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深度合作下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2020-12-10沙新美王丛明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数字影像艺术设计校企

沙新美,王丛明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第十条“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提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要素参与校企合作”。在方案的方针指引下,学院制定出台《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三年行动计划》,以选好智慧企业为起点,积极与引领行业发展的智慧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建设“智慧”品牌企业学院,以“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合作一个,成就一个”为原则,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开始试点,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改革。

一、专业设置随动一个区域产业

现代职业教育就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我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追溯到2005年随动国家动漫发展战略,开设“动画”专业,2006年影视动画专业分影视、动画两个方向招生。2016年,专业正式更名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也随着产业调整发生改变,面对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开设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并将专业发展与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要求紧密关联,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提高建设质量。专业随动数字媒体行业的数字影像生产领域,随着短视频、直播等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专业设置也随之调整。当下,数字媒体行业呈现出“行业新、要求高、人才缺”的特点。

>图1 岗位能力分解表

>图2 校企双元共同育人

(一)行业新

随着移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短视频、直播、抖音等新媒体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数字媒体设计师、新媒体运营等新职业也应运而生,新媒体平台对数字影像内容的需求激增。

(二)要求高

数字影像内容生产从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到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呈现多维度用户细分态势,人们对数字影像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影像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三)人才缺

随着5G全面应用,全媒体时代到来,数字影像内容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幅增长。近些年,数字媒体行业人才需求增长50%,平均薪资增长50%,根据智联招聘2019年底的数据预测,每1000万人口城市,数字媒体从业人员需求在10万以上。结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校企合作初衷及目标,把专业放进去,把企业需求放进去,把职业教育放进去。专业设置随动一个区域产业,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教材编写、人才输送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二、方案设计随动一家智慧企业

(一)聚焦智慧企业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聚焦数字媒体行业影像内容生产领域的区域代表性智慧企业——苏州方向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于2009年,2017年12月在新三板挂牌,是一家专业数字影像机构,主营业务包括影视制作、直播服务和新媒体矩阵等。作为一家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和话语权的智慧型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及专业的发展指引是具有较深刻理解的。聚焦智慧型企业需求,方案设计随动企业,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真做、实做的重要体现之一。

(二)组建企业学院

苏州方向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伊始,长期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校企深度合作,2017年校企合作获得首批苏州市现代职业教育定点实习企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协同创新,采取知行合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项目融为一体,以技能操作考核与作品评价来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职业素养能力。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找准企业,学院与企业共同成立方向传媒企业学院,将企业领先的全媒体数字影像标准化生产流程引进校园,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聚力智慧服务,生产与教学结合,完成企业生产创作任务的同时,技术人员、教师、学生三方深度互动为主要合作方式,构建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之间快捷、标准、互利的和谐关系,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为了让学生掌握真才实学,学校形成了“现代学徒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全媒体时代数字媒体产业需要,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掌握数字影像内容生产等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工匠精神,成为全媒体影像内容生产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在合作中,学校提供空间,在学院产教园为各专业引企入校,提供了4万平方米的空间来进行校企深度合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与苏州方向传媒与学院合作,学院为公司提供1500平方米的空间,组建企业学院。企业提供设备,企业拥有行业一流的数字电影电视生产流程,公司现有SONY HDC-4300八讯道4K导播系统、江苏地区首台4K直播车、业内顶尖4G背包TVU one 4套。企业学院遵循“生产空间就是教学空间,生产设备就是教学设备”的原则,校企深度融合,用行业内一流的生产设备,提供给学生观摩实操的机会。企业提供真实项目,结合企业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器材操作规范、标准等内容,校企双元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充分利用企业生产真实案例库,实现“真实项目进课堂”。

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混编教师团队,校内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入企业实践工作,参与企业项目,学院聘任企业专家、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堂教学、创新创业、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技能竞赛、教材编写等,形成以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与校内专职教师深度融合,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形成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方向传媒企业学院根据产业前沿与技术进步的要求,引进先进的行业、企业标准,共同商讨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要,将企业的新技术、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以典型产品、典型工作任务来组织设计教学、构建专业特色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表1)

>表1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图3 刘春梅和李薇薇同学现场拍摄取景

>图4 师生查看镜头回放

三、课程开发随动一个典型岗位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发围绕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数字媒体设计师,分析典型岗位需要的N个知识能力点,培养学生“首岗”要求的能力和素养,从而延伸到同类企业、举一反三,拓展到同一类岗位能力要求,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坚实基础。

(一)就业首岗能力

“就业首岗”即是指学生毕业后从事第一份工作的岗位。专业随动苏州方向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需求,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的首岗是数字媒体设计师。该岗位要求能综合利用各种媒介技术,进行全媒体时代影像内容的制作,采用创意策划、数字影像拍摄与制作、剪辑与特效合成、后期包装、全媒体矩阵发布、直播等方式,从事对影像内容的策划、制作、加工、发布等工作,这些能力要求即为首岗技能要求。

(二)岗位核心能力

数字媒体设计师岗位核心能力主要有:

1.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媒介传播规律的研究,使用媒介和受众的分析数据,指导影像内容策划、创作和影像内容在现代传播渠道上的匹配性与精准性;

2.根据需求通过采集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等信息内容,进行策划和编辑,创作出可以精准传播的影像内容;

3.了解全媒体矩阵发布相关规则,通过合适的信息载体将影像内容进行多平台发布,并根据需求提供转播、直播等技术服务。

(三)核心能力对应课程

课程开发随动企业典型岗位。专业的课程开发透彻分析典型岗位需求、具体的岗位能力要求,得出数字媒体设计师的核心岗位能力,有数字影像内容策划与编辑发布、数字影像采集、数字影像剪辑、数字影像后期合成与包装以及录播与直播五个方面。根据岗位核心能力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设置了5门核心课程与岗位核心能力分别对应,如图1所示。

岗位核心能力与对应课程,依托企业的“数字媒体设计师”这一典型岗位,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理实一体,让学生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点,培养学生适应毕业“首岗”要求的能力和素养。表2为核心课程工作任务分解。

>表2 核心课程工作任务分解

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实践创新

(一)围绕企业真实生产过程开展教学

围绕企业典型工作岗位,引入企业真实生产案例,专业结合企业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器材操作规范、标准等内容、企业生产真实案例库引入课堂,实现“真实项目进课堂”,确保教学内容常教常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行业的紧密切合。教学过程紧扣学生就业首岗的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突出的技能专长,分类进行多元考核。教学由老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工作围绕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而展开。在核心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教练员、陪练员、裁判员的角色。教师给学生进行示范练习、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反复训练,教师从旁指导,最后教师点评学生成果,通过这样若干个真实的、具体的真实工作任务的学习,举一反三的练习,让学生熟悉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积累经验、增长职业技能。

(二)校企双元育人的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1.“2+1”学制培养

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的前两年,进行公共必修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的学习,第三年就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课程学习,学生在进行专业核心课程,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进入方向传媒企业学院进行学习。

2.“1+2” 打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指依据课程标准,由教师带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指第一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根据兴趣爱好、特长、今后就业方向,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文体比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青春”系列比赛、创业实践、职业规划大赛、发明专利、发表论文、参与课题研究等活动,学生自身的兴趣和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和综合素养的实践创新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成果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身心发展、竞赛与创新创业、研究项目等。学院对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或成果予以学分认定。

3.“2+2”的现代学徒制

“2+2”是以企业学院为平台,每位学生均安排校内和企业两位导师,课程教学由校企双导师共同完成;学生进入企业学院学习,他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学院的学徒,具有双重身份,学生作为企业学徒进行岗位认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通过企业学院的环境育人,企业生产空间即是教学空间,企业生产设备即是教学设备。以此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通过“校企双导师”与学生的“校企双重身份”,探索“现代学徒制”,促进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图2)

(三)一学生一人才培养方案

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专业课程,学生有600学时的公共选修课程可以选择,这个公选课即是第二课堂内容,学生可根据兴趣、就业规划进行自由选择,学生既可以选择升本的英语、数学课程,选择专业补充的技能选修课,也可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创新创业团队、技能比赛等,以多种方式来获取学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旨在为每一个学生打造一个属于个人的人才培养方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长、成才。

五、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取得的成效

(一)形成了较完善的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始终坚持“专业设置随动区域产业、方案设计随动智慧企业、课程设置随动典型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完善,形成了较完善的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教材、教法上围绕学生需求进行全面的改革。

校企深度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以今年的学生就业情况举例,在当前疫情影响下,不少专业因为企业招聘数量下降及生产恢复的情况,就业质量不高。但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因为专业基础扎实,岗位上工作能力强,受到了相关企业的欢迎,在今年的5月底,就业率已经接近100%,充分印证了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

(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实践项目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苏州交汇点、江苏教育报等多家媒体连续多年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依托“三随动”建设原则,围绕数字影像制作领域“数字媒体设计师”这一典型岗位,分析岗位所需核心能力,开发核心课程,完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依托企业这个大的实训平台,培养了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于5月播出了苏州城市形象宣传片《苏州都挺好》,该片融合苏州古今并进的“双面绣”特色,展示了苏州的形象与文化内涵,该片就是方向企业学院师生共创的。我们从图3中可以看到刘春梅和李薇薇同学现场拍摄取景,图4师生查看镜头回放,最终这组女生拍摄的场景被录用到了该片中,学生姓名出现在摄制组中,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特别开心,项目的成果实践是学校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创新育人成效的佐证。

猜你喜欢

数字影像艺术设计校企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星.云.海》
《花月夜》
作品赏析(4)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浅谈数字影像艺术的发展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江西省数字影像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