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鸡毒支原体病与球虫病共感染的诊治

2020-12-20刘学军福建省武平县中山畜牧兽医站福建武平364304

福建畜牧兽医 2020年3期
关键词:患鸡球虫病球虫

刘学军 福建省武平县中山畜牧兽医站 福建武平 364304

鸡毒支原体病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鸡和火鸡,尤其是4~8周龄幼鸡较多发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气管炎、气囊炎等呼吸道症状[1],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成年鸡多呈散发或隐性感染。鸡球虫病是由寄生于鸡的肠道、且在肠道中寄生部位和致病性各不相同的多种艾美耳属球虫所引起的消化道寄生虫病[2],15~50日龄雏鸡发病较严重,成年鸡带虫一般不发病。现将一例鸡毒支原体病与球虫病共感染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武平县中山镇某鸡场建场9年,场内共有6栋简易养鸡棚舍。鸡场饲养2 500羽灵山土鸡和1 300羽河田鸡,在7日龄、14日龄、28日龄时分别用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 (La Sota株+H120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B87株)和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La Sota株+H52株)进行滴鼻和口服免疫,在21日龄时注射禽流感(H5+H7)灭活疫苗,30日龄时阉割,鸡阉割后主要在棚舍里和棚舍周围的树丛里活动。2019年5月21日,有部分阉割不久的鸡鼻孔流出少量鼻涕,并污染鼻孔周围和颈部羽毛,打喷嚏,甩鼻,咳嗽,张口呼吸,并可听到气管啰音,粪稀并带有血液,采食量明显减少,精神较差。畜主以为是由阉割引起,用氟苯尼考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好,每天仍有2~3羽死亡,并且死亡有增多趋向。

2 临床症状

患鸡羽毛松乱,眼半闭,精神较差,釆食量明显减少,鸡冠贫血苍白,颈蜷缩,张口呼吸,咳嗽,打喷嚏,鼻孔被鼻涕堵塞,甩鼻,气管啰音;后期鼻腔和眶下窦中充满渗出物而致眼睑肿胀,眼部突出,眼内有泡沬并有泪水流出;粪稀并带有血液和脱落的肠黏膜,泄殖腔周围羽毛被含有血液的粪便污染。

3 病理变化

剖检6羽发病鸡,可见机体消瘦,鸡冠和可视黏膜苍白;鼻腔、气管、支气管和气囊内有黏稠渗出物置留,喉头、气管、支气管黏膜轻度水肿、充血,气囊壁增厚、浑浊,表面有干酪样渗出物形成的结节性病灶,眶下窦有炎症;肠管粗大,肠管中有多量带有坏死脱落肠黏膜的粉红色内容物,肠黏膜上有许多粟粒大出血点和灰白色病灶。

4 实验室检查

1)采集6份患鸡血清,在6片洁净载玻片上滴2滴鸡毒支原体抗原(约0.05 mL),并取等量血清与之混匀,涂散成直径约2 cm的液面,2 min内6份血清均出现与阳性对照一致的凝集颗粒。

2)无菌采集患鸡的气管或气囊渗出物制成悬液,直接接种于加有醋酸铊 (1∶4 000)和青霉素2 000 U/mL的牛心浸出液 (使用前加了10%~20%马血清)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48~96 h,可见液体培养基轻度浑浊[3]。

3)采集患鸡的新鲜粪便10 g,放入小玻璃杯内,加入饱和盐水混匀,用双层纱布将粪液过滤到另一杯内,滤液静置20 min,再用直径8 mm左右的小铁丝网平行接触液面,沾取一层液膜,并将液膜抖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可检出大量圆形或椭圆型淡黄色卵囊。

5 诊 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和剖检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鸡毒支原体病与球虫病共感染。

6 防治措施

1)对采食量少和呼吸道症状明显的患鸡进行隔离治疗,每升水中添加20%酒石酸泰乐菌素可溶性粉500 mg(以酒石酸泰乐菌素计)和0.5%地克珠利1 mg(按原料药计),连用5 d,同时对采食逐渐恢复正常的鸡群在饲料中添加足够的维生素K和维生素A,以加快鸡球虫病的康复[4]。

2)对采食基本正常的鸡群除每升水中添加20%酒石酸泰乐菌素500 mg和每吨饲料中添加0.5%地克珠利1 g进行预防外,同时还在每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预混剂350 mg和足够的维生素A,以增加鸡对球虫的抵抗力,连用5 d。

3)定期对鸡舍的粪便和潮湿垫料进行清理并作无害化处理,对鸡舍、场内的用具、活动场所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佛山南海东方澳龙制药有限公司)1∶200稀释后进行喷雾消毒,每天1次,连用7 d。

经过采取以上治疗和预防措施3 d后患鸡的呼吸道症状明显减轻,食欲恢复正常,5 d后鸡群不再死亡,对治疗价值不大的极少部分鸡给予淘汰。

7 分析与讨论

1)鸡毒支原体病和鸡球虫病在规模养鸡场中比较常见。不同的饲养管理条件和鸡群所处的外界环境因素都影响着该病的发病程度。鸡群拥挤、鸡舍污浊、粪便蓄集、潮湿、营养不足(如维生素A缺乏)等都能促使鸡毒支原体病和鸡球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营养均衡的饲料,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鸡舍、周围环境消毒和改善鸡舍通风条件,避免鸡舍潮湿和减少空气中氨氮对鸡只呼吸道黏膜的刺激等是预防该病的前提。

2)鸡毒支原体可通过感染鸡蛋传染给下一代而形成代代相传[1]。如果入场鸡苗不是来自无支原体鸡场,那鸡苗都有携带鸡毒支原体病原的可能。据调查,该场饲养的每批鸡,鸡苗都来自不同的鸡场,入场时缺乏相应的检测和防范措施,致使不同的病原菌(包括鸡毒支原体病原)也随之带入;加上长期饲养和防疫卫生条件差,场地被各种病原菌污染,给鸡群感染鸡毒支原体病和球虫病提供了机会。同时,据报道和相关文献记载,对携带致病力不强的鸡毒支原体隐性感染雏鸡,也常因应激因素以及免疫新城疫活疫苗而激发鸡毒支原体病,并表现明显的临床症 状[1,3]。该场鸡群发病前相继进行了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La Sota株+H52株)接种和阉割,致使鸡群抵抗力下降而诱发鸡毒支原体病,加上当时天气温暖潮湿、舍内粪便蓄集、苍蝇孽生,致使体质和抵抗力差的鸡毒支原体隐性感染鸡和球虫卵囊携带鸡相继发病并发生共感染,这应该是鸡群发病的主要原因。

3)鸡群单独感染鸡毒支原体病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病死率低或没有死亡,容易被养殖户忽视,但如果与其他病共感染,可使症状表现更加严重,病死率上升,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被球虫卵囊污染过的鸡舍或环境等都存在发生球虫病的可能,外界环境和常用消毒剂对球虫卵囊的破坏力不大,鸡常吃了感染性卵囊而遭受感染。成年鸡对球虫有一定的抵抗力常成为带虫者,并不断排出卵囊而成为传染源。

4)目前控制鸡毒支原体病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疫苗免疫、对阳性带菌种鸡进行淘汰并培育无支原体鸡群。随着养殖场对抗生素的大量或长期应用,抗生素耐药性也在不断产生和增强,虽然一些未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对鸡毒支原体病具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但也只能减轻症状,不能根除病原[1]。对阳性带菌种鸡进行完全淘汰成本较高,建立无支原体感染鸡群仍比较困难。使用鸡毒支原体疫苗预防该病具有一定效果,据一些资料记载其免疫保护力可达70%以上,是一种有效减少支原体感染的方法。因此,当前控制鸡毒支原体病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采取疫苗免疫并结合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疫苗可选用鸡毒支原体活疫苗(F-36株)在7~14日龄时滴眼免疫,10~16周加强免疫1次,免疫期为7个月。

5)抗球虫药在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性的出现通常使球虫病的防治效果非常不好,即便在用药情况下仍然会发生,出现血便和不同程度死亡,同时还会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增重下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为减轻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维持抗球虫药的有效性,应该根据抗球虫药的作用方式和特点采取轮换、穿梭或联合用药等方案。另外采用安全、有效、环保的抗球虫疫苗进行饮水或滴嘴也是一种很好的预防方法,并且可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和药物残留对食品、环境的污染。

猜你喜欢

患鸡球虫病球虫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鸡球虫病的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
鸡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药物治疗和免疫预防
鸡球虫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鸡复合型肠炎的病因及防治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痘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与治疗
毒害与巨型及毒害与柔嫩艾美耳球虫间在免疫方面的相互影响
鸡眼病变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