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脊复位联合脊柱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2020-12-23陈鹏欢程玲南昌市按摩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腰部腰椎间盘脊柱

★ 陈鹏欢 程玲(南昌市按摩医院 南昌 33000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组织的退变、损伤、纤维环破裂,髓核随破裂处向外侧或正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引起的局部疼痛及下肢远端放射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神经综合征[1]。随着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复发率及呈年轻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笔者采用整脊复位联合脊柱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将中医特色技术与现代康复理念有机结合,意在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预防其复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产生研究所需序列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9 例,年龄22~60.5 岁,平均年龄43.44 岁;病程最短1 周,最长6 年,平均病程(2.23±0.38)年;观察组男21 例,女20 例,年龄24~59 岁,平均年龄44.68 岁,病程最短5 d,最长6.5年,平均病程(2.34±0.45)年,对比两组差异,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诊断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2]。①病史:有受寒湿或慢性劳损或腰部扭伤史,患者于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②症状:腰部疼痛和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负压增加(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③体征:脊柱侧弯畸形,脊柱活动受限,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腰部压痛及放射痛;小腿的前外侧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④DR 显示腰椎曲度改变,脊柱侧弯,椎间隙变窄(前窄后宽)。⑤腰椎CT 或者MRI 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标准;②年龄22~62 岁;③知情同意,意识清楚,自愿加入本试验者;④MRI、CT 检查确定有腰椎间盘突出者。

1.4 排除标准①影像学有异常,但无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或有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正常者;②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管狭窄或腰椎滑脱或椎弓峡部裂者;③有严重骨质疏松者;④脊柱结核、肿瘤及脊柱强直引起的腰痛;⑤伴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等全身性疾病患者;⑥出现鞍区麻木、二便功能障碍者;⑦未按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

1.5 方法对照组予以牵引及按摩治疗,临床使用JYZ-ZZB 型颈腰椎多功能牵引床,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上牵引带固定于患者下胸郭,下牵引带固定于骨盆,以患者体重30 %~70 %(具体视患者病情定)的力量反向间断性牵拉,即牵引3 min,放松1 min,一次30 min。牵引后给予按摩治疗:患者俯卧位,术者滚、按、揉腰背部及臀部肌肉,然后依次按压患处大腿后侧、小腿部肌肉10 min;拇指点按肾俞、夹脊穴、环跳、委中、承山、昆仑及阿是穴等,每穴1 min;最后推腰骶部及患侧下肢,以局部透热为度。按摩时要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按摩力度及时间,上述治疗每日一次,10 d 一个疗程,一疗程结束休息两天开始下一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整脊复位及脊柱稳定性训练,患者俯卧位,双手紧握床头,一医者双手握双踝关节,用力牵引患者腰部,另一医者双手置于腰椎间盘突出部行震颤法,一次2~3 min,如此反复3 次;双下肢伸直,术者立其侧,一手用肘及前臂托住患者双膝,另一手压腰部患处,双手一抬一按,扳动腰部;患者侧卧位,近床下肢伸直,远床下肢屈膝屈髋,术者面对患者,一肘置于臀部,一手置于肩部,推肩压臀,反向突发性扳动腰部;患者仰卧位,一医者双手置于患者前髋部,另一医者双手及肩扛行患者患肢直腿抬高至患者最大耐受程度,持续2~3 min。脊柱稳定性训练以SET 悬吊训练为主,首先在闭链运动中进行弱链测试,然后再行开链训练,包括俯卧位腰部稳定性训练及髋关节屈伸训练;仰卧位骨盆上抬训练,侧卧位髋关节外展训练,每次训练30 min。上述治疗每日一次,10 d一个疗程,一疗程结束休息两天开始下一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JOA、VAS评分情况,JOA 评分越高,患者症状改善越明显;VAS 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并进行半年内随访,比较两组疾病的复发情况。

1.7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①治愈:腰痛、下肢痛、腰部活动障碍等症状消失及脊柱侧弯改变,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JOA 改善率100 %;②显效:腰痛、下肢痛、腰部活动障碍等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及劳累时稍有不适,JOA 改善率>60 %;③好转:腰痛、下肢痛、腰部活动障碍等减轻,肢体功能明显改善,JOA 改善率<60 %但>25 %;④无效:症状、肢体功能基本无缓解,JOA 改善率<25 %。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χ2)检验,用率(%)表示;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用()表示。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n=41)例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n=41)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观察组 18 11 10 2 95.12*对照组 12 9 12 8 80.48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及JOA 评分比较 VAS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JOA 评分越高,患者症状改善越明显。经治疗,两组患者VAS 及JOA 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及JOA评分比较(,n=41)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及JOA评分比较(,n=41)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VAS JO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8.32±0.88 2.04±1.16 10.29±2.23* 25.56±1.73△▽对照组 8.42±0.85 3.87±1.32 10.38±1.56 17.64±2.13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半年后随访,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复发率的比较(,n=39) 例

表3 复发率的比较(,n=39)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复发 复发率(%)观察组 4 10.03*对照组 12 36.36

3 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较大的变化,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较大程度的损害人们的腰椎功能,我国腰椎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3]。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西医认为,腰椎间盘是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构成,在外力的作用下,腰椎纤维环出现破裂,就可能连同髓核、软骨板一同向外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进而出现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中医多认为是由于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使邪客于经络,或腰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致经筋、络脉受损、淤血阻滞,不通则痛,或因年老肾气亏虚,腰部经络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属中医“痹症”范畴[4]。故笔者采用推拿腰骶部肾俞、夹脊穴、环跳、委中等穴以补益肾气,疏导太阳、少阳两经闭阻不通之气血而治其本,整脊复位及牵引可以剥离患处组织的粘连,扩大椎间隙以减轻突出物对神经的卡压,从而改善疼痛及麻木的症状[5]。

有研究认为腰痛与核心肌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6],核心肌群在维持脊柱稳定中起到的是动力稳定的作业,为脊柱稳定的前提[7],故笔者采用脊柱稳定性训练加强腰椎核心肌群如竖脊肌、腹横肌、腹直肌等肌肉功能,恢复腰椎曲度,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同时脊柱稳定性训练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患者疼痛,预防腰痛复发。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半年内随着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本治疗方法可达到标本兼治,防治结合之目的。总之,整脊复位联合脊柱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腰部腰椎间盘脊柱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疗40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