的主要内容,同时高效并不完全等同于高效率,其本质是要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既追求了高效率同时也追求了高效益,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将育人与教授知识放在相同位置上,积极做到以人为本,将知识的传授与育德树人合理进行融合。而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应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又可以进一步把握高效的课堂空间,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发散性的图像思维工具,既能够提升学生记忆与思维能力,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在高效的历史课堂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 思维导图的重要原理

思维导图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基于人体大脑神经的记忆特点与大脑的记忆习惯所营造出的一种较为简便的记忆方式。而思维导体能够将繁复的知识点利用图像的模式直观的展现出来,从而提升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层面,并进而充分激发出人的创造发散性思维基点。思维导图的出现,合理的克服了传统死板的逻辑框架记忆模式,将记忆结构中不突出,不易被记录,并且增加学生听课负担,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全范围剔除掉。同时利用多样化的语言色彩可以使得学生尽最大可能发现知识结构中所存在的相关联系,并且将多样化的图片、线条、符号等元素融合到知识点内,从而方便被大脑所接受与记忆,进一步提升记忆的有效性。

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已然不仅仅是一张图,更是一种有效的记忆工具。在高中历史内容上,覆盖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基本内容,同时也包含了中国历史与世界史,这些知识点结构复杂,知识点繁多。因此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这些错综复杂的知识点直观且有效地展现出来,确保了历史教学的高效性。因而,在历史教学中要有创造性的使用思维导图,将关键的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关键词、图片、颜色等元素融合起来,搭配合理的教学内容,更深层次的展现历史知识。

2 思维导图在历史课堂中的意义

思维导图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上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解与学生思维的发展来逐步绘制而成,它可以将知识点的认知层面从点-线-面-体等充分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与思考中掌握到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思维导图的合理利用可以充分体现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进而增强学生思维能力与自身的专注力度,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出学生联想力与创造力。因此在思维导图的运用中既要构建出一个知识体系的系统,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导向能力,继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标要求: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强调重点是: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及宗法制的特点;难点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并要求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对课本的内容重新回顾,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点。其次在课堂讲解与展示中,要将《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节课的知识脉络有一个良好的把握,利用思维导图将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相、卿士;地方:侯、伯,引导学生对接下来的知识点有一个更进一步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思维导图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3.1科学有效的制定思维导图

在进行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就必须有效的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工作,在目前思维导图基本都是由教师一人完成,而在教授的过程中也是依照自己的思维去为学生定制出相关知识点,其实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很高,应该合理的采用由教师与学生双方面一起的形式,在制定导图的过程中,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都哪些知识较为薄弱,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历史知识,因此在制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应积极掌握好相关知识点,从而将知识的重点及中心充分突出出来。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雅典和斯巴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城邦,地理环境在古希腊城邦形成中的影响,探究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城邦形成的影响。因此应将重点“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和作用”与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等在思维导图中突显出来。

3.2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各个环节中

首先是在课堂预习的环节中,在日前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课前的预习作业,合理的运用课前预习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完全的调动起来,进一步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与记忆历史的相关知识。并且对于历史课程而言,课前预习不单单是对新知识的预习,同时还可以稳固自身的旧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充分对上节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背景有一个充分的回忆,然后对本节课中“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有一个全面性的理解,从而进行思维导图的自我绘制,进一步实现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的目的。

其次合理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学生的课堂笔记中。记录课堂笔记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因此在进行笔记的记录过程中,应多加管理笔记中包含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的记录,从而将真正的知识点记录到脑海中。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中,主要就需要将知识点中的“基础知识学习目标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性質和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等重要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下来,从而为提升学习记忆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从课前准备到课堂教学,思维导图在整个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主导整个历史课堂,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高效的学习活动。思维导图教学法被证实对于改进整体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但也不能过于依赖思维导图,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将传统教育方式与思维导图进行融合,从而保证在历史课堂上可以真正的运用到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进而发挥出思维导图的最大作用。

(作者单位:凯里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