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卦“龙德”的见态之美

2020-12-11丁汝雄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正读法周易

丁汝雄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一、题解

“龙”在中华文化里具有独特的价值底蕴,数千年的演进发展,已使之深入到了中华文化的血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学术界围绕“龙”从考古、民俗、训诂、历史、哲学、美学、文学等角度深入挖掘,已经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龙文化研究。其中研究的焦点是龙的“起源”“意蕴”“功能”“价值”等问题,研究的依据主要是“考古发现”“民间遗存”和“古代典籍”。其中对于“古代典籍”的挖掘又主要集中在《周易》一书。虽然龙(龍)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仅《甲骨文编》中就有 40 多个不同的形体”[1](102),但真正全面论述“龙”应该始于《周易》的乾卦。乾卦为六十四卦之首,地位特殊,意义深远,是开启《周易》神秘之门的第一把钥匙。其本身由卦象、卦辞、彖辞、大象辞、爻辞、小象辞和文言组成。其中六爻以龙借喻,从初及上,以“潜、见、惕、跃、飞、亢”六种姿态,昭示了龙在不同境遇下的生存之美。本文所论“见态之美”即龙在九二爻的自处之道,属于事物变化发展的初成之态。

拙作《乾卦“龙德”的潜态之美》一文依据《周易·文言传》①(以下简称《文言》)的观点把“乾卦之象”称之为“龙德”,并在将“龙”释义为“自然世界里的真实物种、具有阳刚性质的一类事物、善于变化的一类事物、对圣人君子的比附”[2](4)的基础上,界定“龙德”为“龙的特性,阳的特性,变化的特性,圣人的特性”[2](5)。这一点同朱英贵教授的观点基本吻合,他认为龙的基本义是指“神异动物的幻象”,泛化义是指“类似龙的动物或器物”,比喻义是指“人君或才俊之士”,指代义是指“其他指代性称谓”[1](103)。

本文所论“龙德”依然遵循《乾卦“龙德”的潜态之美》一文的观点,意蕴上立足于“龙、阳、变化和圣人”,类型上着眼于“元亨利贞”的功能和“潜、见、惕、跃、飞、亢”的功效。龙德的“元亨利贞”的功能是稳定的,不受时空的限制。而龙德的“潜、见、惕、跃、飞、亢”的功效则是龙德“元亨利贞”功能在不同时空中所发挥的具体效用,是变化的。“乾卦龙德的见态之美”就是龙德“元亨利贞”的功能,在乾卦九二爻时空条件的制约中所呈现的状态、坚守的原则、秉持的态度和发挥的作用。

二、九二爻辞解

(一)“见龙”释义

乾卦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3](4)的爻辞,比乾卦初九爻爻辞“潜龙勿用”多了四个字,但其句式结构仍然相同,都是“爻象+断语”的组合结构。“见龙在田”“潜龙”都是爻象,即龙德分别在九二爻和初爻所呈现的状态。“利见大人”“勿用”则是龙德分别在九二爻和初爻所坚守的原则、秉持的态度、发挥的作用。这是就九二爻辞的句式结构而言,其意蕴历代解释繁芜,本文以为欲明其意,当从两个“见”字的读音入手。

“见”有两个发音,读作“jiàn”和“xiàn”。 据此,“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就有四种组合读法,即“见(jiàn)龙在田,利见(jiàn)大人”;“见(xiàn)龙在田,利见(xiàn)大人”;“见(jiàn)龙在田,利见(xiàn)大人”;“见(xiàn) 龙在田,利见(jiàn)大人”。 第一种jànjiàn 读法和第三种 jiànxiàn 读法, 我所能查到的古今著作尚不曾见。第二种xiànxiàn读法,《船山全书》(见龙之见,贤遍反,下,见龙,可见,未见,并同[4](46))、《周易译注》(见龙在田,见,音 xiàn,出现,下文“利见”之“见”同[5](2))、《中华易学大辞典》《周易经传十五讲》(龙出现在田野,利于出现大人[6](72))等著作持此读法。第四种xiànjiàn读法,《高亨著作集林》《白话易经》(利见,适合去见。见龙:龙现。见读为出现之现[7](5))、《易纂言导读》(见龙在田,象也。 出而可见曰见。利见大人,见谓身亲见之[8](79))等著作持此读法。 此外,《康熙字典》在“见”字一栏,解释 jiàn音时列举了“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解释xiàn音时列举了“见龙在田”[9](1107)。可见《康熙字典》也持第四种读法,本文同此,理由有三:

首先,“见”字的两种读法本身都是正确的,放到原文中都能解释通。这一点在《说文解字》中也有所体现。《说文》曰:“见,视也。”[10](177)“视,瞻也。 ”[10](177)“瞻,临视也。 ”[10](72)可见,“见”“视”“瞻”的意思都是相通的,差别不大,可以通用。因此,本文之所以探究读法,只不过是想通过读音的变化,窥见意义的变化,以期佐证某种观点,或奢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古人的本意。

其次,“见龙”读若“xiànlóng”,暗合“无我之境”。王国维以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xiàn)南山”是“无我之境”。如此,“见龙”的句式和意义就是“见南山”的句式和意义。他还认为“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而这个“静中”对于“见南山”就是“悠然”的生活状态,对于“见龙”便是“龙德潜态”下的勿用与等待。可见这种读法所蕴含的意义,能够较好地把乾卦初九爻和九二爻的内在关联表现出来,进而再现了“龙德”由“潜”到“见”的必然逻辑。

再者,xiànjiàn读法,可以体现主观与客观的完美统一。“见龙在田”是客观存在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待时的结果,是蓦然回首的不期而遇。“利见大人”是“见龙在田”之后的启示,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也是主观服从客观的正确选择,还是主观积极能动性的最佳结果。

(二)“在田”释义

确定了“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爻辞中“见”的读法后,再看“田”的解释。《说文》曰:“田,陈也。树谷曰田。 象四囗。 十,阡陌之制也。 ”[10](291)又曰:“陈,宛丘,舜后妫满之所封。”[10](306)王弼将“田”解释为:“处于地上,故曰在田。 ”[11](3)郑玄曰:“二于三才为地道。 地上即田,故称田也。 ”[11](3)这两种解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质是一致的。“田”就是地上,同初九爻“潜龙”所处的“地下”环境相对应。

(三)“大人”释义

“大人”的解释一般有两种。第一种认为“大人”就是指“有德君子”。如《乾凿度》曰:“大人者,圣明德备也。 ”[11](3)孟喜曰:“大人者,圣人德备也。 ”[11](3)皆持此说。第二种是高亨的观点,他认为“大人者,有官位者之称也”[12](190),并列举了《周易》中 20 处讲“大人”的卦爻辞加以佐证。本文兼采二说。一则高亨之说是本义,《乾凿度》之说可引申。据此“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可以解释为,当龙出现在地上的时候,就是利于去拜见有德官员的时候。

(四)九二象辞解

《周易》诸卦是先有象后有辞,辞象之间相互印证,所以“圣人设卦观象”[3](264),象辞就是对卦爻所呈现的象进行语言描述,虽然难免言不尽意,但基本可以触及某些真相,因此研究者不可不察。《周易》象辞有大小之别,大象辞阐发卦辞,比如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其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213)是对“元亨利贞”的进一步解释,是为大象辞,六十四卦皆有。小象辞阐发爻辞,比如乾卦初九爻的爻辞是“潜龙勿用”,其象辞“潜龙勿用,阳在下也”[3](213)是对“潜龙勿用”的进一步解释,是为小象辞,三百八十四爻皆有。乾卦九二爻的爻辞是“见龙在田”,其象辞“见龙在田,德施普也”[3](214)是对“见龙在田”的进一步解释。

关于“德施普”,其解释的关键在于“普”。一般而言普被理解为普遍、普及、周到,并以此证明“德施”的效果,进而说明大人之德的特点。高亨认为普与溥通,溥就是大,“比喻大人活动于民间,其德泽施于人者广大”[13](62),因此人们才愿意去拜见大人。高说能够自圆,究其实质与前者相通。其实普遍之解,就是广大之意。唯其广大,方能普及。可见,九二爻辞就是要证明“利见大人”的原因,坚定“见”的决心,强调“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时机。

(五)九二文言解

《文言》是专门针对《周易》乾坤二卦的解释,其余六十二卦皆无,足见乾坤二卦在《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地位。乾卦文言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3](312),又曰“见龙在田,时舍也”[3](313),又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3](314)。 以上三段均出自《文言》,是对乾卦九二爻的解释。其要义有三:首先强调九二爻阳爻占据中位的有利时机。卦有六爻,从初及上,唯二、五位得中,五爻是上卦的中位,二爻是下卦的中位,往往预示着事情朝有利的方向发展,故曰“龙德而正中”、“时舍也”。其次阐明九二爻阳爻占据中位的具体表现,那就要庸言、庸行、存诚、不伐。最后强调九二爻阳爻占据中位有所作为后的结果,“天下文明”不仅是九二爻所处环境的写照,更是未来发展结果的预设。

三、“见龙”之美

(一)阳刚之美

阳刚之美源于龙的特性,“元亨利贞”是其固有德行,不因时空而改变,潜龙如此,见龙如此,惕龙、跃龙、飞龙、亢龙皆是如此。主要表现为“健”,“健”就是“自强不息”,这是乾卦的特质。龙居九二爻位,从“潜”至“见”,虽然有所转机,尚属起步,更应自强不息。否则失其本性,恐致不虞。此外,见龙所拥有的阳刚之美为其提供了自信之源,使之“利见大人”时能够始终展现其应有的姿态。

(二)中正之美

《周易》通篇讲阴阳,其要旨是和谐,阴阳和谐自然无往不利,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便是这个道理。九二爻本身属阳,然爻位属阴,正应和谐之道,故曰中正。中是爻位为中,正是阳爻为正,是九二爻在时空意义上的最佳存在状态。见龙之中正,不仅表现为行为的不偏不倚,还表现为语言的不卑不亢,更表现为心理的平静淡然。唯其中正,才不会使其因为一时之利好而不知所以,也不会使其遭遇一时之挫折而迷失本来。

(三)谨信之美

谨和信分数两个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但二者又息息关联,共同揭示了见龙的特质。谨,就是谨慎,小心翼翼的样子。其构字左为言,表意;右为堇,表声。从言,表示同说话、言语、表达、沟通、交流有关,而“利见大人”中自然包含了与人沟通交流的内容,因此见龙所表现出言谈的谨慎就理所当然。信是传统道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儒家五常之一。孔子认为信不可或缺,甚至高于生命。孟子以下都对信有过经典的论述,足见其重要程度。就字形言,信同样产生于人与人的交往之中,而语言是其最突出的表现形式。见龙只有多讲信言,才能达到与“大人”沟通的良好效果,进而实现“利见”。这也是《文言》“庸言之信”的真正寓意。

(四)不伐之美

《文言》说“善世而不伐”,不伐就是不自夸、不炫耀,是给见龙的忠告,也是对不好苗头的预判,属于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对于见龙有可能出现骄傲之心的判断,是基于九二爻的爻位,以及见龙即将取得的成绩而做出。较之初爻,九二爻所处的环境已经有所改观,此时便容易产生麻痹消极的因素。然而事实并不允许盲目乐观,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见态时的松懈有可能使之重返潜态,因此强调不伐,就是见龙应时刻保持的理性心态。此外,见态之下的龙,“利见大人”是会有所收获的,但利见只是机遇的出现,并不能代表事业的成功,所以不能沾沾自喜,反而要更加谦虚谨慎。这一点同谨信是一脉相承的。能知谨信,自然不伐;能知不伐,自然谨信。否则知行就会被割离,“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就无从谈起了。

(五)进取之美

见龙之进取,是在自身保持阳刚、坚守中正、言行谨信、内心不伐的基础上,所采取的积极稳妥的策略。就爻位而言,万物变动不居,形势瞬息变化。见龙所处爻位,进可以上三爻,退可以下初爻,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不积极进取,就必然退回原位,尽弃前功。再者所谓“利见大人”只是言明了见的时机,并不是见的结果。试想,无论大人如何有德,如果见龙不主动作为,及时沟通交流,恐怕也只能坐失良机,一事无成。

四、“见龙”之美的启示

九二爻见龙之美的启示,是基于见龙所拥有的阳刚、中正、谨信、不伐、进取而言的,是其美好德行品质对于人事的比附。睹叶知秋、见贤思齐,明确了见龙所拥有的,就应该以之为参照来指导我们的人生,此之谓“美的启示”。若以对称性而言,见龙有五项德行,那么自然就应该对应五种启示,然而由于其阳刚之美是龙德的本性,笔者已在《乾卦“龙德”的潜态之美》一文中有所论述,因此本文不再赘述。

(一)为人处事光明中正

光明中正是见龙中正之美的启示。见龙因爻位和爻性拥有了中正之美,即拥有了内外和谐的美德。比附人事,正如诸葛卧龙隆中对答之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高卧隆中,正应“见龙在田”的环境;刘备猥自枉屈、虚心求教,正应“大人”“德施普”的状态。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刘备拨云见日、相见恨晚,正应“利”的结果。而诸葛亮之所以打动刘备,初出茅庐,除了其自身所拥有的才能外,还和他光明中正、不卑不亢、进退有节的身心状态是分不开的。彼时的诸葛亮正是一条见龙,他的所作所为为我们经典诠释了见龙的中正之美。

(二)为人处事谨慎有信

谨慎有信是见龙谨信之美的启示。人生在世接人待物,言语沟通首当其冲。然而历史与生活中有无数的例子反复证明,言语对于人生有时候正好扮演了“成也萧何败萧何”的角色。就拿杨修来说,他的成功离不开精妙语言的表达,而他的失败乃至生命的付出,也和语言表达直接相关。同样的人,同样的表达,为什么出现不同结局?见龙的谨信之美给了我们答案。一个人一番表达的成功与否,不取决于表达本身的优美与否,而决定于表达者是否拥有谨信的表达态度和习惯。为人处事,时时不忘谨慎有信,既无妄言,也无诳语,应该努力做到,言之有据,言必行,行必果。

(三)为人处事谦虚知止

谦虚知止是见龙不伐之美的启示。谦虚是不伐的因,知止是不伐的果。见龙因谦虚而不伐,因不伐而知止。知止者明智,不伐者无忧,谦虚者不败。古往今来,人事兴废,大抵成于谦止而败于伐。见龙的不伐之美,不仅揭示了顺境容易滋生骄傲自满的必然,还揭示了成功与不伐之间的关系。康乾名臣孙嘉淦,有一篇著名的奏疏叫《三习一弊疏》,其内容之论述与见龙的不伐之美异曲同工。事实上人一旦走出困境,形势稍见好转,往往就会以为胜利在望,便会有所懈怠,这是人之常情。自英雄豪杰以至于贩夫走卒,都在所难免。然而圣者可以有效规避,正如见龙。虽然已出“潜龙”之困,“在田”的形势较之以前也有所好转,“利见大人”的胜利也就在眼前,可他谦虚知止,不骄不躁,避免了危机的发生,值得我们学习效法。

(四)为人处事进取有为

进取有为是见龙进取之美的启示。潜龙讲勿用,见龙讲利见。可见时机是允许并有助于进取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不知退,明知可为而不为是不知进。进退失据,灾殃必至。如姜太公遇文王,诸葛亮遇刘备,假使二人当进反退,恐怕后世也就听不到这段佳话了,至于兴周扶汉的伟业就更无从谈起了。这是一个不知进取的假设,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当时机来临时,才华就像干柴,只有拥有进取的火源,才能生出熊熊烈火,成就精彩人生。

注释:

①《周易》的内容一般包括《周易》本经和《易传》。《易传》传为孔子所作,共七种十篇,有《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其中《文言传》又名《文言》是对乾、坤两卦卦爻辞的解释。朱熹《周易本义》等皆有附录。

猜你喜欢

中正读法周易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2021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第三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论坛在安阳召开
“0”的读法和要领
Investigation of the fast magnetosonic wave excited by the Alfvén wave phase mixing by using the Hall-MHD model in inhomogeneous plasma
无题(3)
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
答案大放送
甜甜的“蝴蝶茧”
基隆文化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