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骨花香的茶艺流程与韵致赏析

2020-12-22郭雅玲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夫茶岩茶武夷

郭雅玲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州 350002)

序 茶,这一古老的经济作物,经历了药用、食用、直至成为人们喜爱的饮料,已有数千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制造、品饮、应用,以及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留下了绚丽光辉的一页,中国是茶的祖国。

在茶的故乡,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健身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于是,茶成了举国之饮,源远流长。

古人认为,茶为千年饮品,它采天地之灵气,撷日月之韶光,年年葱茏,岁岁芬芳。即使在缤纷世界的今天,茶,依然那么素洁,那么清芬,那么明秀。茶,正踏着温柔的脚步走进你的心灵.……

朴雅的春壶内涌动着乌龙茶的真情,洁白的玉杯里盛满了新茶人的祝愿,让我们一起品饮武夷佳茗,共同领略福建工夫茶艺的韵趣。

茶品 武夷岩茶

水品 灵泉

茶具 工夫茶具一套

服饰 以中国近代传统服饰文化为基调,洋溢现代风采,给人于清丽之感。

意境 古雅 素洁 明秀 清远

茶艺 程序(背景音乐悠然而起,主泡手、助泡手入场,致礼。宾主就座,伴随音乐,进入品茶意境……)

福建是“工夫茶”的故乡,产茶及饮用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宋代以品质优异的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明末清初首先创制了乌龙茶。乌龙茶问世后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出现了适于乌龙茶品饮的独特方式,俗称“工夫茶”。

静心事茶“工夫茶”的主要特色,在于它非常注重茶品之选择,茶具之精美,水质之甘纯和泡饮技法之从容有序。

活火烹泉(助泡手烹煮泉水)品茶讲究用水,陆羽《茶经》中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泉水味甘冽清纯,是理想的品茶用水。其二推求火候,真水还须活火烹,古人候汤兴“三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通过观察水中的气泡变化等来掌握汤候,初沸为蟹眼,再沸为鱼目,至联珠沸为熟,一般以水刚沸透泡茶为宜。

嘘寒问暖(温壶)俗称“温壶”将初沸水注入空壶,以提高壶温,便于冲泡。

素瓷生烟(烫杯蒸汽升腾依稀可见)品工夫茶讲究热饮,烫杯成了必不可少的程序,在宾客面前温壶烫杯还寓意对宾客的敬重,营造温馨之氛围。

清清九曲茶飘香,三十六峰奇峻峭,莫道天宫花月美,更有武夷风光妙。武夷山民的阵阵歌声卷着茶香飘上九天,玉女动了情怀,向往奇山秀水的武夷,乘风下凡,古老的传说,透发着一股浓郁的茶香,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九曲溪的碧波里荡漾着、流淌着……

玉女下凡(取茶罐,取适量的岩茶置于茶则,下茶量以茶∶水约1∶22计)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武夷岩茶区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风害,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岩茶独特的韵味。

倾心佳侣(置茶于壶中)俗称“纳茶”,即将茶叶投入茶壶,取样要准确,量多则过浓,量少则偏淡,通常下茶量以茶水比1∶22为宜。

温润春心(温润泡)

春风满面(将温润泡的茶水倾入茶杯至满面)俗称“洗茶”,通过温润泡可以去除茶叶表面的“火功气味”,以获得真香味,辨别风格各一的品种香韵。

悬壶高冲(将水壶提起置一定高度,注沸水于壶内荡击茶叶,水量至满面。)

轻推花浮(用壶盖拂去茶汤表层泡沫,加盖。)

孟臣沐霖(用沸水徐淋壶身表面,继续保温。)“孟臣”罐,小巧玲珑,淳朴古雅,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使用的年代越久,色泽越加光润古雅,泡出的茶汤,也越加醇郁芳馨。

若深复洁(旋转茶杯,复洁待斟。)“若深杯”也即“若深瓯”,瓯里洁白,外面画有蓝色山水、花鸟、草虫、或八骏马之类,瓯底款识曰“若深”、“若深珍藏”或“若深月珍”样式朴雅,实属珍品。如今一般选用半透明状的白瓷杯作为工夫茶杯,选择时有四个字诀:小、浅、薄、白,质薄能起香,色洁能衬色,以浅见深,杯小天地大。

游山玩水(持壶沿茶船边缘盘旋一回,而后用茶巾干壶,避免斟茶时壶底余水滴入茶汤。)

关公巡城(将制备好的茶汤依序巡回多次低斟于各个茶杯中,已达各杯茶汤浓度均一。)高冲低斟是工夫茶的技法之一,高冲要连贯而从容,低斟是洒茶时必须来来去去,各杯轮匀,使各杯茶汤浓度均匀,最后点滴入杯。

韩信点兵(巡斟末了,壶中最后几滴茶汤是精华,要点滴入杯。)

武夷岩茶品类繁多,品质各异.在正岩中选择部分优良茶树单独采制,称为单丛,各岩又专选一、二株品质特优的茶树单独采制,称为“名丛”如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四大名丛。

敬奉香茗(助泡手将茶盘端起,轻盈进入宾席,敬茶,宾客取茶,回礼。而后助泡手回位。)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茶是古老而文明的饮料,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人们对俭德、明伦、谦和的追求,茶,融合着东方文明与教化从远古走来,走进我们的生活空间。

持杯观色(看汤色)

喜闻幽香(嗅香气)

细啜甘露(尝滋味)

尽杯候珍(品茶后将茶杯置于茶几上,待斟。)

流霞进盅(主泡手将第二泡茶汤倾入茶盅,匀汤。)

纤纤捧瓯(主泡手与副泡手端茶)

依依敬茗(主泡手与助泡手端起茶盘轻盈进入宾席,敬茶。)

再斟石乳(将茶汤注入茶杯)

乌龙茶的泡饮方式独特,具有茶多水少,泡时短,泡次多等特点,品饮时便有了一杯苦,二杯甜,三杯味无穷之韵趣。

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有过一段生动的描写,“余游武夷,到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芳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品饮时可慢慢一啜,然后留意口腔回旋,气冲鼻出,好好领悟入口时瞬刻之芳香,而后体验入口浓而后转甘醇的韵味。

景色怡人(观汤色)

岩骨花香(闻香气、尝滋味。)

香韵犹存(茶汤饮后,嗅杯底余香。)

玉杯回盘(嘉宾将手中的茶杯回归茶盘,助泡手将茶盘回归泡茶台。)

武夷佳茗的优异品质,与武夷山自然环境、良好的栽培技术和独特的采制工艺是分不开的。这是自然恩赐与人类智慧融合的结果。

品饮佳茗是一种寓健身、修性、文化、审美为一体的健美过程,品饮乌龙茶是福建的一种高雅民俗、技法精湛、礼节奇趣、韵味无穷。

尾声茶,用翠绿的生命装点大地,茶,以芬芳的灵魂萦绕人间,清清的茶,浓浓的意,永远,永远……

猜你喜欢

工夫茶岩茶武夷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从岩茶看客家茶文化
武夷岩茶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泡好三道“工夫茶”,落实乡村学校名著阅读
泡好三道“工夫茶”,落实乡村学校名著阅读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武夷听涛
潮州工夫茶:一脉相承的事实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