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建设国家畜禽生物育种中心可行性研究

2020-12-11王献伟徐泽君刘贤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河南畜禽

王献伟 徐泽君 刘贤

摘要 畜禽良种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和关键。为充分发挥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的优势,加快我国现代畜禽育种进程,打造畜禽种业高地,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充分调研国内畜禽生物育种现状基础上,结合河南实际,提出在河南建设国家畜禽生物育种中心可行性思路,以期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畜禽;生物育种;河南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21-0255-03

Abstract Good breed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is the basis and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modern biological breeding technology, speed up the modern breeding process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 China, build a highland for the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industr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livestock breeding industry, and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iological breeding in China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Hena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the national livestock and poultry biological breeding center in Henan,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leadership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 Livestock;Biological breeding;Henan

作者簡介 王献伟(1985—),男,河南汤阴人,畜牧师,硕士,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通信作者,农业推广研究员,博士,从事畜牧技术集成与推广。

收稿日期 2020-04-08

我国是畜牧生产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 517万t,禽蛋产量3 128万t,居世界第一,但不是畜牧业强国[1]。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畜牧业的良种化水平、单产水平、科技支撑还比较落后,如我国 一头母猪年提供猪肉量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2],我国奶牛单产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3]。“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食物安全的根基”[4-5]。但我国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畜禽良种一直依赖进口,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瓶颈[6]。因此,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种业,才能守住我国畜牧产业链源头。生物育种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动植物新品种繁育的技术创新活动,是现代生物技术催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7-9]。生物育种不仅关系到畜禽种业的未来发展,还事关食品安全和国家安全[10-11]。当前,加快建设国家畜禽生物育种中心建设,推动种业技术创新,确保国家种业安全已刻不容缓。

1 建设国家畜禽生物育种中心的意义

1.1 提高畜牧业核心竞争力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新品种是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芯片”,是影响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突飞猛进,但优质种源受制于国外的局面仍然没有大的改观,生猪、奶牛、肉鸡等主要畜种对外依赖程度超过80%,引种费用高昂。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有利于短期内实现弯道超车,快速精准培育优良品种,补齐我国畜禽育种短板,跳出“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怪圈,提高主要畜种核心种源自给率,摆脱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增强畜牧业核心竞争力。

1.2 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由粗放饲养向集约经营、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外延扩张向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畜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从单位产出率看,我国每头母猪年均提供育肥猪16头、每头奶牛年均单产7 t、每只种鸡年均提供种苗110只,分别比美国平均水平少6头、3 t和50只;从资源利用率看,全省生猪养殖的料肉比2.9∶1、肉鸡2.0∶1,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从生产成本看,当前我国生猪生产成本比美国约高50%,牛肉生产成本比澳洲、北美洲等草地畜牧业国家高60%~70%,牛奶生产成本比美国高约50%。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一批适应能力强、生产水平高、质量效益好的畜禽新品种、新品系,可以有效提高畜牧业单位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畜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

1.3 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我国既是畜产品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数量丰富、品质优良的畜产品供给是国家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仅仅是第一民生,而且是最大的政治问题。生物育种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谁控制了生物育种,谁就将控制整个人类。一旦我国主要畜禽品种核心种源长期受制于人,必将在根本上影响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建设畜禽生物育种中心,有利于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增强良种供种能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1.4 保障生物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地方品种545个,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由于保护与开发利用不足,导致超过一半的我国地方品种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18%已濒危和濒临灭绝。地方畜禽品种具有成熟早、繁殖力高、抗病力强、肉质好、风味独特等优良特性,是培育优良品种的重要育种材料。保持遗传多样性可增强对未知需求的足够应变能力,满足市场对畜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建设国家畜禽生物育种中心,有利于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加快地方畜禽资源的开发利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物安全。

1.5 打造创新高地

种业是畜牧业的制高点,决定着畜牧业的产量和质量。当前以新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已成为世界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之一。畜牧业发达国家及跨国种业集团为抢占种业竞争制高点,纷纷加大投资力度,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加速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以美国和巴西为代表,在生物育种方面已经实现了由实验室到商业化应用的巨大跨越,两国商业化胚胎量占全球总量的70%。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建设畜禽生物育种中心,聚合全球种质、技术、人才、资本等各种优势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推进畜禽种业崛起,打造创新高地,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2 建设国家畜禽生物育种中心现实基础

2.1 产业优势

河南是我国畜牧业大省。近年来,河南省把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先导产业,承工启农的中轴产业,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畜牧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①综合生产能力强。牛饲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突破1亿头和16亿只,羊饲养量约4 000万只,均位居全国前列。畜产品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10,每年外调生猪2 250万头、肉类140万t,有力保障了河南省乃至全国畜产品的有效供应。②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高。生猪、肉鸡、蛋鸡和奶牛规模养殖分别达87%、98%、79%和90%。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个百分点。全省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了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③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省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23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达24家,上市、挂牌渉牧企业达119家。生猪、家禽、肉牛年屠宰加工能力分别达9 000万头、11亿只、124万头,乳制品年加工能力达350万t[12]。2018年,河南畜牧業产值达2 424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2.2 区位优势

河南省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不断完善,中欧班列综合运营指标全国领先,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加快推进,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中原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和全国“3小时经济圈”正在加速形成,是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社会资源要素流通便捷、高效。同时,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兼有南北之长,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丰沛,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繁衍,生物物种资源南北兼容、丰富多样,分布有高等植物198科、3 979种及变种,约占全国植物总数的12.2%,陆生野生脊椎动物90科522种,占全国总种数的23.9%,生物多样性位居全国前列,畜禽种质资源极其丰富,具有开展畜禽生物育种、打造种质创新高地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

2.3 市场优势

河南拥有约1亿人口,是全国畜产品消费大省,年出栏畜禽总量约10亿头只,年出口活畜约13万头、肉制品约4万t,年畜禽良种需求量约3 000万头,占全国总量的1/10,畜禽良种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中原城市群、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等国家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实验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平台建设的不断推进,河南省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正在成为内陆开放高地,逐步形成了以河南为中心,辐射周边5省份的中原经济区,畜禽良种市场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需求进一步增加,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13]。

2.4 技术优势

河南是畜牧业科技强省。在人才培育上,全省拥有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信阳农林学院、安阳大学等一大批涉牧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是全国涉牧院校集中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在种质创新上,河南以地方品种为基础,培育出了夏南牛、豫南黑猪、三高青脚黄鸡3号、豫粉1号蛋鸡、卢氏绿壳蛋鸡等八个新品种、新品系。成功建立了试管牛平台、猪和牛体细胞克隆平台,先后获得克隆猪牛44头。全省拥有各类种畜禽场近500个,其中国家级核心育种场14个。建成了中德、中法、中丹、中荷等一批国际化畜禽育种合作平台,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建成了省级奶牛、生猪、肉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和省级种猪、种羊遗传评估中心,其中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覆盖育种、疫病、营养、经营管理和风险评估在内的一整套综合数据服务平台。全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省市县三级畜禽良种“育繁推”体系,科技对畜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3 建设国家畜禽生物育种中心建设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以培育自主品种,打造民族品牌,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为目标,按照“夯实研究基础、突破前沿技术、创制优质品种、培育新型产业、引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路径,以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家禽为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品种培育与示范应用等全产业链科技攻关,坚持高产高效的育种方向,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我国畜禽新品种育繁推产业体系和高端人才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畜禽种业国际竞争力,为建设现代畜牧业强国奠定坚实的种业基础。

4 建设国家畜禽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内容

重点建设1+N+N工程,即“1个畜禽生物育种中心(一个实验室、二个库、三个中心)、N个畜禽生物育种联合体和N个畜禽生物育种基地”。

4.1 畜禽生物育种中心

4.1.1 畜禽生物育种多功能实验室。

重點建设基因组学平台、分子生物学平台、基因编辑平台、高通量分子检测平台等,开展畜禽重要性状控制分子机理解析、新基因挖掘、基因组结构与调控规律、性状发育分化分子机理、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规模化分子标记检测体系构建与应用、畜禽新品种(品系、配套系)选育等方面的研究。

4.1.2

畜禽种质资源库。

广泛收集国内外地方良种、濒危畜禽、外来良种和特色畜禽等种质资源样本(如畜禽精液、卵母细胞、胚胎、体细胞、血液和组织等),建成集良种畜禽种质资源、濒危畜禽种质资源、克隆种畜种质资源、抗病模型种质资源、基因组编辑种质资源等为一体的样本门类最齐全、保存技术最高的畜禽种质资源库。同时,建设畜禽活体保种基因库,打造一批集保种、观光、科普、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化畜禽活体保种旅游观光示范园。

4.1.3 畜禽生物信息数据库。

建立主要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表观组、代谢组和表型等数据信息的畜禽种质资源样本数字化生物信息数据库。运用云存储技术,保存海量组学数据,并面向社会提供生物信息检索、比较、分析等公共服务。

4.1.4 畜禽精准繁育研发转化服务中心。

以现代繁育集成生物技术研发为导向,重点开展涵盖精液冷冻、活体冲卵、活体冲胚、胚胎冷冻、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体细胞克隆和全基因组选育等精准繁育技术研发与集成。立足河南,辐射全国,为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育种企业等提供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试管动物和体细胞克隆等在内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培训;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任务,解决重大技术产业化应用难题,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和应用;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建立具有国际化水准的相关技术体系;为全国种公畜站、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一整套的良种繁育方案,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速畜禽良种繁育进程[14]。

4.1.5 畜禽性能测定评估中心。

重点建设生猪、家禽、草食家畜等3个畜禽性能测定评估平台,在现有河南省种猪性能测定中心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拓展业务;在现有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的基础上,新增肉牛、肉羊业务,组建草食畜性能测定中心;新建家禽性能测定中心。主要开展畜禽性能测定,畜禽高产、优质、低耗、抗病等表型鉴定,畜禽新种质中试试验、专门化新品系配套测定中试推广;畜禽遗传评估系统的研发、分子设计育种系统的研发、育种大数据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畜禽性能遗传评估、智能化育种数据采集、环境信息智能采集和分析等研究与服务。

4.1.6 综合协调服务中心。

组织协调教学科研单位、畜禽育种企业等制定计划、申报项目等,并组织实施。包括知识产权运营与企业孵化平台、人才培养与合作交流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

4.2 畜禽生物育种联合体

依托畜禽龙头企业、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资源保种场、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国家及省级畜禽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等建立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家禽、蜂等畜禽生物育种联合体,具体联合体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联合体主要功能是自主选择或接受中心委托的生物育种研究课题,编制研究报告并组织实施。

4.3 畜禽生物育种基地

依托省、市两级种畜禽场、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资源保种场等建立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家禽、蜂等畜禽生物育种基地。基地主要功能是承接联合体育种任务,制定育种方案,开展新品种、新品系选育培育等工作。

5 建设国家畜禽生物育种中心运行模式和机制

5.1 畜禽生物育种中心管理

建议省政府成立推进国家畜禽生物育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解决有关中心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中心下设立由业务主管部门、专家代表、投资人等为成员的理事会。理事会是经工商或民政机构注册的议事机构,负责开展顶层设计,制定总体规划,推进中心建设和发展,协调有关方面工作。生物育种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建设前三年国家给予补贴维持中心正常运转,三年后中心逐步实现自收自支,市场化运行。

5.2 畜禽生物育种联合体管理

实行自愿参与、进退自由、首席专家负责制。联合体可以由企业或专家代表或投资人发起,根据育种工作的需要组建。

5.3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各合作主体自愿结合,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各合作主体依据贡献大小共享发展成果。对参与畜禽生物育种的育种联合体,实行目标管理,开展绩效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育种单位建立退出机制。

5.4 人才集聚机制

破除国家、地区、单位限制,通过知识产权收益分红等方式,广泛引进吸纳国内外生物育种实战专家和科研专家到中心施展才华,形成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科研与推广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生物育种专家队伍。

5.5 激励机制

建立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根据中心各分支机构发挥职能情况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制定激励政策,对建设博士后工作站、专家工作站或千人计划工作站的进行奖励,对引进或培养领军人才、国内外知名专家的给与奖励;对新品种、新品系的培育、推广进行奖励;在新品种的中试、终试阶段给予补贴,尤其对于商业化推广进行奖补。

参考文献

[1]王健.当前畜牧业发展形势及重点任务[J].北方牧业,2019(14):6.

[2]王宗礼.我国生猪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猪业,2015(7):9-13.

[3]王俊红.我国奶牛养殖业现状与发展[J].新农业,2012(6):4-5.

[4]熊明民,杨亚岚,阮进学,等.我国动物生物育种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6,24(8):1199-1206.

[5]种业发展呈现“四个显著”要打牢安全根基[J].种子科技,2018(6):5.

[6]陈爱辉,朱宏.加快江苏现代种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种业,2018(9):6-10.

[7]韩伯枝.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J].畜禽业,2017(7):66,68.

[8]黄大昉.我国农作物生物育种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3):315-321.

[9]李剑虹,杜晓彤.生物技术及其在畜牧业中应用的研究[J].养殖技术顾问,2014(8):240-243.

[10]晓琳.农业部发布关于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意见[J].农业工程,2016(S1):25.

[11]陆福兴.如何加强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4(10):6.

[12]高永革.河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现代牧业,2017(1):17-19.

[13]张祝平.河南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19-23.

[14]王献伟,李鹏飞,刘红波,等.河南省现代动物种质资源库(基因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J].黑龙江动物繁殖,2016(6):51-54.

猜你喜欢

河南畜禽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伏天畜禽强管理 防病促长增效益
出彩河南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