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信息

2020-12-20

矿山安全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燃料电池机组煤矿

2019年全国煤炭新增资源量90.49亿t

日前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2019 年我国地质找矿取得一些重大突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79 处。

初步统计,全国新发现矿产地79 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3 处,中型矿产地32 处,小型矿产地24 处。

其中,煤炭新增资源量90.49 亿t,包括:山西沁水煤田安泽县三交勘查区新增5.4 亿t、内蒙古东胜煤田准格尔召-新庙矿区安源西井田新增2.7亿t 等。

新增金资源量107.07t,包括:山东莱州市西岭村新增48.27t、单山金矿新增18.29t等。

新增石墨资源量6072万t,包括:黑龙江林口县三合村新增1889 万t、四川米易县白马镇茅坪新增647万t、河南西峡县狮子寨新增217万t等。

自然资源部发布《绿色矿山评价指标》

为做好绿色矿山遴选工作,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绿色矿山评价指标》和《绿色矿山遴选第三方评估工作要求》,对评价指标标准进行了统一,并对第三方评估工作进行了规范。

《绿色矿山评价指标》明确了绿色矿山遴选的先决条件:《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许可证》证照合法有效;近3年内未受行政处罚且未发生过重大安全、环保事故;未被列入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系统异常名录;矿山正常运营,且剩余储量可采年限不少于3年;矿区范围未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地。

评价指标包括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智能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6 项一级指标以及24 项二级指标、100 项三级指标,采取计分办法,总分1000 分。原则上,得分低于800 分的矿山企业不能参与绿色矿山遴选,各省(区、市)自然资源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综合要求不降低前提下,适当对“达标线”进行调整。其中,一级指标得分原则上不能低于该级指标总分值的75%。

针对绿色矿山遴选第三方评估,自然资源部要求第三方评估机构组成不少于5 人的评估组,且须与矿山企业保持独立,不得参与矿山自评估报告编写,评估开展前后1 年内不得与矿山企业有关联业务往来。第三方评估报告要详细叙述评估程序、查阅资料、查看现场等情况,明确判定矿山企业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依据。

主产地(晋陕蒙)标志煤种价格指数编制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日前,主产地(晋陕蒙)标志煤种价格指数(以下简称“主产地煤价指数”)编制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指数工作负责人冯雨出席会议,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同煤集团、陕煤集团、伊泰集团、陕西煤炭交易中心以及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组成的主产地煤价指数联合编制单位的相关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会议。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副总裁龚大勇主持会议,陕西煤炭交易中心董事长胡建军致辞。

胡建军致辞中指出,陕西煤炭交易中心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的指导下已编制了陕西煤炭价格指数、长江中上游(重庆)动力煤指数、长江中上游(湖北)动力煤指数三大区域指数,积累了丰富的指数运行经验,下一步将积极参与主产地价格指数编制工作。

CCTD 中国煤炭市场网代表指数工作组向参会专家详细介绍了主产地煤价指数编制方案及工作进展,并就方案中指数体系设计、代表规格品划分、基准地及样本单位选取、权重分配以及数据采集方法等重点内容征求与会专家的建议。

与会专家围绕指数编制方案充分研究讨论,肯定了指数工作组的前期工作,一致认为编制和发布主产地煤价指数意义重大,并结合各自单位的业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构建主产地煤价指数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构建科学、实用、有影响力的价格指数体系,必须紧贴市场实际,建议在指数编制办公室领导下,指数联合编制单位共同对晋北、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主产地煤炭市场的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进行调研,摸清楚市场实际的交易情况,优化调整指数编制方案,在此基础上尽快开展主产地煤价指数的试运行工作。

冯雨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煤炭市场标准化建设包括煤炭加工分级标准化和流通标准化,是适应煤炭交易市场发展新阶段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煤炭产品质量和促进煤炭产品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通过编制主产地煤价指数,能够倒逼区域市场加速煤炭标准化建设,提升供给体系质量。目前主产地市场煤炭交易方式比较传统,市场化和透明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在煤炭市场大幅波动时,缺乏精准指标来客观反映主产地煤炭市场的实际价格水平。他强调,主产地煤价指数编制工作要加速推进,争取早日公开发布,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和煤炭企业销售定价服务,进而有效引导和维护煤炭市场平稳运行。

山东省加快推动智能煤矿常态化、规范化

日前,山东省印发的《山东省煤矿智能化验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冲击地压矿井采煤和掘进工作面实现智能化的基础上,以大型矿井为重点,推进智能化向煤矿全系统延伸,加快建设一批省级智能化示范煤矿。

《办法》的出台是山东省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全力打造煤矿智能化“山东标杆”的又一举措。《办法》明确,坚持减人提效保安全原则,智能化煤矿采煤和掘进工作面实现少人或无人操作,其中,采煤工作面不得超过16 人,掘进工作面不得超过9 人;井下主要生产系统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与远程控制。

对于智能化煤矿的验收内容和标准,《办法》规定,智能化煤矿主要生产环节应初步形成数字化传输、自动化运行、智能化控制技术体系,应运用先进的监测监控、信息和通信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采煤、掘进、辅助运输、通防、信息管控等主要生产管理环节的智能化运行。

《办法》提出,申报智能化煤矿应具备9 个基本条件: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有效;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由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并取得考核合格证;无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设备和工艺;编制有智能化煤矿建设方案;建立有煤矿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煤矿智能化系统(工作面、项目)应正常运行1 个月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达到二级以上;煤矿主要采煤工作面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建立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

《办法》明确,智能化煤矿验收满分为100分,采用各部分得分乘以权重的方式计算,其中,智能化采煤占30%,智能化掘进占20%,智能化机电和智能化信息管控平台各占15%,智能化辅助运输和智能化通防各占10%。验收考核结论为合格和不合格。经验收,煤矿最终得分达到80 分,且智能化采煤达到90分、智能化掘进达到80分为合格。

山东省的煤矿智能化验收工作,按照企业自评初审、省级验收、公示公布的程序进行。首先,由企业自评初审。各煤矿按照煤矿智能化验收标准组织自评,达到验收标准的,由企业提出申请。在收到煤矿企业提出的煤矿智能化验收申请后,省能源主管部门联合山东煤矿安监等部门,建立智能化煤矿验收工作机制,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会同相关单位,对申报项目进行现场验收。对验收通过的煤矿,在省能源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对公示无异议的项目,予以公布。

据了解,目前,山东省已有57 处煤矿开展智能化改造,占全省生产煤矿的57.6%,其中大型煤矿26处,占全省大型煤矿的86.7%;已建成182 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其中智能化采煤工作面78 个,远程控制掘进工作面104 个;智能化采煤和掘进工作面作业人数全部分别控制在16 人和9 人以内,其中,采煤工作面人数最少已控制到7 人,煤矿智能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国内首个火电机组“全时段脱硝”项目在华电章丘公司投运

近日,中国华电山东章丘公司“燃煤机组全时段脱硝耦合深度稳燃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正式通过全国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标志着国内首个燃煤机组“全时段脱硝”项目正式投运。

“燃煤机组全时段脱硝耦合深度稳燃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来源于中国华电重点科技项目“300MW燃煤火电机组全时段脱硝技术研究与示范”,由华电山东公司、章丘公司与华电电科院共同承担。

该项目创新开发一套工艺系统,采用间接补燃、梯级提温的烟气提温方式,突破依靠机组内部热量转移的烟气提温限制,使机组在省煤器出口烟温最大提升幅度达150℃以上,实现了燃煤机组全时段(含启停机阶段)脱硝的目标,安全性和经济性较好,具有较大的前瞻意义和实用价值。

与此同时,华电章丘公司同步开发锅炉低负荷稳燃技术,使机组运行时无需额外补充外在辅助能量,仅靠原煤粉即可自身实现稳燃,实现机组长周期深度调峰,具有良好节能效果。此外,该技术也减少机组调峰期间的爬坡时间,使调峰速率大幅提升。

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公司采取技术调研、现场试验及实验室实验相结合、燃料比选、热力计算、数值解析优化等研究方法,开发了烟气间接补燃全时段脱硝技术、锅炉启停阶段尾部烟道安全性检测技术,同时自主设计机组深度调峰组合稳燃燃烧器,有力保证了科技项目的进行。

目前,该项目已在华电章丘公司4 号机组试运行1年,不仅实现了机组全时段脱硝的需求,满足机组全时段污染物排放达标的苛刻要求,还增加了机组的调峰能力,使机组最低稳燃负荷将由原来的165MW降至83MW,可带来收益633万元/a。经全国科学技术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此项目成果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其中“间接补燃、梯级提温”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氢燃料储能产业规划完成编制 预期2020年内发布

日前,新华社在刊发的“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中,首次提到氢能/储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是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据悉,氢燃料储能产业规划最近已完成规划内容编制工作,很可能即将上报国务院,预期将于2020年内发布。

这份规划涉及了制氢、储氢、加氢和氢燃料电池车4 个环节,加氢站和氢燃料车在2025-2035 年期间,有程度不同的规划建设或生产数量。

国君证券高端装备分析师黄琨和李煜认为,加氢站短期看车载式高压气态氢,加氢站的技术涉及到压缩机、储氢、加氢机等技术的配合,而氢氧燃料电池车在国内短期也主要是商用车。

据了解,即将上报的这份规划也只涉及商用氢氧燃料电池车。

据黄琨和李煜分析,氢能加氢环节成本约为5元/kg,加上合理的利润空间和税,终端用氢价格约为40元/kg。“考虑政府补贴,用氢价格到40元/kg,基本上能和商用车燃油运营成本相当。”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氢燃料电池短期内在乘用车领域,不具有成本优势。因为锂电池和油车技术发展很快,氢燃料电池在乘用车方面没有竞争优势。”

即使到了2035年,和当前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相比,加氢站和氢燃料电池车的数量也确实不能算规模很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20.6万辆。

从技术结构看,氢燃料电池主要包括电池组件和燃料两个部分,故其上游主要是氢气供应及电池零组件。氢气供应部分主要流程包括氢气生产、输送和充气机。电池零组件部分则主要生产燃料电池组、氢气存储设备和配件。中游则是将上述组装,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投入使用的燃料电池系统,每种系统构成都依据其不同的应用领域而有所不同。

据悉,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核心在于中游燃料电池系统。在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模块最为重要。一般燃料电池由电解质、催化剂和双极板构成,在这三者中,催化剂的有无对燃料电池成本的影响最为巨大。

在氢能方面,上游是氢气制备,主要技术方式有传统能源的化石原料制氢、化工原料制氢、工业尾气制氢、电解水制氢和新型制氢技术;中游是氢气储运环节,主要技术方式包括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固体材料储氢和有机液态储运;下游是氢气应用,除传统石化工业应用如合成氨、石油与煤炭深加工外,在新能源应用方面包括加氢站、燃料电池下游各种应用。

国家发改委:加快油气管网和储备工程建设

据悉,国家发改委《关于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稳步推进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产供储销体系和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加强煤电油气运行调节。继续做好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加快推进油气矿业权区块竞争出让。加快油气管网和储备工程建设,健全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推动管网设施公平开放。同时,着力推动煤电改造升级,积极稳妥发展水电,安全发展先进核电,保持风电光伏发电合理发展,推动非化石能源成为增量主体。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利用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就地就近消纳新模式。

此前,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赵辰昕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着力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首先要落实好交通基础设施、制造业等一些领域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另外会推动电力、电信、铁路、油气等一些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歧视性的规定和做法。

河南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7项新标准实施

日前,从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加快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省生态环境厅针对重点行业研究制定了河南省《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7 项地方标准,于2020年6月1日起分阶段正式实施。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邵丰收介绍,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持续推进,全省大气污染控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PM10、PM2.5年均浓度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另外,大气污染控制进入了臭氧和颗粒物协同控制的新阶段,臭氧(O)污染加重。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对重要行业、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出了更高更严要求,钢铁、水泥、铝工业、焦化行业以及工业窑炉是河南省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据悉,新推行的7 项标准规定了全省钢铁、水泥、焦化、铝工业、印刷等工业企业,涂装工序以及工业炉窑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和监督管理等要求。标准明确适用于现有企业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其投产后的污染物排放管理。

猜你喜欢

燃料电池机组煤矿
双馈式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运行控制
热连轧机组粗轧机精度控制
邸若冰:机组控制系统的保护神
燃料电池题解法分析
试驾丰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未来”后的六个疑问?
燃料电池的维护与保养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