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理性思维 培养核心素养

2020-12-23陆小林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理性背景法治

陆小林

新课改以来,核心素养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学校德育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核心素养背景下,必须改进方法和创新模式来渗透理性思维和培养核心素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人们越来越关注核心素养,进一步凸显了立德树人目标、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地位。核心素养背景下,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成为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1 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要求

1.1 教学方法的灵动性与创造性相统一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目标已经实现了从“为升学而教”到“为能力而教”的转变。与此同时,理性思维越来越成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迫切要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理性思维的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做到灵动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教师积极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与学生进行开展心灵的对话与思维的碰撞,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接受和认可,真正做到“内化于心”。与此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成为“杂家”,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要充分利用创造性思维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出现的知识与事物以新的角度进行分析,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的宏观把握与微观理解等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氛围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中,主要通过对教育对象的灌输教育来引导其接受社会主流思想和正统观念,仅仅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反而导致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产生反感甚至怀疑与批判。核心素养背景下,必须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不再是拿着“大棒”、高高在上的随意教育学生的强权者,而是循循善诱的长者与朋友,教师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讲解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的有机结合。

1.3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相统一

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实现由低效课堂到高效课堂的转变,提高实效性和针对性,克服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和“满堂热闹,针对性欠缺”的无效式教学的缺陷和弊端,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目前,高效课堂具有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潜力与创造性、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等突出的优点,是渗透理性思维、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发挥多元载体以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发挥显性与隐性课程的作用以突出教学实效,实施活动教学的创设以提高兴趣,实施辩论赛、演讲赛、角色扮演以增强学生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从而推动学生理性思维的渗透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1.4 教学过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调查结果表明,只有发生在身边的社会实践,才能给初中学生更深的感触,才能自觉不断将正统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诸多正能量运用到中学生的政治与社会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目前,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初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拥有沉重的学业负担,每天必须努力提高学业成绩,根本无心与无力来参加各种类型的政治与社会实践来不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及理解。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需要将政治和社会实践纳入其教学计划内,严格对初中学生进行政治和社会实践的评价与考核,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与途径,让初中学生在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还能不断深化理论素养,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增强综合素质。

2 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措施

2.1 转变教学策略,真正落实“双主教育”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中,主要通过对教育对象的灌输教育来引导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流思想和正统观念,仅仅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反而导致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生反感甚至怀疑与批判。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学生通过多种平台和载体来获取知识与信息,中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极大的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教学设计、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模式、改进方法等。另一方面还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其能动性与创造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的有机结合。

2.2 加强沟通交流,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当前,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改变传统沉闷、乏味的课堂氛围,积极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一方面,需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积极开展课堂探究,为全体学生提高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实现由独立思考的成果以外显的认知成果的转化。与此同时,大力开展组际对话,开展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评比,运用分析、比较与讨论等集体交流,让学生对生涩的道德与法治概念做到融会贯通,达成共识,做到“内化于心”。另一方面,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与环境,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学会欣赏学生的不同见解与独特感受。核心素养背景下,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心灵的交互,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灵感,推动理性思维的培养。

2.3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策略与手段,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忽视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只能导致吸引力与感染不够。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充分借鉴教育教学改革最前沿的经验,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吸收,优化教学流程与环节设计,以情感激发情趣,引导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课堂。

2.4 加强法治教育,引导树立法治意识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我國逐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法治意识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框架体系中,八年级下册为法治教育专册,其余各册虽然不是法治教育专册,但法治教育依然渗透在教材的知识体系。核心素养背景下,不断推动校园法制建设,加强法律宣传队伍建设,既可以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德育工作者,还可以是聘请的专业人员作为法律知识宣讲员,引导学生提高法律素养,学会分辨合法与违法的标准与做法,通过关注法治生活的体验,避免僵硬的知识点的教与学,引导青少年树立法律信仰,成为法律的忠实崇尚者和坚定捍卫者,有效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

2.5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树立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灿烂辉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理应让国人骄傲与自豪。但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中学生却崇洋媚外,奉行“历史虚无主义”,根本否定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学校应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学习、戏曲进校园等活动,主动营造氛围,推动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认同,自觉做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效地抵御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与文化渗透。通过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教育,推动中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正确地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3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渗透理性思维,培养核心素养,必须要提高综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真正落实双主教育,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养成理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文系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CJF19046。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龙门中学)

猜你喜欢

理性背景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欲望膨胀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跟踪导练(一)5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