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生”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2020-12-11梁俊峰王波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三生乡村景观乡村

梁俊峰 王波

摘要 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是衡量乡村建设科学与否的标志。在分析“三生”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概念的基础上,将二者进行耦合,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前提下,提出“三生”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主要内容如下:生产景观设计中关于农作物景观和林果景观的设计方法;生活景观设计中关于传统民居景观、道路景观以及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方法;生态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方法。通过探讨“三生”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优化乡村景观面貌,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三生”;乡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21-0223-04

Abstract Rural landscape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a sign to measure whether rural construction is scientific or no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y” and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Under this premis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 ProductionLivingEcology”.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the design methods of crop landscape and fruit landscape in production landscape design; the design methods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landscape, road landscape and public space landscape in life landscape design; the design methods of waterscape in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 ProductionLivingEcology”, optimizes the rural landscape,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rural areas in China.

Key words “ProductionLivingEcology”;Rural;Rural landscape;Planning and design

作者简介 梁俊峰(1994—),男,安徽合肥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与景观设计。*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园林生态修复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4-11

乡村是我国地域分布范围最广的人类聚居点,因为我国各地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乡村景观。我国对于乡村景观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研究内容包括农田景观、乡村文化景观、乡村景观评价、乡村景观规划[1]。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学术界开始重视乡村景观规划,这一研究方向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在理论研究层面,谢花林等[2]通过研究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提出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遵守的基本理论、原则以及策略,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对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借鉴。温瑀等[3]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涵义,提出其基本原则、规划方法以及实施措施,丰富了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方式。在具体案例实践研究层面,刘黎明等[4]通过对北京白家疃村进行实地调研,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提出了该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案和设计重点。王锐等[5]从农业景观生态规划的角度,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了云南省西北部的永胜县农业景观规划的设计方法和具体措施,将乡村“三生”景观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规划设计的文献较少。近些年,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实践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千村一面”的乡村面貌威胁着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6]。在当今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如何对乡村景观进行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规划设计,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笔者基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视角,提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探讨基于“三生”视角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可行性,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1 “三生”与乡村景观规划

1.1 概念研究

“三生”是生产、生活、生态的统称,这一概念出自于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文件中,其核心内容是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与促进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指导[7]。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三生”已经逐渐涵盖了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

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学者们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田韫智[8]认为乡村景观规划是指以乡村生产景观、生活空间以及生态环境为基础,结合地域特色文化,为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乡村经济效益而对乡村景观进行的科学规划和设计。温瑀等[3]认为乡村景观规划是统筹乡村土地与人类活动空间来优化乡村人居环境的科学和艺术,以此促进乡村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结合“三生”与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研究可以发现,生产、生活、生态所涵盖的内容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一致,将二者进行耦合,在分析他们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为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1.2 “三生”与乡村景观规划相互关系研究

1.2.1 “三生”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方向指导。

“三生”的核心思想是统筹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的均衡发展,生产是根本,生活是目的,生态是保障。这与乡村景观的构成较为相似,生产景观是构成乡村景观的基础,生活景观是乡村景观的核心内容,生态景观是乡村景观的基底。生活、生产、生态是“三生”的基本内容,也是乡村景观的全部构成内容,从“三生”视角研究乡村景观规划,可以科学客观地研究乡村景观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特色,并针对此提出适当的设计方法,在方向上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指导。

1.2.2

乡村景观规划为优化“三生”空间布局提供保障。

乡村景观规划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手法,通过系统梳理乡村生产景观、生活景观和生态景观现状,结合地域特色文化,合理布局乡村“三生”景观。通过对乡村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明确了“三生”景观之间的基本界限,也丰富了乡村经管类型。实际上,随着乡村“三生”景观之间界限的明确,作为其承载基底的“三生”空间布局也得了合理优化,保障了其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合理的乡村景观规划能够为优化“三生”空间布局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基于“三生”与乡村景观规划的相互关系将二者进行耦合,提出基于“三生”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三生”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1 发挥生产景观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是乡村所特有的生产活动,亦是乡村景观主要特征之一。农业生产是乡村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生产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的基础性内容,是乡村景观中经济效益最高的景观资源。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生产景观所固有的直接经济收益,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生产景观所具有的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旅游价值,统筹生产景观的直接经济收益、间接旅游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挥生产景观的经济效益。

2.2 积极保护生活景观特色

乡村是人类活动的起源,最早的人类聚居地就是乡村。人类在乡村生活的历史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具有较高旅游价值的乡村文化景观遗产。在我国,乡村占有绝对的土地资源,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乡村文化。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体现乡村文化主题,统筹生活空间中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对具有积极意义的文乡村文化积极传承,对与现代价值观念不符合的乡村文化辩证性地剔除,保护乡村生活景观地域特色。

2.3 保护乡村景观生态完整性

乡村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完整性、突出乡村生态性优势,在乡村景观规划实践中是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乡村景观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体,是各种资源相互交织形成的景观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是乡村景观形成的基底。因此,保护乡村景观生态完整性,才能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保护乡村景观的基本特征,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

3 “三生”視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3.1 生产景观设计方法

乡村农业生产性景观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存在于田间地头的耕作趣味的体现,更是展示乡村农耕历史的重要体现。生产性景观在乡村地区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项是农作物种植景观,一项是林业景观。

3.1.1 农作物种植景观设计。

一般情况下,农业耕作地区在乡村占地面积居首,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田肌理是地域特色的具体体现,在农田景观布局中,要保护好传统农田的肌理,将具有色彩的不同类型的农业种植作物按照其尺度进行设计布局。按照农田所具有的特点,把农作物、果树、苗圃、花卉合理安排种植次序,展示多姿多彩的农作物种植景观特色,增加农作物景观的观赏价值(图1)。

在田地附近的水沟、田埂、打谷场、货运码头等处通过景观规划设计,增加一些具有服务功能的公共设施景观资源。例如,利用传统农业景观中的石磨、稻草人等功能性工具,重新赋予其景观内涵,做成桌椅、景观小品等,点缀农田景观,既保留了其基本功能,又为农田景观增加了特色。同时,适当增加一些非乡土元素凸显农作物景观,丰富乡村景观类型(图2)。

3.1.2 林果景观设计。

选择具有观赏效果的景观。通过这种方式,把具有地域特色的林业景点通过乡村道路串联起来,在整体上统一林果景观。同时,在进行林果景观设计时需要注意,果树种植区域生态敏感度较高,遭受到破坏之后,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林果景观设计要在分析其景观特色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景点与观景场所,尽量使用原有道路,减少人为痕迹,展现真实的具有生产性气息的林果景观。

在对农作物景观和林果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增加其观赏价值,通过发展旅游的形式对生产景观进行合理开发,既能保证其直接经济效益,又可以增加其间接收益,提高生产景观的经济收益。

3.2 生活景观设计方法

乡村生活性景观主要包括传统民居景观、道路景观、公共空间景观、水景等。对于生活性景观的采用的手法主要是保护为主,利用为辅,在传承乡村文化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再创造,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3.2.1 传统民居景观设计。

传统民居是乡村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传统民居,应该在修缮其原貌的基础上,增加其建筑的功能性,将其设计为村落历史文化博物馆、陈列馆,在其中陈列乡村农具、手工艺品等,供人们了解乡村地域特色、民风民俗和乡村历史(图3)。

3.2.2 道路景观设计。

乡村道路主要承载乡村的生产和生活用途,根据道路用途的不同,主要分为车行道和人行步道以及巷道,要根据所处位置以及功能的不同,在主干道两旁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立足于道路本身所具有的景观效果,通过变化植物搭配的方式,丰富植物造景的类型,展现道路景观远近变化的层次美。在巷道的设计中主要以增加两侧建筑立面的景观变化为主,使人行走在巷道中时,可以领略光线明暗的变化(图4)。

3.2.3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乡村公共空间主要供乡村居民休闲、娱乐以及社交使用,在乡村中使用频率较高,对于乡村居民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对于人们的休闲需求,通过增加健身娱乐设施,增强植物景观空间营造;通过種植各类乡土植物,以小乔木围合公共空间,辅以色叶树种以及观赏性花卉,增强植物景观搭配效果,营造出开敞、半开敞以及私密空间,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村民的需求;在公共空间的开敞空间中增设各类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文化小品,充分展示乡村文化特色(图5)。

3.3 生态景观设计方法

水系是生态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完整的水生态环境对于塑造乡村景观面貌以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实践时,对于水体景观的设计,必须在保护其生态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9]。对于生态性较好的水体在岸边种植观赏性水生植物,设置临水平台,增强亲水性;对于水质较差的水体,种植有助于水体净化的植物如菖蒲、水葱、凤眼莲等能够净化水质的植物,恢复水环境生态,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同时修复驳岸,为展示乡村景观生态性提供平台,保护乡村水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图6)。

4 结语

随着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城乡差距正不断缩小,乡村也因独特的景观风貌越来越为城市人所向往。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美丽乡村建设成败的关键,而基于“三生”视角研究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指导方向,通过景观化的手法提出乡村生产、生活以及生态景观的具体设计方法,增强了乡村景观地域特色[10]。但是,目前对于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随着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实践,还需要从其他角度研究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推动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心琴,陈丽,张小林.近年我国乡村景观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2):77-81.

[2]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3):39-41.

[3]温瑀,王颖.乡村景观的生态规划[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766-7767.

[4]刘黎明,曾磊,郭文华.北京市近郊区乡村景观规划方法初探[J].农村生态环境,2001,17(3):55-58.

[5]王锐,王仰麟,景娟.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原则及其应用研究——中国生态农业景观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2):1-4.

[6]陈曦,王鹏程.基于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原则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J].规划师,2010,26(S2):247-252.

[7]吴艳娟,杨艳昭,杨玲,等.基于“三生空间”的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宁波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6,38(11):2072-2081.

[8]田韫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229-232.

[9]王振森.美丽乡村视角下的乡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9.

[10]康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9.

猜你喜欢

三生乡村景观乡村
张家口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