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佛山农村产业融合现状分析

2020-12-15陈燕君赖洁瑜李千帆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佛山市佛山三农

陈燕君,赖洁瑜,李千帆

(1.广州工商学院 教务处,广东 广州 510850;2.广州工商学院 经济贸易系,广东 广州 510850)

推进农村“三农”产业融合发展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困境的可行之路,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近年来佛山市人民政府先后发布了《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佛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多项重要文件,并强调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1]“三农”产业融合是指农、林、牧、副渔等第一产业的细分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中的细分产业所形成的社会生产的产业间分工在农村实现内部化。[2]产业融合的标志就是产生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农村产业融合是在农村“三农”产业打破产业之间内部壁垒进行的升级,是农业产业高层次形式的表现。在国际上,日本在产业融合取得较大的成功,其中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提出“六次产业”的理念,通过发展“六次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新商业模式和新产业。[3]佛山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以新业态为引领,以现代农业为驱动力,加强培育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产业集群化的建设,实现体制、人才、技术、资金、土地、公共设施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三农”产业的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佛山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一)三大产业发展不均

佛山市地理位置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丰富,平原占比多,自然资源丰富。2018年佛山国民生产总值约9935.88亿元,同比增长6.3%,位居广东第3位,经济实力雄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为佛山“三农”产业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佛山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影响着区域经济生产总值和经济质量。根据2019年佛山年鉴统计,2018年佛山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三类产业占比为1.5%:56.5%:42%,第一、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98.5%,而第一产业仅占总产值1.5%。第一产业的年增长率只有5.8%,是三大产业中增长速度最慢的。如表1所示,总的来说,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和生产总值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表1 2018年佛山生产总值

表(续)

(2)“三农”产业发展缓慢

从乡村劳动力、农业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三个指标来看(表2)。2017年各项指标数据比2016年略有下滑,2018年比2017年略有上升,2018年比2017年的农业生产总值增加19.55万元,增长2.4%。纵观2016—2018年佛山农村产业现状,佛山市农村产业发展整体保持曲线缓慢向上的态势。

表2 佛山农村产业现状(2016—2018)

二、佛山农村产业发展的特点

(一)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呈多元态势

佛山政府和各级领导组织十分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制定多项政策,保障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振兴农村经济。佛山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与路径呈多元态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兴旺发展,农村产业融合集群化发展格局初具规模,农村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但是,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利益联结机制有待改善,合作方式单一,现代科技技术在“三农”产业之间交叉渗透力偏弱,对农村产业融合缺乏支撑等“三农”产业融合问题突出。总体而言,农村产业链短、产业上下游融合发展不够深入。

(二)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发展

佛山正以加速构建广东省农业绿色发展试点试验区为机遇,推动“1+7+X”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绿色生态可持续现代高标准农业工程,重点培育“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方面,保障财政专项扶持,促进涉农用地合理流转,培养农村人力资源人才和金融服务四项支撑体系。另一方面,培育以家庭承包为基础,新型经营主体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村经营主体有组织、有专业、有水平发展。[4]根据佛山农村农业局2019年度统计资料,佛山市共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0家、农民合作社293家、家庭农场75家、职业农民培训基地38家,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中心4个,合计组织各种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及农业技术咨询近1500多场,培训数量达18万人次。

(三)农村产业融合集群化发展格局初现

产业集群(cluster)是指产业范围相关经营主体及支撑体系在区域内的发展,并形成连片辐射具有强竞争力的经济集群。产业集群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获得农村产业的外延规模经济的重要手段,其中打造集群化产业园模式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依托。近年来,佛山先后建成4A级省级农业公园5个,市级农业公园30个,乡村工业园面积约1533公顷,建设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花卉产业园、三水区渔业产业园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集群产业化面积约5866公顷,并成为佛山探索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模范名片。[5]

(四)金融惠农支农力度不断加大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开辟绿色专项财政扶持资金助力农村振兴,解决融资难题。佛山市政府重点扶持农村“三农”融资问题。第一,指引金融机构加大涉农借贷信贷规模和放款力度;第二,政府主导与保险公司携手打造“政银保”涉农贷款,拓宽农产品产、供、销,流通和公共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第三,拓宽涉农多层次资本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行政村增设金融服务站、“一站式”金融服务点,通过服务优化和产品创新,满足农村单位金融需求。

(五)农村电商蓬勃发展

近年来,佛山大力推进“互联网+”,强化互联网经济对农村新兴产业的带动和渗透,并把农村电商作为培育农村新业态的关键工作来抓。2019年5月佛山颁布了《佛山市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方案(2018—2020年)》,提出实施电子商务产业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行动,并强调从建设农村电商服务、完善物流、电商保障、农产品质量四个体系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全面发展。《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电商销售额前100名的排名中,佛山有南海区、禅城区两个区入选。

(六)乡村旅游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乡村旅游是佛山国民经济农村产业支柱。佛山致力于打造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整合乡村自然、文化资源,打造旅游精品路线,形成乡村旅游集群。2020年3月佛山市出台《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2019—2022年)》方案,强调打造“铸魂”“强身”“健体”“美颜”“塑形”乡村文化振兴五个工程,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推动民宿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打造“一村一品”“百镇千村”高质量文化休闲旅游活动品牌。[6]据广东省文旅厅统计,2018年上半年全省全年接待乡村旅游总共3.37亿人次,其中佛山以1949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五。

三、佛山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问题

(一)资源环境刚性约束

佛山是一个工业较发达的城市,涉农用地约占国土面积的四成,耕地呈碎片化且分散,不利于现代化机械大规模耕作。农村产业融合面临土地刚性资源环境约束,制约着农业的发展(表3)。目前,佛山市还未制定出台推进农村“三农”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佛山暂未有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在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方面,缺乏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点。

表3 佛山纯耕地面积(2016—2018年)

(二)新型经营主体实力不强,示范带动能力有限

近年来,佛山主力扶持培育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数量上和经营规模上不断扩大,但整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多数经营主体量少质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模有待加强。产业链渗透程度不高,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新型经营模式与传统产业之间,如何分工、互补,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探索。

(三)金融、保险业务支持力度不足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建设,促进“三农”产业全面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佛山农村金融服务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各类金融业态份额发展不均衡。银行业占比大,互助合作社、村镇银行、中小农企贷款等涉农金融组织发展不成熟。二是涉农金融、保险产品种类覆盖面少,品种单一。三是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金融服务点未全面覆盖。四是各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不均衡,一些区农村金融服务意识较强,但也有一些区意识淡薄。“三农”产业融资门槛高的状况尚未明显改善。

(四)人地矛盾尖锐,涉农用地难落实

2019年佛山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佛山市农村劳动力约195万人次,纯耕地面积约36109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约0.01公顷,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水平。集中连片土地规模流转率不够高,土地流转成本过高,农户流转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制约了“三农”产业的发展。另外,新型经营主体、产业集群化、现代农业、特色小镇等项目的主要硬件和配套设备,在建设时因涉及到涉农用地无法落实,导致项目无法推进。

(五)新业态渗透发展能力弱,难以调和市场需要

发展农村新业态是改革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目前,佛山农村新业态主要有四大问题,一是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能力稍弱,农村电商产业链不长,缺乏电商运营人才,缺乏农产品质量、包装的统一监控,不利于品牌的打造。二是乡村旅游龙头连片示范区辐射程度不够,大部分乡村旅游只停留在简单的民宿、农家乐、田园观光的简单融合模式,尚未形成具有产、供、销、游,配套产业链的乡村旅游集群。[7]三是乡村旅游缺乏对传统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古栈道、民俗风情等元素的挖掘利用,缺乏特色吸引力和品牌效应,无法提升核心竞争力。四是科技在新业态融入不足,停留在传统简单的运营模式,缺乏科技元素渗透,高新科技融入可提高产品的认可度、体验感和参与度,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总效益。

四、佛山农村产业融合的对策

(一)加快顶层设计的改革与创新

政府机构要把农村产业融合纳入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增强农业管理部门有效的管理方式。用现代管理理念引领农业发展,对土地、资金、设备、人才和科技等要素资源进有效整合,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农业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

(二)大力推动农村新业态的发展

加快农村物流交通、水电、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新业态发展提供硬件配套设施。建设综合性农业信息服务化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电商企业有效衔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农业生产、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等多功能作用,持续激发农村电商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和文创产品,建立文旅项目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推进农村创新金融服务,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导向、多方调动、全面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8]成立政策性农业融资机构,解决农村产业资金难题,全面覆盖“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模式。针对农村普惠金融,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方式,有针对性提出了完善金融服务点的建设、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造的投入力度,根据地方所需制定“水稻贷”“三水乐平雪梨瓜贷”“生猪贷”等涉农特色贷款项目。

(四)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产业融合推进的要素,农村“三农”产业融合在人力资源上存在三大难题。第一,城乡收入差距大,青壮劳动力逐年减少。第二,农业高新技能人才的短缺、新型科技技术无法转化为生产力。第三,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制约着农业从业者对电子商务、直播带货、休闲农旅等“三农”复合渗透新兴产业的掌握。因此,首先政府要进行政策倾斜,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快农村应用人才培养。其次,吸引农业专家、本地企业家积极参与,建立专业人才统筹制度,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等措施。再次,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引导各类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到农村创业,聘请科技技术人员下乡指导,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带动农业活起来。

(五)完善土地管理体制 加强涉农用地保障

目前,佛山市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自然灾害对耕地损毁,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尖锐,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因此,首先佛山各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协作,严格对土地进行管理,保护耕地。其次要提升土地利用率,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对涉农用地的保障。再次,通过土地开发,耕地复垦等手段,补充耕地面积。

五、结语

佛山政府应着力推进“三农”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优化改革顶层设计,针对用地难、用工难、用钱难、用技术难等主要矛盾,深化农业体制改革,推动佛山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拉近城乡距离,助力佛山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佛山市佛山三农
《佛山陶瓷》杂志征稿启事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佛山瑞光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4S2佛山市沾喜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市巨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