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单向度”的批判与超越

2020-12-11周明珠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单向异化

周明珠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深刻性变革,法兰克福学派致力于建立一种“社会批判理论”,旨在通过批判和反思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物质丰富、精神空虚、社会畸变的病态表现,寻求解放人的本质的途径。赫伯特·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中最为激进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发达的工业社会是一种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技术的进步对人无孔不入的操纵和控制从根本上支配人的思维和判断,人们满足于眼前的物质需要而不再追求自由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逐渐丧失了批判和否定的态度,人成为单向度的人,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

一、马尔库塞“单向度”的内涵及理论来源

马尔库塞认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达的工业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物质生活上的富足,与此同时,在劳动分工日益精密和大机器生产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劳动者愈发成为机器的附庸,他们的思维和行为被科学技术牢牢把控而变得愈发不自由。但是,人们沉浸在富裕的物质生活中,认为在这样一个时代他们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去做更多的选择。然而问题是,他们所谓的自身需求中存在着更多的是被商业广告刺激下的虚假性需求。正如马尔库塞所说:“进步的成就蔑视思想意识的控诉和判决,在它们的法庭面前,它们的合理性的‘虚假意识’变成了真实的意识。 ”[1](12)但是,大多数人不自知,他们认为生活原本就应如此——科学而合理。随着科学技术对人们意识形态的控制,人们逐渐丧失了对自己需求的批判性,个性、创造性和否定性也不见了,“反对现状的思想能够深植于其中的‘内心’向度被削弱了”,社会中只存在人们的肯定或认可这一种“维度”。这就是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

首先,马尔库塞“单向度”的内涵体现了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重点阐述了劳动异化理论,揭露和批判了劳动异化现象和资本家对劳动者残酷剥削的现实。在马克思看来,异化指的是一种社会关系或社会现象,即人所创造出来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成为人的对立物、异己的力量,反过来统治、支配和奴役人。异化劳动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劳动者同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异化。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劳动的异化越来越显示出对人的摧残。马尔库塞在研究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单向度”理论,并指出“单向度”是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表现的新形式。在异化劳动中,劳动者尚能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窘迫和资本家的剥削,而在“单向度”社会里,劳动者已经沉浸在物质生活资料的浅层次的满足中,并主动地接受社会或劳动带给自身的压迫,于是出现“进步的成就蔑视思想意识的控诉和判决”,而这样的单向度表现无处不在、形式多样。

其次,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具有内在关联。卢卡奇在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物化思想,其物化思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著作中。这部著作发表的时间比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早,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卢卡奇的物化思想与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内容不谋而合。卢卡奇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物化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物化现象从经济领域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可以用物直接衡量,并且“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2](147),即人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变成了束缚人的外在力量。虽然人意识到了这样的现象,但人只能服从于物化现象带来的内在规定性。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构成了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基石。

最后,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提出不可避免地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影响。20世纪中叶以来,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为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发达资本主义的工业进入高速度发展阶段,发达的工业社会造就了雄厚的物质文明。但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利用科学技术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对社会进行控制,人的尊严和个性未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自身的冲突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指出,人的心理结构主要划分为前意识、意识和无意识三层,其中无意识不受外界干扰,具有先天性,最能代表人的特质,而性欲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弗洛伊德把性欲看成人的本质,他认为文明建立在压制人的性本能的基础上,文明是人的性本能遭受压抑的产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人们开始运用精神分析法揭示发达工业社会带给人的负面影响,解释社会上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并希望从中找出人的解放的途径。马尔库塞极其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在他提出“单向度”理论的过程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单向度”的批判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全面揭露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异化现象,技术成为一种新的统治社会的形式。当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越来越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时,“独立思考、意志自由和政治反对权的基本的批判功能就逐渐被剥夺”[1](4),人在技术创造的温床上“似乎没有理由”不去顺从。因此,社会只存在一种肯定的声音,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病态表现。马尔库塞从人、政治和思想文化三个领域开展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单向度”的批判,揭示出一个没有批判意识和否定意识的单向度社会。

(一)对发达工业社会人的单向度的批判

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依靠技术手段实现了商品的自动化生产,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消费品,也减轻了人们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人们过上了幸福而安定的生活。马尔库塞认为,人们的这种幸福生活是发达工业社会中虚伪的幸福,人们不仅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还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需求。发达的工业社会为了特殊的利益从外部强加给人们一些虚假的需要,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根据广告宣传的产品来消费,使人们的喜爱和憎恨来自外界渲染的爱和恨,人们的物质需要和情感需要已经偏离了内心的选择。马尔库塞指出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果,这种进步是“一种可悲而又有前途的发展”。发达工业社会使人们的批判面临被剥夺的境遇,“技术的进步扩展到整个统治和协调制度,创造出种种生活(和权力)形式,这些生活形式似乎调和着反对这一制度的各种势力,并击败和拒斥以摆脱劳役和统治、获得自由的历史前景的名义而提出的所有抗议”,即技术创造出种种新的生活形式,这种新的生活形式给人提供大量的消费品,满足人对欲望的渴求,但人必须在技术的合理化规定下生存,人不能在满足物质需要的情况下再要求除了物质之外别的东西,比如摆脱劳役、要求自由。诚然,技术的进步已经达到了对人控制的目的,人在技术理性的调和下对社会制度只有肯定,没有抗议。人在满足物质需要时便失去了批判性思维和否定态度,这就是马尔库塞所说的“可悲”之处。而“有前途的发展”指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工业文明迈进了一大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马尔库塞犀利地指出,人已经成为了发达工业社会的奴隶,并心甘情愿地维护着发达工业社会带给人的奴役。

(二)对发达工业社会政治领域单向度的批判

马尔库塞指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的经济状况使马克思口中的“无产阶级”一词成为了一个遥远的“神话”。因为,在机械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劳动力在减少,劳动者的体力强度也在减轻,蓝领工人可以通过努力向白领的管理层攀升,技术的运用使劳动者对工厂主的态度有了极大的缓和,工人阶级与工厂也日益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劳动者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已经远远优于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3](61)。 在马尔库塞看来,技术的进步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比重,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反对派政治力量的减弱”。结果竟是这样,“在政治领域内,这种趋势通过对立派别明显的一致或趋同而清楚地显现出来”[1](19),以前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民主党、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现在竟然一并与资产阶级连为一体,先前的两个对立政党现在已经将合作扩大到了国内的政策方面,这些变化不禁让人大跌眼镜。

马尔库塞认为,具有极权主义性质的发达工业社会的确是一个“新社会”,在这个“新社会”里,统治阶级利用政府干预有效地控制社会上的不同声音和动乱因素。与此同时,技术合理性也在消解着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在政治领域中不可幸免地呈现出单向度表现。事实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正在调和吗?答案是否定的。简单来说,随着白领集团中由晋升而来的工人数量越来越多,白领集团工会将向既得利益集团为工人阶级争取更多的利益,当然,白领集团工会的行为不会导致政治态度的激进化,而既得利益集团也将会欣然给予工人阶级更多的福利,因为他们的目的是用这些福利对工人阶级实行更加强有力的控制,进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和特权。

(三)对发达工业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单向度的批判

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里,与政治领域相适应的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单向度的特征,思想的单向度也是由技术合理性造成的。发达的工业社会给人提供舒适又便捷的运输工具和通讯工具,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极大的便利。由于社会的不同阶层都能享受到技术产品带来的益处,那么产品在人群中发挥作用的空间就大大提高。在人们享受技术产品带给人愉悦的过程中,产品充当固定人们态度和习惯的角色,对人们的思想起着灌输和操纵作用。此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比以往行不便、食不饱的生活方式好太多,因此便出现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马尔库塞指出,思想单向度的趋势与当下盛行的操作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发展有关。操作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共同特征是 “处理概念时的总的经验主义”,“这些概念的意义被局限在对特定的操作和行为的描述上”,即只要概念在现实中被验证是正确的,那么这个概念就是对的;相反,类似于超越现实、对现实持批判态度的高层文化由于不能用操作予以有效说明就会被现实拒斥。素来表达人们理想的高层文化因为不愿被现实清除而选择 “屈从于流行在当代工业社会发达地区的俗化趋势”,结果是,高层文化中的对立因素和超越因素逐渐消失,高层文化变成可以贩卖的商品,并且被发达工业社会用来操纵人们的思想意识。诚然,艺术也要通过消灭自身的“高于现实”的特质才能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得以幸存,它只能表现出对已确立的制度的肯定而不是否定,它已经不再作为批判现实的文化而存在。在马尔库塞看来,思想文化领域的单向度更让人痛心疾首。

三、马尔库塞超越发达工业社会“单向度”的路径

在马尔库塞看来,发达的工业社会让人们过上富裕的生活,但也向世人展现出一个病态的社会。马尔库塞在揭示和批判发达工业社会单向度的表现之后,提出通过艺术审美和文化“大拒绝”的方式走出“单向度”。

(一)艺术审美

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和审美是人实现从“单向度”向“双向度”复归的有效途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天然地具备批判社会现实的功能。艺术作品中包含着人们的新感性和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它可以让人意识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从而激发人们超越现实的激情与行动[4](73)。因此,依靠艺术实现人的本质的解放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艺术通过超越眼前的现实和打碎现存社会中的物化表现以及潜移默化的审美提升,不断造就一批批具有反抗精神的主体,这些主体日益产生出瓦解统治阶级的规范和价值力量。尽管艺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为了 “生存”而流于俗套,对现实的批判也显得苍白无力,但马尔库塞指出:“艺术无力的、虚幻的真实性仍然证明它那些形象的有效性。社会的不合理性愈明显,艺术领域的合理性就愈大。”[1](214)人们通过艺术审美能够促进人的独立人格的全面发展,能够重塑人的批判性思维和否定性思维。

(二)文化“大拒绝”

马尔库塞超越“单向度”的途径不再付诸暴力革命,因为发达的工业社会拥有庞大的军队和先进的武器装备,进行暴力革命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转向非暴力革命——“大拒绝”。“大拒绝”主要体现在文化上的“大拒绝”。发达的技术提供的琳琅满目的商品虽然让人沉迷,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和操纵人的思想,人在商品的利诱下也需被迫隐忍对现实的批判意识和否定态度,但并不意味着人没有这种意识和态度。马尔库塞指出,超越“单向度”就要对资本主义说“不”,拒绝与资本主义制度合作,拒绝资本主义的文化控制,拒绝广告带来的“虚假需要”,“如果没有似乎比拒绝更令人满意的东西作为补偿,这样的拒绝就不会受到阻止”[1](66),即要与资本主义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在发达工业社会,技术对人的控制隐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人阶级沉浸在极大的物质满足中,他们成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肯定力量,因而不再具备“革命”的特质,不能作为革命的主体。马尔库塞表示,“新左派”能够担任革命的主体。“新左派”主要包括生活在底层的流浪汉,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失业者和不能就业者,他们甚至没有能够保证生存的物质条件,因而是最具革命性的。青年知识分子勇于接纳新鲜事物,有激情,能够用实际行动感化群众,因而这个群体也是客观革命力量。只有投身文化“大拒绝”,人们才能重新获得批判和超越现实的能力,去寻求另外一种生活。

总而言之,在大多数人被发达工业社会带来的歌舞升平遮蔽双眼时,马尔库塞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遗余力地批判发达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对人思想意识的操纵,并且终生都在探索解放人的本质的途径。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单向度”的批判没有触及最根本的经济基础,他没有从社会的经济角度去研究社会问题,而更多的是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的角度出发,但同样给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单向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单向空间
单向街书店: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
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