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雍正书法的艺术特色
——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例

2020-12-15周炜文

收藏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扇面行书雍正

□ 周炜文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 年~1735),清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三十日生于紫禁城。康熙四十八年(1709)封为和硕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雍正。雍正是一位励精图治,以廉政严明著称的帝王,在位13 年,对清代“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个人艺术修养也有较高的品位。雍正即位后,绝大部分精力都致力于国家政务,留下来的书法作品数量远不及其父康熙和其子乾隆,但其艺术品位和书法艺术造诣比之二者毫不逊色。

雍正的书法作品主要保存在宫中,民间流传较少,以至于人们对他的书法艺术了解甚少,其存世书迹有立轴、扇面、建筑上的楹联、匾额等。本文以故宫旧藏雍正传世书法作品为主要赏析对象,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个性,探究一代帝王雍正皇帝的书法艺术特色。

一、学书经历与背景

清康熙皇帝对书法非常喜爱,万几余暇,雅好临池,称“朕自幼好书,今年老虽极匆忙时必书几行字,一日亦未间断”(《清圣祖皇帝庭训格言》)。康熙教子严格,令入学的皇子:“习字、习射、复讲,尤至宵分,自首春及岁晚,无有旷日。”①胤禛与其他兄弟一道从小即接受严格的宫廷教育,除了“国语骑射”之外,还要诵读“四书五经”,学书临帖,从事书法艺术活动,康熙的皇子们也大多善书。

胤禛早年学书,对其父康熙皇帝书法的临习是其主要的书法实践活动,胤禛也常常因为善书而获得康熙皇帝的赏识与嘉奖。雍正曾自述:“朕早蒙皇考庭训,仿学御书,常荷嘉奖。”②“仿”是清宫皇帝、皇子书法习作的统一称谓。史料记载胤禛为康熙皇帝代笔书扇,《养吉斋馀录》记载:“圣祖最喜世宗宸翰,每命书扇,岁书进百馀柄。”③胤禛每年都要在上百个成扇上题书,以备日后康熙皇帝作为御笔赏赐给近臣使用。清代蒋良骐《东华录》对雍正的书法评价非常高:“幼耽书史,书法逑雄,妙兼众体。”胤禛善书,在康熙朝即得到了肯定。

雍正对康熙书法的追随也体现在用印上。雍正在做皇子期间常使用的印章有“御赐朗吟阁宝”“恭临皇父御笔”等。现存法国集美博物馆的《雍正宝薮》(宝薮是皇帝宝玺的印谱)里收录大小不同的“御赐朗吟阁宝”多达17 方。“朗吟阁”是胤禛在圆明园的书房,康熙曾赐名“朗吟阁”,雍正多次钤盖此印,可见他在翰墨方面追随父亲的意愿,也暗含强调康熙“御赐”的内涵。胤禛做雍亲王时自称“天下第一闲人”,然而他韬光养晦,勤习康熙的翰墨,从翰墨、印章方面取悦父亲,也由此在储君斗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

除了仿学近人,对古代书家的临摹也是雍正学书的重要途径。古代皇家子孙学习书法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亲眼目睹内府收藏的古人书迹。在雍正御制诗文中,提到自己在皇子时期,“朕朝夕侍(康熙)左右,瞻仰天章,时蒙圣训,故留心书法最久,所见历代法帖亦最多。”④《石渠宝笈》著录的雍正临摹的作品有:“世宗宪皇帝御笔临董其昌登楼赋一册,贮乾清宫。素绢本行草书,未署款,末幅有御赐朗吟阁宝、和硕雍亲王宝、墨池清兴三玺。册计十幅,幅高七寸五分,广四寸六分。”“世宗宪皇帝御笔临米芾书鹰赋一卷,贮乾清宫。朝鲜版本。行书大字,未署款,后有御赐朗吟阁宝、和硕雍亲王宝二玺。卷高一尺二寸六分,广一丈六尺九寸。”“世宗宪皇帝御笔临赵孟頫千字文一卷,贮乾清宫,素绢本行楷书,未署款,卷后有御赐朗吟阁宝、和硕雍亲王宝二玺,卷高七寸三分,广七尺七寸五分。”雍正登基前对古人书法的临摹多以行书为主,常常不署款。康有为谈到清代书法时曾说:“国朝书法凡有四变:康雍之世,专仿香光;乾隆之代,竞讲子昂。”⑤康熙尊王崇董,父行子效,雍正的书法也不例外是“二王”影响下的帖学书风。雍正书法的可贵之处是在康熙宗王喜董的基础上又博取诸家,风格更加多变。

图1 紫檀嵌螺钿雕花寿字大围屏 胤禛祝寿诗(局部)

图3 康熙 书陶潜诗轴

雍正在《跋淳化阁帖后》一文中对所见拓本的字迹进行对比分析,可见其平日里对书法学习的积累与用功之深,以及他对书法细节深刻的洞察力:

宋太宗《淳化阁》尝集历代君臣书迹命侍书王著摹勒为法帖十卷,榻以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欧阳修《集古录》所谓官法帖是也……此帖乃四十年前为直隶巡抚崔澄购得以畀其壻,法海计藏于佟氏者三十八年矣,今以藏本进览,纸墨润洁,神气宛然,真初榻之尤佳者,如张芝草书内“不辨行动潜处”耳,他本“处”字作“不可”二字,王导书内“酸”字酉中一点上挑,他本皆下直。王献之书内“委曲”字画联络,他本“委”字中断,《鸭头丸》“丸”字中无点他本皆添点。刘道士《鹅群》“鹅”字一笔书成,清真劲细,他本“鸟”字头微肥而不甚分晓,观此数处足信其为官本初榻无疑,而再榻与别刻皆不能及也,朕披阅再三,心契神会,如接古人于砚席,益悟字学之精微,见古法之严整,书此以识企慕云。⑥

图2 胤禛小楷书恭进圣祖万寿诗册

清代皇子6 岁入上书房学习,即开始接受严格的书法训练。相比于康熙7 岁登基和乾隆25 岁登基,雍正45 岁登基,做皇子的时间最长,40 多年的潜邸生活使得他对古代翰墨的临摹、学习时间也是最长的。因此雍正的书法风格不像乾隆那样过早地形成自己的风格,而是笔法变化丰富,在董赵的基础上,熔铸诸家。我们从故宫旧藏雍正御书成扇、行书立轴等作品中可以窥见到雍正书法的艺术特色。

二、传世作品的艺术特色

雍正传世作品,形制主要有立轴、成扇、手卷等,书体上以行书、楷书为主。与乾隆皇帝不同的是,未见其题跋之作。从取法和书风上看,雍正书法也是以清代盛行的董赵书风为主,不离帖学范畴。

乾隆登基之后,即命大臣将内府所藏其父雍正皇帝书作,排类编次,在乾隆元年摹刻成《朗吟阁法帖》和《四宜堂法帖》,共计24 卷。《朗吟阁法帖》16 卷为雍正即位前的作品,收录其临写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诸帖。《四宜堂法帖》8 卷为雍正在位期间的作品。乾隆在御制文中对父亲雍正书法有非常高的评价:

夙承皇祖圣祖仁皇帝指授,神运天随,涉笔惟肖。居潜邸时常以图史翰墨自娱,雅好临池,陶镕晋唐宋元以来名家墨妙,历年所积,充牣琅函,迨继登宸极,日理万机,手自裁答章奏,训迪臣民多至数千言,少或一二字,研硃洒翰,运腕若神,累牍连章,未尝有一懈笔。至于名山祠宇,巨榜丰碑,耆旧臣僚,柱联堂额,宠颁殊赐,照耀寰区。而屏素箑头,长笺横卷,题新篇、摹古迹者复数十百种。⑦

图5 胤禛行书夏日泛舟诗轴

图6 胤禛行书花间小饮诗轴

图4 康熙 行书季冬南苑之十诗轴

从乾隆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得知,雍正居潜邸时就常以翰墨自娱,对晋唐宋元以来的名家翰墨多有临池。雍正是清代有名的以勤政著称的皇帝,登基之后虽日理万机,对待大量的公文、奏折书写“未尝有一懈笔”。从出版的《雍正朝朱批奏折》中可以看出,其奏折朱批少则数十字,多则上千,而始终没有懈笔。如果不是皇子时期打下的良好书法功底,是难以做到日书万字并且13 年坚持不辍。

1.楷书端正疏朗

雍正三年对内阁、军机处官员撰写帖黄时要求“字画端楷明朗,字行竦密得宜”。⑧“端楷”也是清代翰林进修课程之一。雍正的一些楷书作品中,也表现出他强调的端正、明朗的审美追求。故宫藏康熙六十大寿的寿礼“紫檀嵌螺钿雕花寿字大围屏”,屏心的内容为众皇子和皇孙所作的祝寿诗。其中一首为胤禛用楷书书写的祝寿诗,字形端正,笔划粗细均匀,字距行距疏朗(图1)。因是写在父亲寿礼的屏风上,故整体平稳规矩,没有大的起伏变化。小楷书《恭进圣祖万寿诗册》,字形方正,笔划圆润,楷书中略带行书笔意,古朴率真,风格受赵孟頫小楷书的影响,书写时的心态也略为轻松(图2)。

2.行书跌宕丰富

雍正存世书法以行书居多。行书受康熙的影响,以帖学书法为宗,康熙非常喜欢明代董其昌的书法,因此雍正也受到董其昌书法审美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元代赵孟頫的影响,再加上对晋代以来的诸多书家皆有临习,使得雍正的行书妙兼众体,跌宕丰富。

尽管雍正一定程度上师承父亲康熙,把二者的行书作比较,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故宫藏康熙的大字行书《陶潜诗轴》(图3)《季冬南苑之十诗轴》(图4),字字独立,墨色均匀,章法舒朗,字形和结体多受董其昌影响,有秀润之气。雍正的大字行书,如故宫藏《夏日泛舟诗轴》(图5)、《花间小饮诗轴》(图6)等,用笔厚重沉着,墨色较浓,行笔中不乏侧锋,甚至出现飞白,给人以飞动之感,书写速度也较快。史书上称:“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父子性格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各自的书风。

故宫藏有多件雍正御书成扇,多用金笺纸书写,华丽富贵。雍正的小行书比其大字行书更加精致,融合诸家笔意,用笔结构丰富多样,充满意趣。《蒋廷锡画花蝶胤禛书长相思成扇》,一面是蒋廷锡绘工笔牡丹蝴蝶图,另一面是雍正书晏几道词《长相思》(图7)。行书用笔灵活,点画粗细对比明显,节奏感强,字形上受董其昌以及苏轼、赵孟頫的影响。在结体取势上表现出一定的横纵关系,如“与谁浅情人”这一行,“与、浅”纵向取势,“谁、情、人”横向取势,使得一行之中气韵生动。整幅作品共出现了6 个“相思”,字形结构变化多样,如“相”字的起笔横画,笔锋入纸角度各有不同,“心字底”的最后收笔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与变化,体现出雍正在处理笔画细节时的多样和丰富(图8)。

图8 胤禛书长相思成扇中6 处“相思”二字的比对

图9 清人画仙山楼阁胤禛书诗成扇

图12 养心殿内雍正御笔“勤政亲贤”匾

图13 养心殿内雍正御笔对联

《清人画仙山楼阁胤禛书诗成扇》(图9),此行书作品用笔更加豪放,点画的密集与疏放对比较多。“仙”字最后一笔放纵伸展,“来”“叶”纵向开阔,使整幅作品张弛有力。引首钤盖“松柏堂”印,落款处钤朱文印“越力”和白文印“破尘居士”。雍正做皇子时喜读佛家典籍,自号“破尘居士”,该印用于其登基前,登基后不再使用,故此扇面是雍正45 岁登基前的作品。

《蒋廷锡画眉寿万年胤禛书诗成扇》整体风格学董,字形瘦长,字的起笔处沉着痛快,笔画连带游刃有余,轻松自如而又法存笔端。此扇面引首处钤盖“为君难”印章,落款处钤盖“朝乾夕惕”和“雍正宸翰”印章,这三方印是雍正登基之后的常用印。“为君难”是用得最多的一方印,语出《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从兄弟宗室斗争中走出来的雍正,面对错综复杂的家事国事,使他深感作为君王的不易。雍正元年,他亲笔御书“为君难”三字,命造办处制成匾额,同时又雕刻五方“为君难”宝玺,以不断警醒自己。“朝乾夕惕”语出《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即小心谨慎,意为君子整日勤奋谨慎,没有一点儿疏忽懈怠。雍正常使用此印,也有以此自励自诩的含义。

《清人画山水胤禛书王维与裴秀才书成扇》(图10),扇面所书的是唐代王维的散文《山中与裴秀才书》,整篇参合赵孟頫和董其昌笔意,尤其是以赵居多。字形方圆结合,用笔自然。落款为“破尘居士敬录于传心殿”,引首钤“芝兰居”,落款处钤“高山流水”。此扇面也是雍正即位前的作品。

图10 清人画山水胤禛书王维与裴秀才书成扇

图11 胤禛行书七绝扇面

《雍正行书七绝扇面》(图11),整个扇面给人以静气平和之感,章法布白舒朗,风格端庄,有颜真卿、董其昌的笔意。点画或部件之间的轻重对比明显,如左右结构的字“新”“那”,左重右轻;上下结构的字“点”,上部笔画重,下部四点轻捷;“忽”字也是上重下轻。在字形处理上,雍正的扇面行书比大字行书更加灵活丰富。此扇面引首钤“山水趣”,落款处钤“乐琴书”“朗吟阁”印。此扇面作品体现了雍正书法静气沉稳的另一面。

雍正传世作品除了临仿古人书迹、书写自作诗文以外,还有很多是赏赐臣工,为宫中或圆明园书写的楹联匾额。《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雍正朝)一书摘录了雍正元年至雍正十三年,内务府造办处对雍正御笔匾联的装裱情况。故宫养心殿西次间悬挂着雍正御笔“勤政亲贤”匾额(图12)和“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对联一副(图13)。“勤政亲贤”秀美潇洒,两侧的对联工整遒劲,体现了雍正大字书法的不同风格。

雍正书法遒美潇洒,形态多变,受时风董其昌的影响较大,然而他不是对董书亦步亦趋,在行书中又融合了颜真卿、赵孟頫等诸家笔意。其传世书法作品中,行书占大多数,笔画变化丰富,沉着痛快,学董赵,却少有软媚之姿。由于雍正书法作品多收藏在宫中,以至于世人对其书法了解较少,但其书法水平在清代的帝王当中位居前列,其书法艺术特色也值得关注。

注释: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康熙其居住·康熙二十四年二月三十日庚申条》,中华书局,1984 年。

②【清】王先谦《东华录·雍正三》,清光绪十年长沙王氏刻本。

③【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中华书局,2005 年。

④⑥【清】世宗撰《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30 卷》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十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年。

⑦《恭跋世宗宪皇帝御书法帖》,载于乾隆《御制文集初集》卷十三。

⑧《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卷二十七下,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扇面行书雍正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扇面山水
脚踏实地
陋室铭(行书)
有趣的羽扇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雍正:朕终于把自己毒死了
舒强扇面作品选登
扇面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