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探究

2020-12-23郭琪周雪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板书资源信息技术

郭琪 周雪

目前,在现代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一个教学辅助手段之一,它以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超大容量的存储空间以及实时多元的移动通信等多元技术一跃成为改革教学结构,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技术。因此,我国教育部直接发布了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活动实现深度整合,构建智能化、信息化教育环境的相关建议,需要一线教师全面进行教育创新,科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发展,促使学科教学实现素质教育转型。为此,教师便要客观分析信息技术的教育辅助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本文将从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板书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翻转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互动模式四个角度来分析教师应该如何促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活动实现深度融合。

1 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板书形式

课堂板书是一種十分常见的课堂教学技术,在过去以“粉笔+黑板”为主要教育工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不得不在课堂上实时书写课堂板书,虽然看似可以动态引导学生内化学科知识,但是却严重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且难以切实解放学生,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是,信息技术则可切实改善板书形式,教师可在备课阶段去设计多媒体板书,且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去改善板书结构、呈现效果,而这就可进一步启发学生,发散学生思维。无形中,也可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能够留出足够的精力去探究学科知识,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善课堂教学效益。如此,才有可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而主动探究,促使学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

在设计多媒体板书时,教师的选择权是比较大的,每个教师都可根据课时内容去设计个性化的板书内容,既可自主选择板书背景,也可及时创新板书形式,比如可以选择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资源去展现板书内容,也可通过结构图、简洁文字提炼板书信息,亦或者也可选择多元的动画效果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亦或者,教师也可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共同制作板书课件,与同学科教师共享多媒体板书,由此节省时间,留出精力去分析学情。

2 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落实学科教育的基本知识载体,关系着学生的学科意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也决定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完善性。在过去,教师比较依赖教材知识、教辅资料,所设计的每一节课堂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全面学习教材内容,殊不知,过犹不及,过度看重教材知识的教学进度实则会限制学生的学科思维意识,不利于全面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在新课改下,教育部改进了课程管理机制,提倡由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统一管理课程资源,提倡由一线教师积极开发乡土资源,自主构建校本课程。为此,新课改还提出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建议,提倡跨学科、多交叉,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全面整合、迁移所学知识,由此改善学生的认知思维。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十分强大,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展现不同时空、不同形式的课程资源,且适应性很强,能够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调整,全面补充教育资源。对此,教师也应该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去整合课程资源,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为了全面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笔者会客观分析教学现实,以及学生的认知发育情况,围绕教育主题去调查丰富的网络资源。在各大搜索引擎中,只要我们可以输入关键词,便可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搜索引擎还会呈现相关条目,便于用户自主筛选、整合。对此,笔者会客观分析每一条网络信息的浏览次数、下载次数,且会认真阅读用户的资源使用评论,从中选择优质资源,以便及时将其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切实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整合网络资源时,笔者会保持严肃周密的态度,尽量避开一些有风险的网站,以免影响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如此,则可切实拓展教学范围。同时,笔者也会培养学生的网络信息应用能力,会向学生分享一些优质、专业的教学网站、资源库,鼓励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资源去学习,由此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为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做准备。

3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比较偶然,是因为一名教师无法到学校授课,尝试在课前进行线上辅导的方式确保学生可以及时内化新知的创新性教学活动而逐渐成熟的一个教学模式,本身便是以信息技术为技术载体的。目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呼声越来越高,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变得深入人心,教师应该要切实解放学生,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新知探究、知识内化、解难答疑与知识应用活动之中,由此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意识,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便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翻转课堂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新知内化任务,在课中积极参与解惑探究活动,切实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结构,切实丰富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经历。

为了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做出了多种尝试,比如会通过移动通信去辅导学生自主预习新知,监督学生的课前学习行为,也会通过文件传输活动与学生共享多媒体课件,旨在让学生利用这一多媒体课件梳理知识线索。但是,从现实角度来看,微课这一数字化视频资源却是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辅助技术。从微课定义来看,微课便是指围绕一到两个知识点所制作的数字化视频,时长被控制在8分钟之内,可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因此,笔者就会将微课资源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整合为一体,让学生全面进行自主学习,使其能够切实积累课前预习经验。同时,笔者便会更加关注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认知不足去组织课堂辅导活动,以便不断优化学生的认知能力,消除学生的知识盲区。

4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互动模式

教学互动模式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效益,是实现有效教学,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所在。但是,在过去,由于课堂教学一直是实施学科教育的主场所,所以教师并不敢全面解放学生,担心自己对知识的讲解不够透彻、完善而导致学生产生认知盲区,从而导致学生丧失自主学习意识。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活动的深度整合,教师随时随地都可与学生实现紧密沟通,而这就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可构建平等多向的教学互动模式,为学生的全面进步做准备。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互动模式,以“线上+线下”的混合式互动去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比如,在课下,笔者会与学生利用微信、QQ等移动通信软件沟通,既会询问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与习题检测任务,也会认真了解学生是否产生了认知误区,通过线上通信辅导学生,为学生解疑。在此过程中,笔者会灵活选择群组沟通与一对一通信方式,前者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共性疑问,后者是为了针对学生个人进行专业辅导,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解题能力、学习效果。另外,在课堂上,笔者也会尽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比如,笔者会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去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其以“小老师”的身份去讲解简单的学科概念,也会使用投影仪去展现学生的草稿纸,使其据此讲解某类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等。凡此种种,都可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渐渐形成主体学习意识,使其积累有效学习经验。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功能日趋完善必然会使得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变得越来越强大,而智能化教学也将成为未来学校教育的基本发展主流,可以切实提高学校教育的风险抵御能力,更易于促使学生实现全面进步。因此,教师要紧跟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成果,客观分析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以便及时优化课程教学结构,为学生的综合进步做准备。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仓库路学校)

猜你喜欢

板书资源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