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经济下移动UGC社区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进展

2020-12-16

营销界 2020年41期
关键词:虚拟社区学者领域

一、引言

移动UGC 社区给予人们一种新的信息互动交流的方式,同时,用户在移动UGC 设区知识共享和互动的表现是社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本文在“中国知网”搜索了篇名含有“移动”、“UGC”、“知识”、“共享”和“社区”的关键词,从2015 年至2020 年9 月的CSSCI 来源期刊、JST 或核心期刊,形成移动UGC 设区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该领域论文的主题分类和统计分析,该领域研究主要关于知识共享机制,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知识共享绩效评估,其他还有知识共享平台、知识共享意愿等研究。

二、知识共享行为与机制研究

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相关文献数量较多,涉及内容较丰富,分别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展开研究,如社会网络分析、知识共享过程、基于感知价值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

(一)知识共享理论机制的构建

大部分学者结合其他相关理论,构建了知识共享理论架构,黄家良从大数据角度,如从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知识应用层等构建了大数据框架下的知识分享模式。李颖针对用户的欺骗行为和“潜水”行为,构建了知识共享信任模型,并计算了实际社区的节点信任值。还有对知识共享的部分细化研究,如知识共享过程中信任机制的构建,肖源还结合政治学的观点,构建了开源社区知识共享组织的“细胞”概念模型。

(二)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知识共享研究

不少学者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某个社区用户的知识分享情况,如谷斌从知识需求分析、知识空间管理、知识推送服务三个模块分析虚拟社区的知识推送模型。有学者对学习社区知识共享规律,社区特点进行了分析,还有学者分析了在线健康医疗社区的知识分享的概况,根据用户的知识共享特征进行聚类分析。除了静态分析,有学者爬取慢性糖尿病互助圈的评论和帖子,并结合了动态时间切片法,分析了群体的知识共享动态演化规律。

(三)知识共享行为中的博弈模型构建

较多学者构建成员博弈模型分析知识共享机理,王鹏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构建了认同阶段的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并用Matlab 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彭小晶等通过博弈模型得出了用户在知识分享中的不完全信息下,会出现囚徒困境,如果加入激励,则双方会出现合作,但是会进入无线重复博弈。因此在给予特定激励下,如社区的众包竞赛下,郝琳娜等建立了知识解答者之间的 Nash 博弈模型及发包商与解答者之间的Stackelberg 博弈模型,以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基于囚徒困境,李钢引入知识付费,运用完全信息静态与重复博弈法,任务采用知识付费可以解决囚徒困境。

同样基于虚拟学习社区,张敏分析完全信息情境下用户的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发现成员间博弈的囚徒困境可以通过成员间的信任打破。针对在线健康社区,侯贵生分析了用户本身参与知识分享的策略;卢新元则分析患者和医生两类角色,分别对患者与患者,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博弈进行了分析。

三、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2015 年,胡昌平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知识共享与虚拟社区忠诚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2016 年开始,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文献数量大量增多。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如基于社会资本理论、S-O-R 模型、MOA 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构建了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发放问卷或者获取网站页面相关数据,并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最小偏二乘法、系统仿真法等验证模型。

另外一部分学者研究某一个因素与知识共享行为的关系,提出了大量新颖的观点。北京工商大学的王楠教授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如领先用户特征,即某些知识创新用户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之后其研究了社区奖励对于知识共享以及社区奖励对于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通过发放问卷获取数据,并采用层次回归法进行数据分析。

除了问卷法之外的实证研究方法,还有采用了实验法研究了先有新颖知识与知识共享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刘梦婷引入用户参与行为这个变量,用Python 爬取了小米MIUI 社区的用户想法的数据,并通过回归分析法分析用户参与程度与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

四、知识共享绩效评价研究

知识共享绩效评价相对于上面的内容文献数量较少,其中华南理工大学的谷斌教授在该领域研究较为深入,其借用PageRank 模型算法的思想,并且结合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特点提出了KSR 模型,模拟了一个有10 个成员的虚拟社区,对其进行绩效评估。他还构建了社区忠诚度指标模型,将一部分数据作为模型的训练样本,一部分数据作为检验模型的测试样本验证该模型。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的绩效评估研究,目前主要结合如知识管理领域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知识共享、顾客参与理论等论,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多层综合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某个社区构建绩效评估模型,最终对某个虚拟学习社区进行评价,这些绩效评估的数据大多是通过设区用户发放问卷来收集。

目前,对某个社区进行的绩效评估研究较少,即使进行绩效评估也是采用模拟的方式或者选择和自身领域较接近的社区进行评估,以后的研究也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的社区。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目前该领域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情报领域,如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现代情报、图书馆、图书馆论坛等;但该领域高产作者较少,例如华南理工大学的谷斌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的王楠教授,研究相对较分散。其中知识共享理论机制还可以从用户知识共享互动心理视角,从知识共享信息获取行为,社区成员互动生态视角等展开研究。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有较多研究,但是大部分采用问卷调查法,还可以更多尝试如获取网站数据、实验法、系统仿真等展开研究。知识共享绩效评价内容较少,除了虚拟学习设区还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展开研究,也可以对虚拟社区中知识质量本身的评价,并结合知识付费下对分享的知识进行定价展开研究。

猜你喜欢

虚拟社区学者领域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虚拟社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学者介绍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