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2021-09-10谢欣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8期
关键词:虚拟社区成员社区

谢欣

摘要:全球首个虚拟社区出现于1984年,即全球电子讨论链,这是第一次虚拟社区成员间的互动讨论和交流。成立于1988年的西祠胡同是国内已知最早的虚拟社区。至今全球虚拟社区已发展将近37年,关于虚拟社区的研究也从未停止。本人在大量阅读以虚拟社区和信息共享为关键词的文献后,希望总结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从而为现如今虚拟社区的发展提供一些想法和思考。

关键词: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全球首个虚拟社区出现于1984年,即全球电子讨论链,这是第一次虚拟社区成员间的互动讨论和交流。于1990年推出“网络空间”(Cyberspace),是当年全球最有名的虚拟社区之一。成立于1988年的西祠胡同是国内已知最早的虚拟社区。至今全球虚拟社区已发展将近37年,关于虚拟社区的研究也从未停止。在大量阅读以虚拟社区和信息共享为关键词的文献后,本文将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同时希望能为虚拟社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关于虚拟社区定义研究

虚拟社区这一概念最早是被称互联网第一公民的Rheingold,他将其解释为:虚拟社区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相互通信的人,并且有一定程度的相互理解,共同创造并拥有其创造的知识和信息,彼此相互关心的一群人。虚拟社区其他常用叫法:在线社区、网络社区或虚拟社群,对应英文翻译为:online community,virtual community。从总结国内外阐释虚拟社区文献来看,大多从情报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视角来研究。总结不同角度下的虚拟社区定义,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重点:第一,依靠互联网拥有特定的网站域名或者空间;第二,满足相应的社会诉求的功能和服务;第三,具备一定的规模网站成员;第四,形成一定的社区文化和价值认同;第五,虚拟社区成员在虚拟社区内进行信息的创造、交流和共享。

二、虚拟社区特点及分类

根据虚拟社区不同的研究方向总结出不同的特点,但从虚拟社区本质出发,具有虚拟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交互性、自主性等特点。此外,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对虚拟社区进行归类。有根据虚拟社区实现不同的功能进行分类,例如可以分为买卖物品型、爱好圈子型或根据线下关系组建;有将买卖物品更为具体的:例如二手交易社区、租赁社区等;有将爱好兴趣型更为细分的:职业型、业余爱好型;有根据信息分享格式进行分类:视频型社区、音乐类社区、图文分享类社区;有根据盈利性质进行分类:盈利性社区、公益性社区;还有根据开放程度进行划分:如全民开放类社区、私人社区、会员制社区等等。

三、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定义研究

信息共享是指信息和信息产品在不相同层面和信息系统之间进行共创与共用。随着虚拟社区的发展进步,在线社区间成员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密集。徐小龙[1]等认为虚拟社区的信息共享有两个方面涵义:一个是指信息分享:虚拟社区中问答式的经验交流或自己主动经历或了解到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其他成员;另一个是指信息共享:信息分享含义下成员间相互交流传递留下的信息,虚拟社区将其进行存储,当其他成员有相关信息需求时进行在线搜索。综上,可以讲虚拟社区的信息共享总结为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创造、分享和共用。

四、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的研究现状

总结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大多数研究都从社区成员分类入手,分析虚拟社区成员信息共享背后动机或活跃度影响因素,以及社区成员信息交流对企业影响,较少研究不同类型下的虚拟社区在质量、机制、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共享问题。

以豆瓣为例,高佳雨[2]等认为:豆瓣属于以成员兴趣为标准划分成员群体,豆瓣成员的活跃强度则有利于豆瓣内话题、讨论等信息交流共享。而豆瓣成员成员通过社区活跃加强自我认定群体与其他群体区别,从而增强其内心自我身份认同。

以知乎为例,闫安[3]等的文献采取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成员自身特质(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使用知乎时间、对平台信任程度、对平台认同感、成员间的交流都影响着问答活跃度,而知乎平台的激励手段、引导成员回答问题机制等影响着信息交流。刘佩[4]等认为问答类型的知乎社区中人际关系、声誉、专家权、信任等因素促使着成员间的问答活动。

以小米为例,贾慧敏[5]通过小米社区检验机制研究,指出成员建言受外部因素(如:建言環境、正确引导)和内部因素(如:主观能动性、建言意愿、认知程度、自我鉴定力)影响。

以天涯论坛为例,郭茂灿[6]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成员之所以遵守虚拟社区的规则主要受道德观念、其他成员对自身的认同以及违规行为的处罚风险评估,对虚拟社区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络的普及,虚拟社区也随之快速更新换代——从最初的BBS、e-mail,发展到公共论坛、在线游戏和电子商务,到时下的各种贴吧、微博、知乎、豆瓣、B站等新媒体形态。我国虚拟社区起步于20世纪80、90年代的BBS论坛,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到今天,我国虚拟社区不断成熟,朝着细化、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希望本文能够为虚拟社区的发展提供一些看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徐小龙,王方华.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08):83-86.

[2]高佳雨,王聪艳.虚拟社区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研究——以豆瓣网为例[J].传媒论坛,2019,2(14):158+160.

[3]闫安,李添秀.虚拟社区中知识获取方式对获取结果的影响研究——以知乎社区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

(01):65-71+87.

[4]刘佩,林如鹏.网络问答社区“知乎”的知识分享与传播行为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5(06):109-119.

[5]贾慧敏.虚拟社区用户建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以小米社区为例[J].现代商业,2019(26):3-5.

[6]郭茂灿.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及其服从——以天涯社区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4(02):103-111.

猜你喜欢

虚拟社区成员社区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两只挂钟
最强新成员
我家的新成员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基于ISM和AH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影像社区
课题组成员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