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方法研究—以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为例

2020-12-20杨敬松张秋红卢洪晏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考试考核

文/杨敬松 张秋红 卢洪晏(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考试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民办高校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有根本性的作用。民办高校要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要建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成绩评价制度,全面推进民办高校考试改革。

一、民办本科高校考试存在的问题

(一)考试功能认识不清晰

在民办高校中有些教师认为结课考试后给出学生成绩也就完成相应课程的教学任务;而学生则认为考试就是为了成绩及格和学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不利于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对知识的积累。这种为成绩而考试的行为,也使得部分的学生,为了成绩,不惜在考试中违纪、作弊,这不仅破坏了良好的考风、学风,而且使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成为空话。

(二)考试形式单一

民办高校考试普遍存在教师考试机械化,题型固定,基本题、基础题偏多,且考题标准答案唯一,考试90%采用闭卷的形式进行。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核考查不够,考试对教学范围的覆盖度不足,考察的指向性不够清晰,使得“死记硬背”成为考试成功与否的关键,造成学生平时学习懈怠,考前惯性的临时抱佛脚,考中违纪、作弊现象频发。这样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目只是为了成绩合格为了学分,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开发。

(三)考试内容结构不合理

民办高校考试的内容大多出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客观题比重过大,分析、应用、综合能力的主观题型过少;考试不科学,还表现在学生死记硬背基础理论知识占主导地位,过分强调标准答案,选择、判断、填空占考试的较大比重,注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查,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技巧。总之考试过程和内容重知识考查,轻能力评价。

(四)考试结果评价机制不完善

民办高校大多在学期末组织集中性、总结性的考试,考试结束意味着教师教学任务和学生课程学习任务的结束。教师不能及时总结反馈考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的试卷分析、成绩分析空洞无力,学生只关注成绩是否及格,不关心课程学习得到了什么。师生间无考试结果评价与反馈交流。

二、民办高校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方法研究

(一)充分调动民办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分期分批搞好试点

充分调动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于搞好民办高校考试模式的改革极为关键,民办高校教师应根据考试的目的和核心,针对课程合理设计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方法。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推进考试改革的关键在教师

民办高校教务部门应制定考试模式改革的指导性意见,人事部门应制定考试模式改革的激励性政策,鼓励教师进行考试模式改革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方法研究,充分激励、调动教师参与的热情。充分理解认识考试模式改革是教学模式的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转变思想,加强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

2.分期分批,搞好试点

民办高校大部分采用集中性、总结性的考试,要稳步推进考试模式的改革,它关系到民办高校教学秩序的稳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期分批开展。每个专业每学期都要选择2门课程进行考试模式改革的试点。根据完成情况和效果,总结经验,稳步实施。争取使绝大部分课程都能建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成绩评价机制。

(二)建立全程监控考核模式和实行“N+1+1”考试模式

1.建立全程监控的考核模式

采用全程监控考核,加强过程性监控考核,改变目前课程期末一次性结课考试的形式。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首先要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然后通过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小论文、阶段性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综合情况,确定考试的综合总成绩,使成绩构成多样化。实行全程监控考核模式,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研究式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实行“N+1+1”考试模式,积极推行非标准化考试

“N”是多种形式的过程考核,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小论文、阶段性测验、期中考试等;第1个“1”是课程期末考试;第2个“1”是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推行案例分析、论述和论文等形式的考题,不必拘泥于标准答案,只要学生依据课程原理分析的有道理,就可以给出合理的分数。

三、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建立特色的课程考核模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建议采用笔试进行考核。考试内容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点的考核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线上试题库和线上考试系统,实行教考分离,教师备课和每节课结束,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每章节都命出一定比例的难中易题目,课程结束时包含各章节内容的命题也已结束,然后根据系统设置自动组题。大学英语课程,要注意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考核,特别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计算机类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对Word、Excel、PPT的应用能力。

然后,这些广泛分布的评论文本、评分等级等大量信息碎片预处理结果存入ERP数据库后,自主开发的自动一致性系统将以上编码后的客户偏好数据进一步规范化、合并与封装为能对多种产品进行综合评价的80个不同的、独立的信息粒度,其中,每个信息粒度均分别包含有对4个产品的评论内容。因此,每个信息粒度可看作等同于一个用户分别对4个产品的进行评论。自主开发的自动一致性系统定义每个信息粒度表示为相应虚拟个体决策专家,并自动生成个体专家的初始权重,再将已定义生成的80个体决策专家进行分组并生成各组的初始权重,分组统计的结果可从ERP数据库中查询获得,表3所示。

(二)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结课考试应该采用开卷的方式进行考核。专业基础课程要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点、新内容、新理论掌握情况的考查;专业核心课程要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考核过程要全程监控,教师课前通过邮件让学生了解课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边学习边研究;课中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进程,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鼓励学生多读、多研,然后通过小论文、答辩、大作业或其他方式进行阶段性的平时成绩考核,课程结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调研调查,数据分析的方法完成课程结课考核。

(三)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类课程

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类课程考核应该采用学生对时下社会、政治、经济及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国计民生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安排学生进行课堂专题研讨。最后结课采用论文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关注国计民生的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推进成绩评价体系改革,建立课程成绩分析的反馈体系

为不同性质和类型的考试制定与之对应的成绩评价方法,建立一套完成的成绩评价体体系,制定一套完整的考试管理和成绩管理制度。既重视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重视课程成绩的分析和课程试卷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建立课程成绩分析的反馈体系。

(一)调整确定合适的成绩比例

课程总成绩是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占的比例综合评定,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要调整比例。原则上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超过50%,具体的比例设置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确定合适的成绩比例。

(二)科学地评定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小论文、阶段测试、期中考试等的情况,根据比例科学的核算,给予平时成绩的评定。

(三)学习笔记成绩纳入总成绩

学习笔记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应该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笔记成绩应单独计算,所占比例不少于该门课程总成绩的10%,且必须笔记成绩达到合格标准,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课程总成绩。

(四)对考试结果进行深入的科学分析

考试结果分析是做好考试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成绩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获得的信息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对提高考试质量,对改进考试结构和内容设计、提高试题的命题质量也有好处。

(五)考试定量定性分析

要对考试做出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定性分析包括对试题、学生学习质量、教学的质量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全面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评价等能力;定量分析根据成绩管理系统统计出各个分数段的人数及比例,制作考试成绩分布统计表,发现学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考试考核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内部考核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