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1例被电击伤后昏迷的患者进行救护的体会

2020-12-12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心肺呼吸机护理

李 丹

(广东省水电医院ICU,广东 广州 511340)

电击伤是指有超过一定量的电流进入人体,导致其发生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一种创伤。患者的机体表面与电源直接接触是其被电击伤的主要原因。被电击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电性昏迷、血管壁受损、出现血红蛋白尿等,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发生心跳呼吸停止[1-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对1 例被电击伤后昏迷的患者进行救护的体会。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1 岁,汉族,未婚。该患者于2019 年6 月25 日15 点34 分在工地安装电路时不慎触电,随之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等情况,立即对其进行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在其发病约10 分钟后送至我院。该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查体的结果是:T 37.1℃,P 144 次/ 分,R 18 次/分,BP 112/58 mmHg,呈深昏迷,为其进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其呼吸。该患者全身皮肤及黏膜无黄染、弹性好、无皮疹及出血点、无肝掌及蜘蛛痣;全身皮肤多处擦伤,浅表淋巴结未明显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 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正常,听力正常,乳突无压痛,鼻腔通畅,鼻翼无煽动,各副鼻窦区无压痛,口唇发绀,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啰音;HR 144 次/ 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对其进行四肢肌力查体不能配合,其四肢肌张力增高,存在生理反射。该患者的病情被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电击、急性肺水肿及右侧肺炎。对该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后,对其进行重症监护、用呼吸机辅助其呼吸等治疗。密切监测并维持其基本的生命体征,对其进行亚低温、抗感染、保护脑细胞、营养脑细胞、脱水降颅压、抑酸、护肝、预防抽搐、营养心肌,雾化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使用冬眠合剂、激素等治疗。该患者于2019 年6 月29 日神志转清,于2019 年7 月3 日转出ICU。治护后,其精神尚可,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张力5 级,语言尚可,无诉不适。

2 抢救过程

2.1 对其进行早期心肺复苏

对该患者进行早期心肺复苏的方法是:1)让其采用仰头举颌法清除其口腔、鼻腔、呼吸道内的异物,让其保持气道通畅。2)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在其胸骨中1/3与下1/3 的交界处进行按压,按压强度以能触到其周围脉搏搏动为标准,按压频率为80 ~100 次/ 分钟,以促使其心脏泵血,流向全身器官及组织,保障其大脑及重要器官的血液和氧气供应。3)为患者进行气道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其呼吸,以免其神经系统因缺血、缺氧而发生损伤。

2.2 对其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在对该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维持其通气和血液循环的同时,为其建立静脉通道。为该患者使用1 mg 的肾上腺素进行治疗,间隔3 ~5 min 后再分别使用3 mg、5 mg 的肾上腺素对其进行治疗,将20 mg 的多巴胺,2 mg 的纳洛酮溶入到100 ml 的碳酸氢钠溶液中,用该溶液对其进行静脉滴注。

3 护理方法

3.1 对其进行低温护理

将该患者放置于冰毯上,将其头部放置于冰帽中,冰敷其体表的大血管行经处,将其肛温维持在34 ~36℃。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后,用亚低温降低其体温。对患者进行低温护理,可降低其机体对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及机体的基础代谢速度,减少其脑组织的耗氧量,提高其细胞膜与离子通道的完整性,减少氧化应激的反应,释放多种内源性介质。

3.2 对其进行眼部护理

处于昏迷的患者因眼睛关闭不全,其角膜外露,干燥和异物会刺激其眼睛,导致其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和结膜炎等。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该患者的眼睛后,使用氯霉素眼药水和红霉素眼药水为其交替点眼睛。

3.3 对其进行降低颅内压护理

在维持患者血压的基础上,遵医嘱使用浓度为20% 的甘露醇和速尿交替对其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让其尽早脱水,减轻其脑水肿的症状,以免损伤其脑组织。

3.4 对其进行呼吸道护理

协助该患者取仰卧位,将床头抬高30°~40°,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其将分泌物或呕吐物吸入肺内。呼吸机冷凝水瓶放置的位置要低于患者气管插管的位置,以保证瓶内水可以随时倾倒。当患者的呼吸出现鸣音时,需及时对其进行吸痰护理,将吸痰的时间控制在15 s 内。每日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护理。

3.5 对其进行重症监护

该患者在复苏的初期,其心肺功能尚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心跳骤停等情况。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患者的心、肺、脑等指标,若其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对其进行救治。定时监测患者的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每日抽血检查其心肌酶标志物的水平,评估其心肌损伤的程度。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深浅度,并对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保持其血氧饱和度>95%,以免因供氧不足导致其脑组织或心肌受损。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存在局部病灶或全身性抽搐等症状,记录其抽搐发作的频率及持续的时间。

3.6 对其进行伤口护理

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等常规护理。每日为患者更换伤口的敷料,以预防其发生感染。

3.7 对其进行皮肤护理

将患者的双下肢抬高20°左右,以促进其下肢血液循环。在患者肩、腰、腘窝等处放置软枕,在其足跟部垫上小气圈。2 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动作需轻柔,以免其皮肤发生损伤。在患者大小便后,用温水为其擦洗,维持其皮肤的清洁,以防出现褥疮。

3.8 对其进行留置胃管的护理

患者频繁抽搐会导致气管插管碰撞其口腔,导致其口腔黏膜发生损伤或感染。每日用浓度为0.1% 的新洁尔灭棉球清理患者的口腔,每天3 次。在对患者进行鼻饲前,需检查胃管的位置是否正确,若胃管出现偏移,需及时纠正。通过胃管为患者提供1000 ml/d 的瑞代营养素,以保证其营养的摄入。

3.9 对其进行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患者无法自主排尿,需为其留置导尿管。使用浓度为1.5% 的碘伏和浓度为0.1% 的新洁尔灭棉球对患者的外阴和尿道口进行擦洗和消毒,每天两次;使用浓度为0.9% 的生理盐水及24 万单位的庆大霉素为其冲洗膀胱,每天两次,以防其发生尿道感染。每2 ~3 h 为患者夹放导尿管一次,3 天更换一次集尿袋。收集患者24 h 的尿液,观察其尿液的颜色及性状,如有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师。注意观察导尿管是否有弯曲、受压等情况。让引流管与集尿袋的位置低于膀胱平面。按计划指导患者进行自主排尿的训练,以促进其膀胱收缩力的恢复。

3.10 对其进行昏迷促醒护理

对患者进行视觉、听觉、触觉护理,以促进其苏醒。护理人员可在患者耳边呼唤其姓名,告知其接下来的操作。让患者家属经常呼唤患者的名字,并讲述与其相关的事情。每天为患者按摩,为其播放好听的音乐。通过观察其心率、呼吸等变化情况,判断其对周围刺激的反应。

3.11 对其进行康复护理

在患者昏迷时,让理疗师对其进行徒手功能锻炼和肢体功能锻炼,以防其发生关节挛缩。在患者清醒后,语言能力尚未完全恢复时,可让其通过眨眼、点头等进行意思交流。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告知其进行锻炼的重要性,提升其对锻炼的积极性和依从性。

3.12 对其进行心理护理

待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需根据其情绪的变化情况,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4 讨论

电击伤所造成的的创伤与其他烧伤不同,会导致患者伤口处的深部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其深层的血管、神经等出现坏死。电击伤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且死亡率极高[3-5]。在对该患者进行抢救和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加深了对其电击伤的了解。电击伤患者的病情重、变化快,需使用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医院方面需加强对呼吸机的管理,以保证随时有状态良好的呼吸机可供患者使用[6]。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也极其重要。电击伤患者多伴有心肌损害、不规律心律失常、脉搏停搏等情况,需及时对其进行救治[7]。对患者进行脑复苏护理,可改善其预后[8]。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被电击伤后昏迷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和护理,可有效地促进其意识的恢复,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心肺呼吸机护理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