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的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020-12-21魏海忠

甘肃农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条播栽种中耕

魏海忠

临洮县八里铺镇农技站,甘肃 临洮 730519

黄芪又被称之为膜荚黄芪,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及生肌等诸多药效,药用通常选择2~3年生。黄芪耐寒、怕热、怕涝,因此寒凉干燥的气候条件对黄芪生长发育有很大促进作用。甘肃省定西市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黄芪栽种。近年来,伴随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黄芪得到广大消费群众的欢迎,种植效益有提升趋势,种植面积也不断增加。目前,尽管很多种植户认识到黄芪栽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拓展了栽种面积,但生产实践中却未能扎实掌握高产栽种技术方法,这很可能降低黄芪产量与品质,鉴于此笔者在本文分享黄芪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严禁连续多年重茬栽种黄芪,也不推荐和马铃薯连年耕作。推荐选择背风朝阳、地势较高且干燥、透气性优良、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栽种[1]。确定栽种地块后,建议在秋末冬初或早春整地,耕深以30~40cm为宜,耕地前每亩地施用尿素10~15kg,土杂肥2 500~3 000kg,过磷酸钙20~30kg作为基肥。

二、种子处理

黄芪种皮较坚硬,播种以后发芽较迟缓,故而推荐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把种子浸泡在50℃温水内搅动,当检测到水温降至40℃以后持续浸泡24h,涝出洗干净后摊铺于湿毛巾上,而后覆盖一块湿布以用于催芽,当观察到裂嘴出芽以后便可以播种。也可以把两倍的河沙放置于种粒内进行搓揉处理,擦损种皮,同样能促进其发芽过程。

三、播种

(一)种子直播

黄芪种粒在14~15℃温度条件下更易发芽,春、秋、夏三季都可以播种。春、秋播种保苗率偏低,甘肃定西推荐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有益于保证出苗整齐,幼苗茁壮生长。可以采用条播法,具体是于垄上开出3cm播种沟,把种粒匀称的撒到沟内,种子与适量细沙拌和,覆土层厚1~1.5cm,将种子覆盖严实,略加压处理。每亩播种量以1~1.5kg为宜[2]。也可以采用平畦栽种形式,但患病率相对较高,黄芪根形状也逊色于垄栽情况。

(二)育苗移栽

1.育苗。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灌溉过程便捷、疏松的土地,要求土层>40cm。可使用撒播、条播形式育苗。条播时维持行距15~20 cm,每亩种子用量约1.5~2kg;撒播时将种子撒在地表后覆盖土或细河沙2cm,每亩种子用量约10~15kg。

2.移栽。可以采用斜栽法,沟深30~35cm,按照株距10~15cm将黄芪苗摆进沟前坡,根系自然平展,黄芪芽头和地面相距2~3cm,当一行摆完后,依照行距25cm再进行开沟,并覆盖前沟,按照如上方法进行栽种,整体栽完后快速对种植地进行耙平、镇压处理,栽培株数为2万~2.5万株/亩。

四、田间管理

(一)中耕除草、间苗定苗

当黄芪苗株株高达4~5cm时就可以中耕,苗期中耕要浅显,以防对苗根形成损伤而增加苗株死亡率,封行之前选择适宜时机进行中耕除草,通常中耕以2~3次为宜。当苗株株高达10cm左右时进行定苗,条播株距以10~15cm为宜,穴播方法下各穴留苗2~4株,若种植地缺苗情况较为严重,则要快速进行补栽、补种,每亩苗株通常要维持在2万~2.5万株。

(二)追肥

黄芪喜肥,通常追肥2~3次,首次追肥于苗株株高达3~5cm时进行,每亩地追施有机肥50kg左右,其对幼苗生长发育过程能起到促进作用。第二次选定在苗高为20~30cm时进行,施用有机肥15 000kg/hm2[3]。

(三)排灌、打顶

通常自然降水便能满足黄芪的生长发育要求,如果有灌溉条件,尤其是在干旱时节,可以结合旱情严重程度进行浇灌。雨季湿度偏大,增加黄芪烂根、死苗情况发生的风险,这就提示在雨季前要在田间深挖排水沟,以保证雨水排出过程的时效性。为实现对植株生长高度的有效调控,则推荐当株高达50cm时予以打顶处置,这是提高黄芪产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五、病虫害防治

(一)白粉病

病菌通常以闭囊壳形式伴随病株、残体于土表过冬,或者以菌丝体形式于根芽、残茎上过冬。在黄芪整个生长季均可发生该病,多危害叶片,也可能危害荚果。被侵害的叶片和荚果表层有白粉,而后于病斑上形成小黑点,以致叶片提前脱落或全株枯萎。黄芪白粉病发生期较为漫长,通常6-10月份是防治本病的最适宜时期。在发病早期可喷洒50%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每隔10d喷洒1次,连续进行2~3次。中、后期分别喷药1次,采用25%粉锈宁1 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通常高于90%[4]。

(二)根腐病

根腐病多发病在植株生长早期,先是须根、支根变为褐色而后腐烂,逐渐朝向主根蔓延,最后造成整根腐烂。伴随根部腐烂严重化,地上茎叶也将会慢慢枯萎,最后造成整株枯萎死亡。发病原因可能和地下线虫子、高温多湿、土质粘重等相关。防治本病害的方法较多,一是推行轮作法,要求轮作期3年以上;二是整地时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土壤,用量为1kg/亩;三是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其有益于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四是在雨水频繁的季节及时排除种植地内储留的积水。

(三)蚜虫

蚜虫为黄芪生产种植区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虫害,多危害黄芪的茎叶,成群聚集于叶片背侧、幼嫩茎秆上,以吸食茎叶内储留的汁液。严重时造成茎秆泛黄,叶片卷缩,花荚掉落,籽粒干瘪,叶片提前脱落,导致全株枯萎致死。可以采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四)豆荚螟

本病虫害通常在6月下旬到9月下旬阶段发生,成虫会将虫卵产在嫩荚或花苞上,孵化后产出的幼虫会蛀进荚中咬食种子。可以在黄芪花期采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80~1 500倍液行喷雾处理。每间隔7d进行喷雾1次,直到种子成熟[5]。

六、采收

膜荚黄芪通常在播种后2~3年采收,蒙古黄芪3~4年采收,年限过短通常会降低黄芪品质。秋天收获地上部黄萎以后,先割掉地上生长的植株,而后挖掘出根部,规避出现挖断主根与损伤外皮的情况。可以由地一头挖起,将断面挖出后进行翻倒。

七、加工

将黄芪根部挖出以后,去除泥土,趁着其新鲜度较高时将根茎、须根切割,在晾晒到半干程度后,梳理根部将其捆扎成把,而后再行晾晒或烘干处理便能获得生黄芪。将成品放置于通风条件良好、干燥位置存储,通常每亩地能采收到干货2 250~3 750kg。

如今,蒙古黄芪在我国内蒙古、河北、吉林及甘肃等诸多地区均有种植,以根入药,属于名贵中药材。若能扎实掌握高产栽培技术,能对黄芪健康生长发育过程有很大促进作用,提升亩产量,协助种植户取得较高经济收入,也能助推我国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条播栽种中耕
基于Hyperworks的手扶式白菜中耕机模态分析
广西甘蔗中耕施肥机械现状与发展方向
潜江市2020年播种机装备结构分析报告
水稻不同播种方式直播应用技术研究
油菜如何中耕培土防冻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机械插秧与条播对盐粳15号生育性状与品质的影响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有 时
水稻水条播旱管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