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一点体会

2020-12-23薛雷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多媒体

薛雷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走上了教学舞台,给初中物理课堂带来了崭新的活力。信息教学技术这一新型科技的应用,让物理课程更加可视化,并借助于PPT、投影仪给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知识讲解,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进而极大地提升物理教学效率。因此,在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跟上时代步伐,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优化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课堂。

引言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教育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的限制,不仅使得课堂枯燥无味,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获取知识的口径遭到限制,整体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将信息化手段引进到物理课堂中,就极大的改变了这一现状,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影音视频,结合PPT进行全方位讲解,将学生全身心带入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全面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1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指将教学视频、音频、多媒体作为学习的主要载体,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教学并进行完整的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突出重点知识教学,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上也不止完全局限于课堂,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进行重难点的教学,让物理课程可视化,让学生能更加轻易的掌握重点知识,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大意义。在多数教学情境下,现代技术会将某个具体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视频投影、PPT的方式将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呈现出单一的、严格定义的主题,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学习目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其核心内容在于借助多媒体手段,然而在此过程中又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教学资源,对于和教学主题相关的课件、习题、点评、反馈和设计等方面也能起到极大的教学支持,这一新技术的应用,让物理教学更加易于接受,更加便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并通过构建合适的教学氛围让课程形象化、可视化,情境交汇,在生动的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阔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为其学习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信息教学手段具备以下意义:

1.1 重点知识讲解,提升学生物理水平。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由于教学理念、方式以及内容的限制,无法有效进入教学主题,学生无法有效掌握重难点知识,当信息化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后,教师只需要在课堂开始时把教学重难点内容讲解完,剩下的习题演练就交给多媒体来完成,通过多媒体上播放课程教程或者PPT讲解,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迅速掌握重难点,极大的提升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1.2 实验教学可视化。通过初中物理实验实验与信息技术优化并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一些操作繁杂、实验效果不明显、有污染物产生、有安全隐患、农村无条件做的实验、反应时间过长的演示实验、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将问题处理,并直观、放大地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让课堂变得更生动、更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危险实验安全化等等,从而提高演示实验效果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节约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应用的限制因素

2.1 信息技术教学情感引导较弱。情感引导较弱是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浩瀚的互联网知识海洋中,其知识相互交融结合,资源丰富、样式繁多,复杂性较高,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口径遭到限制,虽然较大的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却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变得薄弱,长此以往,将会逐渐弱化师生间的感情沟通,老师的地位弱于信息技术,逐渐趋向于边缘化。另外,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如何在庞大的互联网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也是其面临的重大问题。如果以上两种情况持续进展,不采用相关措施遏制,将会让强者变得更强,让弱者变得更弱。

2.2 教师自身素质限制。当下信息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视频播放功能构建出完整的物理课堂很考验教师的综合水平,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知识,还要做到课件内容和教案的完美融合,这对于部分教师而言,确实存在一定的限制,初中物理教师中有一些年龄较大的学历不高的教师,他们多年来已经适应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接触信息技术等新媒体上,适应性较低,信息技术的高效应用对于他们而言还存在较大难度。

2.3 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部分物理教师为吸引学生注意力,会给学生展示一些花哨和对于教学进度毫无帮助的材料,这种和教学无关的情景会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学习态度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信息化技术使用的目的性,科学、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软件才能让学生知识收益最大化。

3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体会

3.1 转变教学主体,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初中生而而言,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实验原理在第一次接触时很难准确地理解,也无从下手,因此,信息技术就成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例如,物理课本上还会有一些具体的实验步骤,而多媒体能够很好的将这部分步骤显示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方面的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记忆力往往比较抽象,多媒体上详细的视频讲解能够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的看多媒体上的实验步骤,在脑海中形成视觉记忆,多媒体这些功能能够让学生全面的、系统的理解课本中的实验知识。比如在进行“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教学时,由于整体实验步骤较为复杂,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具体的步骤,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原来实验是一件充满逻辑性和趣味性的过程,然后老师在视频结束之后,提问同学对于观看这本此实验的观后感,学生在观看视频后,通常会积极踊跃的发言,好奇心浓重,教师再进行侧敲旁击,让学生充分掌握本实验的具体内容。通过视频这样一个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过程,让实验教学可视化,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3.2 传统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把课本上已存的基础知识点复制到课件中,在课堂展示中,能很大部分提高课堂效率,深入浅出,只需要讲解重难点知识即可,并用在课堂抽查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其次,为更好的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和基础的不同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然后再利用信息手段创设合作学习情境,让学生进行探讨合作式学习,增大学生的交流和学习互动空间,对思维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重点训练。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通过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或者传授一些网络自主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后化学知识的巩固。比如在凸透镜成像的教学中,这原本是一个学生分组实验,如果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只需要在视频中微微一動蜡烛,就能让学生轻易地得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但是如果一味的利用微课,则违背了实验教学本身的意义,学生仅仅只是移动鼠标,则不利于对实验本质的探究,这个时候就需要两者充分结合,教师可以在实验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实验效果,总结实验规律,然后在课后让学生自行组织去物理实验室探究,通过课中和课后的讲解,全面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3.3 梳理信息教学体系。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学生的课后阶段,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拓展知识内容,让知识体系更加趋向于完善。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平台布置课后作业,要保证布置的课后作业是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地扩展,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广阔的思考和探索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线下进行知识的总结,和相关知识的索引,做到触类旁通。

4 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物理课堂也逐渐开始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但由于这一教学模式应用时间较短,其优势和缺陷尚未有效开发,需要物理教师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可视化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全面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

猜你喜欢

物理实验教学多媒体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留言板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