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23董亚芬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法历史情境

董亚芬

历史学科本身具有极强的过去性、不可逆转性,很多历史事件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关联不大,这也造成了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不高,削弱了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其实历史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很多历史事件的结果是既定的,但是其过程却对现代社会的生活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当前我国物质文明生活极大丰富,很多创作者们创作出了非常多且优秀的历史作品,这些作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尤其对于学生们来说,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所学的历史和所看的作品之间产生某种微妙联动后,一定会对认真的听历史老师的讲解,对历史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鉴于此,在今后的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对抽象的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并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的趣味,激发学生历史学习欲望,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情境教学法,其核心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的引入一些生动、直观的情形,将抽象、枯燥的历史内容形象的展现至学生面前,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对抽象的历史知识有深入感悟。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情境教学方式,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内在欲望,并且能够保证历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有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发展。

1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引发心理与情感共鸣,从而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托,设立出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的主体形象场景的教学方法就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门非常有趣的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大历史观的延伸,也就是将历史故事或者历史事件,通过多媒体等现代科学设备,搞清历史事件(故事)发展的背景、梳理历史事件(故事)的发展脉络、抓住历史事件(故事)的主要矛盾等,老师还可以和当前学生爱看的文学、影视作品进行联动,以增强“情境”感。情境教学法与传统单向的知识灌输模式不同的是,它更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将理论知识从课本中脱离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历史教学的课堂充满乐趣,把学生眼球吸引到历史教学的课堂。

2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1 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简单的问题情境,指引学生在问题中对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探索,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历史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出发,确保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动荡的春秋时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出学生问题:春秋五霸指的是谁?确立春秋五霸地位的标志是什么?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浏览,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卧薪尝胆的视频,使得学生可以对春秋时期的故事有进一步了解。有条件的话,老师还以对这段知识进行拓展,放一些动漫作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单调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只有将问题“动”起来,才能够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深入的思考、才能够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才能够将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策略,给出学生问题“春秋争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为什么齐桓公首先称霸?春秋争霸的主要作用在什么?”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问题,或者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要求各个小组派出代表来总结自己组的观点,学生通过探究,就会对这部分内容有深入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以此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2.2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的抽象性相对比较高,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会感觉十分困难,如果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历史规律的判断,历史课本中的历史内容之所以被很多同学所厌烦,很大原因出现在历史课本中有很多的抽象内容,如:根本原因、重要原因、主要原因等,特别是学习近代史时,各种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更让学生们一头雾水,捋不清时间线,搞不懂时代发展脉络,时间一长降低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新时期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手段被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这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灵活的应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演示出来,学生面对这些形象的内容,会更好的感悟历史知识,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中,有的学生感觉这部分内容十分枯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知识讲解。在进入课堂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展现出来,让学生结合图像来分析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大国形式变化,让学生可以对战国时期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引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总趋势,并辩证性的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随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都江堰水利工程图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战国时期的这一伟大工程有全面感触,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知水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同。

2.3 创设互动式情境

初中历史教会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进行全面分析,在课堂上设计相应的互动式情境,指引学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全面理解教材知识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求,引导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在课堂上将历史情节在此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同时也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热情的提升,此外学生还可以在扮演历史角色中,更好的把握历史真谛,有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历史不是一个人的历史,个人不能左右社会的发展动向,它是群众的历史,每个历史阶段都是由人所创造的。互动式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代入感,能够将自己置身于历史的场景中,去感受历史的脉络、去揣摩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让千年或者百年后的心灵能够和千年百年前的心灵相互碰撞。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是清王朝的代表,另一个小组则是英帝国的代表,两组学生以鸦片战争为背景,清王朝是战败方,主动与英帝国求和谈判,而英帝国则是咄咄逼人,最终迫使清王朝签下《南京条约》。在课堂上学生对谈判过程进行模拟,这样不仅会全面加深学生对于《南京条约》重要内容的理解,还会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并且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的残酷,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感悟。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巩固性练习题,让学生对其进行做大,并以此综合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

3 总结

综上所述,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增强历史代入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索历史知识。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指引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作者單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附城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法历史情境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