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的教育行动研究①

2020-12-11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9期
关键词:实验班选项分层

(泰州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从2002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大学体育课“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开始,选项课分班教学就成为公共体育课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选项课的“选”遵循“三自主”的原则[1],因此虽然名义上是“分班”,但实际上是在充分考虑学生运动动机的基础上实行的一种分层教学,其产生原因是“个体差异”,思想起点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在随后的10余年间,选项课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在:体育课堂的氛围得到改观,学生运动的主动性得到激发,个性发展需求得到满足,教学质量得到一定提升。但随着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健康生活理念的深入人心,当今大学生运动动机趋向同质,而在运动技能、运动素质等方面差异化却愈发显著,加上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内容的不断拓展,运动动机的同质化和运动能力的差异更使体育教学在选项课的单一分层下,既难发挥班级教学便于教学组织的优势,又难利用分层教学于因材施教的便利。面对教学中新的困境,尝试对选项课进行班内分层(详见图1)是一线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探索的常用途径。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目的

改变传统的班级统一内容、学生独自学习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互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提升体育选项课教学实效,探索选项课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公共体育选项课学习小组的设置及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表1 选项课分层教学学习小组的构建

表2 体育选项课教学策略的分层

表3 学习小组学习情况

表4 实验班与对照班课堂平均心率指数对比(±s )

表4 实验班与对照班课堂平均心率指数对比(±s )

注:**表示P<0.01。

实验班 对照班 P体育舞蹈 1.78±0.016 1.61±0.013 0.000**健美操 1.81±0.015 1.59±0.014 0.000**乒乓球 1.74±0.011 1.55±0.012 0.000**羽毛球 1.76±0.013 1.58±0.012 0.000**

表5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满意度对比(±s )

表5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满意度对比(±s )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实验班 对照班 P体育舞蹈 46.53±4.55 43.11±4.43 0.016*健美操 45.28±4.65 43.26±4.38 0.021*乒乓球 46.71±4.53 42.34±4.46 0.000**羽毛球 45.64±4.64 43.53±4.61 0.017*

1.2 研究内容

第一,研究分层教学学习小组的构建(详见表1),探讨小组交互式学习的实施方法,让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学习成效。

如表1所示,根据前期测试和教学反馈,将学生按运动技能和运动素质的差异分为A、B、C、D四个层次,采用异质、隐性分组,按照1∶2∶3∶6的比例,共12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第二,探索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详见表2),以求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如表2所示,根据A、B、C、D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教法分层和练习分层,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1.3 资料收集

教师观察学习小组及每个成员的课堂表现,记录教学过程,撰写教学日志,由小组长记录小组讨论内容,组员记录自己学习体会。

图1 选项课分层教学实施方法

1.4 学习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测量评价的方式,对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分析、评价。

2 方案实施

2.1 学习小组的构建

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学帮传带、相互促进”的原则构建学习小组,由A层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解决组内学习问题,协助老师做好教学管理,记录组员行动等工作,小组内成员互相监督课堂学习、练习完成情况,并做好相应记录,提出学习疑问和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详见表3)。

2.2 分层教学的过程

教师教的过程如下。在体育舞蹈恰恰恰铜牌套路中关于臂下右转( Under Arm Turn to R)、手接手步(Hand to Hand)和纽约步(New York)的连贯练习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在这些动作中,加快动作完成速度与提高整体动作连贯性的关键在于什么?这是A、B、C、D四个层次学生都必须搞清楚的动作要领,但却是一个难度较大的A级问题,面向A层学生提出,希望由A层学生带领整个学习小组共同探讨,通过反复练习,体会身体重心的快速移动与转向,从而领会“小节结束与动作结束存在差异性”的动作原理,得出问题答案。

瑜伽初级体式顶峰式(详见图2)技术的关键是展肩、沉腰、收髋、顶臀,这是B层学生突破技术难点的关键。B层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基本条件和肢体控制能力,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技术的关键环节上进行重点的讲解和纠错,采用托、压、推、拉等手法,帮助B层提高动作质量。而D层学生很多关节的柔韧性较差,比如腰椎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肢体的控制能力也较弱。面对D层学生的教学,教师必须加强针对这些关节活动能力锻炼和提高的基础性与准备性练习,以及安排同组学生及时的保护与帮助,以提升D层学生的空间感觉和肢体控制。

3 效果与反思

3.1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性提高

图2 瑜伽初级体式顶峰式

在以往的选项课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参与度参差不齐,往往越是基础良好的A、B层学生积极性越高,越是学习上有困难的C、D层学生越是不愿过多练习,形成三两个学生练得热火朝天,大部分学生消极懈怠的独特的课堂“风景”。在实行分层教学后,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各自的任务和目标,都要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和心得,这样一来,不仅参与课外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激发,课堂学习氛围也大为改观,特别是C、D层学生,也能积极投入到课堂练习、讨论中来,解决了教学组织的现实难题,课堂练习强度(详见表4)得到保证的同时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3.2 教学互动良好,学生学习满意度增加

小组学习给学生之间增加了沟通、交流的机会,提升了课堂有效互动,增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改变了以往学生独自学习,师生教、学分离的情境,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帮互助、协作共进的融洽人际关系。用体育选项课学生学习满意度量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值为0.89,信度为0.83)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学习满意度调查,显示实验班学生学习的满意度显著增加(详见表5)。

4 教学反思

4.1 分层教学的运用范围

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产生的,优势是便于因材施教,所以当班级内学生的差异显著时,是实施分层教学的良好时机。另外,由于分层教学的分层特点,会大大增加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难度,也使教学组织变得复杂而难以操作,因此,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分层,对于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必要进行目标和内容的分层,以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4.2 学生分层的注意点

分层教学的学生分层是实际操作中最难的部分。究其原因,首先在于要有较为科学的分层标准和规则。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往往不体现在技术水平、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等比较显性的、容易定量测评的方面,当学生的个体差异存在于习惯、个性、动机、心理,甚至道德水平等隐性属性上,学生分层的操作就变得非常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相当了解,需要一套科学、严谨并行之有效的分层规则,以合理的划分学生的层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优势。其次,学生的层级划分一定要与学生的自我效能较为一致,自我效能影响运动动机、进取心以及情绪。

5 结语

在体育选项课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课堂互动良好,并能使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成绩显著提升,尤其是对学困层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非常明显。

猜你喜欢

实验班选项分层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