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语文教学探析德育渗透策略

2020-12-23于翔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德育情感语文

于翔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综合学科,不仅担负传递语文知识的重任,还应当关注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职责。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制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有重要作用。而恰恰小学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深刻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促使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无痕化。

1 当前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的现状问题

(1)教师重视度不足,重智育轻德育。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但部分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然被教学任务和学生成绩提高当作主要教学指标,为此更是认为教学质量高低的体现就是要抓学生的成绩,这种偏重学生智力发展,而忽略恰当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关注学生全面综合能力提升的理念导致德育处于“缺位”,语文课对学生人文情感的渗透熏陶不足。

(2)夸大语文德育地位,语文课上成思品课。与将语文学科当作知识传授工具不同的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过于重视该学科德育功能的现象,教材中引进了大量富有人文性和思想性的文章,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把握德育渗透的度,导致课堂中过分注重挖掘课文主题立意,给学生提供过多的背景拓展资料,想让学生在思想深度上有所提升,让语文课承担了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忽略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任务,这会严重影响学生語文知识技能的培养。

(3)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灌输教育方式不利于情感投入。当前中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往往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学生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却忽略了学生内心情感信念和思想动态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传递德育内容时,往往是采用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方法,很少关注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德育能力获得变得“虚无”,学生内在情感的升华没有真正得到发展。

2 关注语文课堂探析德育渗透有效途径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文精神的传递培养。在语文课堂中追求德育有效渗透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必然追求,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外,还要能够注重在课堂中渗透人文教学,通过优化教学过程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实现德育的有效提升。本文笔者基于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探析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德育渗透方式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1)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文本的德育功能

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较多经典名篇,多是经典性较强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涉及面广泛,内容多样,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德育因素。通过有效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备课教学,在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在极具感染力的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分析中感受其中内涵的情感因素。

以“家国情怀”的德育因素挖掘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其国家认同感,深层次走进文本领悟文章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布置朗读任务,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抓住五壮士跳崖时的动作、神情、语言等,在读中悟,让学生在朗读及思考中更好地体会他们伟大的献身精神。同时,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巧妙穿插图文资料,让学生感知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五壮士当时毅然决然的抉择的理解。

(2)开展实践活动,不断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讲授德育理论,而不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就会造成知与行的分离,就会建造空有华丽外表的空中楼阁。教师在语文课内外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其学识,还能促使学生语文能力得以提升,思想品德获得熏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辟多种渠道实施实践以使得德育内容像涓涓细流一样流到学生心田。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比如,在学完《北京的春节》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我让学生动手实践调查,将本地的文化习俗制作成手抄报或以其他形式呈现,并利用周末时间在各小区内传播。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让其理解和继承我国及家乡的传统文化,提升其人文素养。诸如此类的这些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利用现代媒体,合理优化德育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语文教学手段变得多元现代化,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节省教学时间,通过形象生动的动态画面展示,促使语文教学变得充满情趣和活力,最终实现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种意境吸引其全身心投入,在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荷叶圆圆》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夏季荷塘的画面,通过呈现荷塘中一池绿绿的、圆圆的荷叶,促使教材中的静态语言转化为动态画面,这样其中蕴涵的意境美、韵律美和音乐美、艺术美都充分展现出来了,学生很容易便能够感知到作者写作时表达的内心喜悦和对荷叶的喜爱之情了。又如,在教学《黄山怪石》一课时,教师可播放黄山怪石、云海、温泉、松等黄山“四绝”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在领略美景中,感受黄山风光的美丽,而后配上音乐让学生情感朗读,使学生沉醉于祖国山山水水,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一种爱美、爱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

(4)拓展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能够立足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通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等选择经典读物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中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优秀的品德,铸就其高尚的人格。

比如,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寓言故事作为其中一个主要单元出现,教师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演绎,通过推荐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阅读,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人生的哲理,感悟人生的真谛,以《揠苗助长》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完故事后开展情境表演,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拓展,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拔苗助长的现象,通过让学生自主演绎,在体验感悟中发散思维,能让他们的潜能得以释放,也能让他们在思维发散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又如,教师还可以推荐其他经典故事引导学生阅读,比如孔融让梨》中孔融的谦让,《匡衡凿壁》中匡衡的勤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的不畏艰难、自强不息,青铜、葵花的善良真诚,不惧贫困等,这些都能使学生从失落中昂首,从失败中昂首,在与作者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感受情感的交融。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是课堂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重视德育渗透的内涵不仅能丰富语文教学,还能显著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教师可以在正视当前德育渗透问题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拓多种教学途径从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文本的德育功能;开展实践活动,不断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利用现代媒体,合理优化德育的教学资源;拓展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等方面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海阳新元小学)

猜你喜欢

德育情感语文
情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台上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