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整合课程负责人的培养策略

2020-12-23李领娣刘文霞李俊霞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负责人学科课程

李领娣 刘文霞 李俊霞

1 何为小学整合课程

简单来说,小学阶段的整合课程就是将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构建起一个新的课程体系。这一新的课程体系会精确瞄准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科素养、体质健康等各个关键的能力素养。而认真落实小学整合课程的教学工作,则会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从难以互相联系的单一学科知识转变为整体性的认知,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便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并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继续以整体的形态来认识和吸收各种新知,实现良性循环。

因为小学整合课程要将对学生全面且深刻的认识作为实施的基础,所以小学整合课程也被视为一种新型的校本课程,其实施需要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文化资源。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以学生的自主學习为核心驱动力,以各种形式的社会文化互动作为最重要的载体。要充分发挥出整合课程的效果,必须让学生在课程中带着强烈的兴趣去进行探究,自己完成学科间知识的融合。而教师则负责提供互动的机会,向学生呈现知识,引导学生逐渐建立起良好的知识构建能力。

2 培养小学整合课程负责人的必要性

通过对以上小学整合课程的阐述可以看出,其与传统的小学学科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实施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宏观框架设计能力,各学科之间的协调能力,对于信息的收集整理能力和各方面的沟通能力。显然,对于某个长期以来专注于单一学科的教师来说,只依靠以往的教学经验是很难完成这项任务的。因为在以往的分科教学中,此类教师熟悉的大都是本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对其他学科的了解非常有限,想要找到学科之前的关联点及合适的知识呈现方式是较为困难的。

另一方面,即使有些小学教师可能有兼课的情况,但他们过去所关注的大都是知识的传授。小学整合课程的目的显然不仅在于知识传授。短期来看,整合起来的知识更加复杂,学习难度更高,学习效率可能反不如分科教学。可随着整合课程的推进,学生的认知构建越来越全面,不仅学习效率会加快,各方面能力也会在巩固的基础上获得极大的提升。这才是整合课程的根本目标所在,同时也是以往分科教学教师所不熟悉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整合课程的作用,就必须对整合课程的负责人进行专门的培养。

3 小学整合课程负责人的培养方向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整合课程负责人的培养方向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是知识方面。整合课程负责人要对各学科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完成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学科知识与生活等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及学习方式的整合,为整合课程的推进做好教学内容、形式上的准备。其次是能力方面。以上工作不可能由课程负责人自己独立完成,整合课程的教学工作也要依靠其他教师的广泛参与才能执行。所以,必须对课程负责人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以及突发事件的把控能力进行培养,形成广泛的教育合力。知识与能力两方面,构成了整合课程负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

4 小学整合课程负责人的培养策略

4.1 将整体教学团队建设作为出发点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来说,第一个要弄清楚的问题就是出发点。小学整合课程的执行要依靠更多教师的参与,而不能仅有负责人自己,这一点在上文已经提及,这里不再赘述。所以,应将对整个教学团队的建设作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高效率地充实负责人队伍;在整合课程负责人培养初显成效的时候,负责人开展工作才能找到足够的配合力量以推行下去。更重要的是,全体教学团队的进步,一定会对整合课程负责人造成影响,为其成长营造出良好氛围,更好地推动其知识与能力上的发展。

例如,学校可以邀请在小学整合课程方面有突出研究或实践成果的校外专家及教师,为本校的整合课程负责人及参与整合课程工作的其他教师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如教育理论讲座、教育技巧传授甚至教学现场直播,等等,推动全体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整体进步。也可以组织本校教师队伍走出去,主动去校外取经,与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多沟通,随堂观摩交流。另外,还要鼓励他们自己注意学习,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多进行观察记录,不断总结。

4.2 激励广大教师充分参与教学研讨

从整合课程的视角出发,广大教师以往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经验可能不再适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推倒一切重新来过。整合与重建不能划等号,一些策略方法在不同学科中是有普遍适用性的,比如游戏教学法或小组合作法,只是需要在理念和操作形式上加以整合和改进。鉴于很多教师过去往往只熟悉自己所教的学科领域,所以应该充分组织大家开展教育研讨,互相沟通交流,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是整合课程负责人要充分参与进去,一方面多吸取知识,另一方面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沟通组织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将各个学科在实际教学工作和教研能力上比较突出的教师集合起来,与整合课程负责人组成团队,制定团队合作制度,鼓励大家多进行交流和讨论。必须注意团队内部的平等和谐,要让每个团队成员都乐于说出自己在教学上的经验教训,敢于在其他成员出现认识错误的时候提出意见并进行指正。还要对整合课程负责人多加鼓励,让其承担起带头和组织作用,带领大家共同开展教法研究活动,推动大家制定并实践整合课程视角下的教学计划,不断提升整个团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教学水平。

4.3 做好全面周到课程教学安排监督

小学整合课程负责人的培养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空谈理论。换句话说,只有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作用,才能证明培养的切实有效。这就需要负责人在教学中对自身学习成果进行大量的实践应用,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指导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推动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在这方面,学校既要为负责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们做好教学上的安排,给他们创造实践应用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也要做好监督工作,观察实际教学效果,督促负责人努力进取。

例如,主管教学工作的学校领导要将整合课程负责人及其团队内其他教师召集到一起,共同确定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在整合课程正式开始前,则要组织大家制定课程计划,并制作标准统一的教学进度表,上报学校备案。整合课程开展过程中则要严格按照进度执行任务、和计划,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安排专人进行长期的观察、检查与监督并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当然,如果整合课程进行中教师群体遇到了什么困难,客观上确实缺少软硬件方面的相应条件,学校要认真听取大家的想法,尽可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4.4 遴选负责人时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培养小学整合课程负责人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如果培养出一批负责人之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没有建立起正常的人员进入退出机制,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必然会导致负责人的惰性和整合课程教学效果的下降,更不利于整合课程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因此,负责人的评比和遴选一定是一件要长期进行的事情。在遴选时,必须从整合课程的特质、需求和培养方向等出发,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保证围绕整合课程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能够在步调上协调一致。

例如,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和教研组的负责人必须参与到整合课程负责人的选拔工作中,全面了解候选对象各方面的情况。为了了解到的信息更加全面,同时又不至对评选结果造成不应有的影响,可以时常开展常规化的问卷调查工作,将全体教师都作为调查对象,这也有利于掌握整体师资力量情况,为选拔工作查漏补缺。另外,还要让整合课程负责人的进入退出机制制度化、公开化,使得培养选拔工作能有据可依,令人信服。

总之,整合课程的关键在于各学科的知识能不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既体现出一致性、系统性,又兼顾各学科对学生能力的不同培养特征。这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没有负责人起到引领作用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为了学生更为全面的成长,在本文所研究领域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是非常值得的。

(作者单位:邯郸市邯山区阳光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负责人学科课程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社区银行管理思维探索与思考
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超学科”来啦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院项目管理负责人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