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鱼苗种健康培育技术小结

2020-12-21徐金根王建民曹烈江敏叶本祥夏志俊

水产养殖 2020年2期
关键词:水花草鱼鱼苗

徐金根,王建民,曹烈,江敏,叶本祥,夏志俊

(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 九江 332000)

草鱼是大宗淡水鱼类主要品种之一,也是江西省主要养殖的大宗淡水鱼品种,在我省占水产养殖品种的19%左右,且呈上升趋势,可见草鱼养殖业在我省水产养殖业地位重中之重;因草鱼苗种培育技术是草鱼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环节之一,其苗种的成活率、质量和规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草鱼成鱼的养殖效益,间接影响我省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产业。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作为江西省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赣北站依托单位,自体系成立以来,一直从事草鱼苗种健康培育技术研究,经历几年草鱼苗种培育试验,试验效果良好,现将草鱼苗种健康培育关键技术归纳总结如下。

1 池塘的选择

草鱼苗种培育池一般应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池形为长方形,池塘面积0.26~0.67 hm2为宜,面积过小水质变化快、管理不便,面积过大投饵喂食不方便,而且鱼苗容易受到风浪影响。池塘深度在2~3 m,便于控制水深,池低要求平坦,进排水设施齐全且分开,配套增氧机,增氧机按1 334~2 668 m2/kW配备。

2 池塘清整

每年都应对草鱼苗种培育池进行清塘整修,这是草鱼苗种培育成功的关键,直接影响苗种的成活率。首先排水清池,清理池中的杂物、杂草等,检查池塘埂裂缝及漏空并填平,修补进排水沟,检查进排水口防逃设施;其次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苗种培育池淤泥一般保持在10~20 cm,清完池后对池塘进行暴晒,条件允许应让池底风吹、暴晒、冰冻,暴晒之后进行消毒,消毒一般采用块状生石灰消毒,每667 m2用100 kg~150 kg生石灰消毒,将生石灰放入坑中,化浆全池泼洒,不建议采用漂白粉消毒。

3 灌水、培育生物饵料

池塘在放苗前12 d左右灌水,进行肥水培育生物饵料,池塘一般灌入50 cm左右水深,灌水需进行过滤,防止野杂鱼等有害生物进入,影响苗种的成活率。灌水2 d后用生物肥进行肥水,同时加入微生物制剂进行调水,因生物肥品牌多,应根据具体生物肥的使用说明选择合适的用量,为降培育低成本也可以采用发酵过的鸡粪+微生物制剂进行肥水培育鱼苗开口饵料。池塘水体首先产生的是细菌及浮游植物、4 d后达到高峰,5 d后浮游动物慢慢出现,当池塘水质呈茶褐色最好,此时最好下苗。

4 放养鱼苗

草鱼水花应从正规苗种繁育场购买,不能选用小作坊生产的苗种,选择刚孵化草鱼水花苗种,查看苗种的体色,群体色素相同的苗种为佳,购买同一批孵化的苗种,一致性放足。江西一般选择5月投放鱼苗,此时气温是最适草鱼水花生长,具体不同地方应根据当地气温选择合适的投放时间,鱼苗下池之前池塘泼洒一些抗应激性VC提高苗种的成活率。放养密度应根据产出选择,直接培育草鱼夏花一般水花投放密度为20万尾/667m2。草鱼水花下池有两个重要环节,首先下塘前必须进行试水;其次温度不能相差太大,将装有水花氧气袋放在池塘水面上进行调温,温度上下相差不要超过2℃。在上风口放苗,放苗放入小网箱(3 m×1 m×1 m)暂养开口,用蛋黄化水投喂,按照15万尾水花一个蛋黄的量投喂;投喂时缓慢倒入蛋黄水,投喂约半小时左右放苗下塘,如果池塘水体开口饵料充足,建议调节温度后直接将苗种放入池塘。

5 科学养殖

在草鱼苗种培育过程中进行科学养殖,根据草鱼苗种的食性、生长过程等因素,将草鱼苗种养殖分为4个阶段,4个阶段既是相互搭接又是相互穿插,4个阶段有机结合是苗种培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5.1 轮虫+豆浆阶段

此阶段在草鱼水花下池培育5 d。该阶段以天然饵料为主,其次与豆浆相关结合,豆浆投喂量少,每日按每667m25~6 kg豆浆投喂,早晚各投喂豆浆1次,上午投喂日投喂量40%。下午投喂日投喂量60%,沿池塘四周浅水边均匀泼洒投喂。

5.2 枝角类、桡足类+豆浆阶段

此阶段约10 d左右。经历前期5 d的培育,此时草鱼的食性渐渐的发生变化,已经以摄食豆浆为主,同时摄食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应增加豆浆投喂量,每日按每667 m28 kg豆浆/667 m2投喂,早晚各投喂豆浆1次,上午投喂日投喂量40%。下午投喂日投喂量60%,8 d后可以补充少量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5.3 人工配合饲料阶段

水花苗种下塘后经过15 d左右的培育,草鱼苗种已经长到2.5 cm左右,食性已经趋于稳定,浮游动物、豆浆已不能满足鱼苗的生长需要,此时选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选用蛋白含量31%左右的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每日2次,日投喂量为鱼种的5%~10%,前期大约按1~2 kg/667 m2投喂,沿池塘周围浅水边均匀泼洒,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和观察鱼群摄食情况而定,同时在饲料中定期伴入VC和免疫制剂进行投喂。

5.4 拉网锻炼阶段

拉网锻炼可以增强鱼苗体质、提升耐低氧及适应环境能力,从而提高夏花成活率,同时能够使鱼苗经受住分塘和运输时的操作;如果不进行拉网锻炼操作,体质差的鱼苗在养殖过程中易出现各种问题,直接影响下一步养殖的成活率,不仅造成了苗种成本上升和饲料浪费,严重影响下一步的养殖效益,得不偿失。鱼苗经20 d培育需进行拉网锻炼,拉网前1 d停止喂料或减少投喂量,拉网应选择晴天进行,隔1 d重复拉网,经历“开网”和“上箱”拉网锻炼阶段基本结束。

6 水质管理

草鱼苗种培育过程中水质管理至关重要,通过试验发现:水质管控好,草鱼苗种体质增强、病害减少、成活率明显提高,主要采取微生物调控水质和注入新水调控养殖水质,特别是草鱼夏花培育过程中,水温上升,水质易变化,都需要时时跟踪及调控。

6.1 微生态制剂应用

传统的草鱼苗种培育是采用肥水培苗模式,虽然可以促进苗种的快速生长,但是它是以破坏池塘水体环境为代价,其水质稳定性差、难调控;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改良底质,这是水质调控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改底、调水是科学有效措施,微生物制剂主要包括EM细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具有绿色健康副作用小,功能系统、全面稳定,同时又提高苗种的免疫力。但因市面上微生物制剂产品众多,品质参差不齐,需购买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严格按照厂家使用说明科学合理使用。

6.2 分期注入新水

分期注入新水在苗种培育过程中作用明显,不仅可以节约饵料成本,还可以节约生物肥料,更重要的起到调控水质作用。前期水花下池时保持水深在50 cm左右,每隔5 d注入1次新水,每次注入15 cm左右新水,最后水深加入1.2 m为止。全程水质保持清新,水质透明度在35 cm左右,后期如果水质过肥或者浑浊,可以更换部分老水,使水质处于一个动态平衡。

7 日常管理

鱼苗培育过程中应加强日常管理,建立严格的巡塘制度,责任到个人,做好日常巡塘记录。主要管理内容包括巡塘、施肥、注水、投饵和疾病的预防等,坚持早晚巡塘,早上查看鱼苗是否浮头,勤捞蛙卵,消灭有害昆虫及其幼虫,勤除杂草等;傍晚查看池塘水质、天气、水温、投饵施肥数量,是否需要加水及夜间鱼苗活动情况。此外应定期检查无鱼病发生,用显微镜观察鱼苗是否有虫害,做好及时治疗,同时白天开动增氧机1 h左右,保持池塘内水体的循环,改善水质。

8 分塘、销售

草鱼水花经过30~40 d的培育,草鱼夏花培育过程基本结束,应及时分塘或者销售,进入夏花培育到冬片鱼种的阶段。

9 鱼病防治

草鱼苗种培育过程的鱼病防治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鱼病预防措施主要有:①采取注入新水和微生物制剂调水,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减少病害发生;②在饲料总伴入多糖、VC、保肝护肠药物提高鱼苗自身免疫力,提升抗病能力;③定期使用生石灰,将生石灰化水泼洒,每次用生石灰10 kg/667 m2,不仅可以调节水体pH值,还有消毒、杀菌、灭虫等作用;④配备显微镜,定期检查,查看是否有车轮虫,及时使用药物预防和针对性治疗。

10 总结分析

10 .1 合理选用清塘消毒产品

清塘消毒一般采用生石灰消毒清野,最好是块状的生石灰,不建议用漂白粉消毒。因漂白粉厂家较多,品质参差不齐,池塘消毒效果难于保证、清野不彻底,直接影响苗种的成活率,清塘消毒是苗种培育成功的第一步。

10 .2 精准投喂

精准掌握豆浆投喂量和次数,避免造成浪费及污染水质。草鱼苗种培育前期投喂豆浆,因草鱼食性未发生改变,主要以天然饵料为主,摄食豆浆很少,极大部分豆浆都去肥水培育天然饵料,但是投喂豆浆易污染水质,造成水质恶化,需要时时观察水质情况,及时控制投喂量;同时应配合微生物调节水质,如果水质肥度适宜、浮游生物多,可以减少豆浆投喂或者不投喂。

10 .3 精细管理

草鱼夏花培育过程虽然短暂,需要注意细致问题比较多。首先前期工作要做到位,池塘的选择、淤泥清除、池塘清整、培育生物饵料、苗种投放时间等,都应认真对待,选择科学的处理方法,同时应做好养殖记录,建立苗种培育档案,池塘投喂日志等,进行科学归纳总结,这些都是苗种成功的关键。

猜你喜欢

水花草鱼鱼苗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拼品质!拼服务!150万吨草鱼料的湖北,谁能笑到最后?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如何提高鱼苗下池后的成活率
颠覆传统的水花培育
三千与水花
屋檐下的小草鱼
友情的水花
高原地区青海湖裸鲤鱼苗运输注意事项
踏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