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斧为例的设计文化原理初探

2020-12-10李翔曹珺怡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1期
关键词:石器斧子美的

李翔,曹珺怡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引言

文化是人类文明孕育出的重要产物,表达了人类除政治、经济之外的精神活动,并能够通过言行或实际物件进行传承和发扬。而设计是对造物、行事的预先计划,相比文化而言更加理性。人类设计发展到今天,不可能完全追求理性功能而不考虑感性精神。甚至由于感性的精神需求,还诞生出许多生理层面完全不需要的设计,而文化在这些精神需求中是极大的影响因素。

一、文化与设计的内容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不断地思考得到的或抽象或具象的产物,具体包括科学文化、宗教文化、艺术文化等。人类在长期生活中积累经验,经过实践验证得到普遍规律,由此诞生科学文化。而由于科学文化在人类文明初期发展不够,对一些现象的不解与恐惧让精神世界愈发空虚,为了解释一些尚未研究出的现象,消解内心的恐惧与空虚,宗教文化应运而生。同样为了消解精神世界的空虚,艺术文化是人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方式,通过身体的欢愉来愉悦内心,愉目以得书画,愉耳以得佳音,愉口以得美味,愉鼻以得馨香。

设计是由于一定需求,根据一定条件,在进行某事、创造某物之前的预先计划工作。需要考虑最终需求、预期目标,结合投入成本和现有技术,进行合情合理的规划。

二、科学文化与设计的关系

通过词性判断分析可知,“科学文化”是名词,人类产出科学文化;而“设计”是动词,人类主动去设计。由此可以看出其中主动和被动的关系。科学文化是人类长期总结得出的,在未成系统之前,科学文化不是人类刻意为之的结果,而是依据经验得出普遍规律;而设计是人类根据需求的主动行为。同时科学文化与设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

>图1 打制石器

>图2 商周铜斧

>图3 元代小型战斧

>图4 阿舍利手斧

以打制石器为例(图1),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打制石器的改良设计出现和文化萌芽的时间非常接近,从中不难看出设计和文化都是在此前一阶段发展出来的。原始人在一开始使用石器的时候并不能完全意识到石器的作用,但在一次次使用之后发现了石器的威力,这就是经验的累积。无意识的经验累积让人类开始有意识地思考,不断琢磨,将石器改良成更符合需求的样子,由此诞生了设计,而科学文化也在其中逐步被整理出来。在这其中,人类的琢磨探究和实践过程便是设计,而前期的思考和期间的探寻则是无意识中产生的科学文化,在之后的过程中被归纳总结得到系统的科学文化。因此在旧石器时代,科学文化与设计可以认为是同时出现的,并且相互之间是由类似经验相互关联。科学文化是通过总结经验和实践验证得到的,其中设计可以认为是实践验证的过程。

在现代产品中,选取由石器演变而来的斧子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斧子是用于砍削的工具,由斧头和斧柄两个部分构成。对比石器时代,区别最大的莫过于材质的改变。在商代,便出现了铜斧(图2)。在逐渐发现更多材料的同时,也诞生了斧钺文化。在现代,研究发现的材质愈来愈多,比起从前有更多坚硬的新型材料用作斧头和斧柄来适应更多不同的需求。从这段时期的设计可以明确看出,是由于科学文化的进步发展带来了新的设计的可能,通过改变材质来使斧子更能适应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环境。科学文化逐渐由无意识的产生变成系统的归纳研究总结,设计发展到现代,是在发现需求之后依靠科学技术和科学手段来实现设计,科学文化逐步成为了设计的基础。同时,设计的成果也更新了新的科学文化资源库,使科学文化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三、宗教文化与设计的关系

宗教文化相比于科学文化更加感性,是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而主观臆想出的文化形态,最初用来解释某些科学尚未能解释的事物。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人群尤其是统治阶层,运用宗教文化来教化群众,在不同环境中发展从而形成不同的民族习俗,进而影响不同宗教文化下人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设计在其中更多作为被影响的对象,在某些情况下反作用于宗教文化。

以斧子的功能演变过程为例。在中国,斧子最初是用于伐木。新石器之后,斧子逐渐发展成为王权的象征,由于科学文化的发展更改其材料使之显得更加高贵不可侵犯,斧子进入意识形态核心。“斧”在古代最初写作“父”,可见斧子代表着男性家长的意思。同时,斧子也用作为武器,在冷兵器时期一直都被作为一种武器使用。大斧自身过重难以挥动,多为力气较大的壮士使用,在战场中更多见的则是中小型斧子(图3)。斧子在冷兵器时代作为工具到作为武器到如今退出战场仍旧作为工具,可见是科学文化的影响,使其从不便挥动,变成轻巧易使,再被其他武器所取代。而它作为工具后被用于宗教王权象征到最后回归成为一种工具这条生命线,则可看出主要是宗教文化的影响。宗教文化由于政治因素被统治者用于教化民众,斧子的设计目标有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本的利于砍伐木材,转变成展现威严、高贵、不可侵犯,设计的目标和需求被宗教文化改变。同时由于设计中创造了一些用于展现王权的元素、形式,使得民众被其元素和形式所影响,进而反作用于宗教文化,使得宗教文化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加完备,有了自身的符号甚至图腾。

而在约180万年前,在被考古学家认为有着阿舍利文化的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出现的阿舍利手斧(图4),也同样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阿舍利手斧并非实用的工具,而是神圣的对象。斧子是献给神明的贡品,也有民众将小型斧子作为护身符用来辟邪。设计依旧是被宗教文化所影响,改变了需求和目的,因此得到不同的样式和规格。而由于宗教文化的不同需求,使设计出的斧子更加多样化,在展现和丰富了不同的宗教文化特征的同时,也逐步对艺术文化有了一定的影响。

四、艺术文化与设计的关系

艺术文化是通过现实手段来展现现实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的一种感性的表达,是用来表达内心情感的现实产物。艺术有多种表达方式,以视、以听、以味、以嗅、以触,通过可感知的手段展现或真实或虚构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高明的艺术多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心向往之。设计在初期只是为功能所服务,在逐步发展中,发现了某些更讨喜的样式,自此开始有了对美的追求。艺术文化由此诞生,人们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追求美的艺术文化,并在后期与设计相互影响。

以斧子的多种外观特征为例。在英国诺福克有一件几十万年前的阿舍利形手斧,其中心嵌有一块海菊蛤的化石贝。化石贝并未展现任何宗教文化价值,也绝非恰巧位于斧子中心位置,那么最好的解释便是由于对美的追求所进行的设计结果。由此可见,在设计中艺术文化逐渐影响着设计师,让他们除了在努力使产品满足需求之外,有了对美的追求。甚至到如今的许多设计中,如衣服、首饰、包包等,对功能需求弱化,展现了极度趋于美的追求现状。艺术文化影响设计趋向美,同时设计所得的产物也成为一件件艺术品,丰富了艺术文化资源。

>图5 甲骨文“斤”字演变

>图6 金文“斤”字类型

>图7 甲骨文“斤”字、其器、其柄

>图8 金文“斤”字其器、其柄

在中国,斧子的各种外观特征可以通过斧的文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样式而略窥一二。斧子发展之初是由斤作为斧之形,因此“斤”的字形用于表达斧子(图5—8)。斧子的形态特征在中国通过文字记录,在今天看来成为了一个个具有美感的符号,并且蕴含着极大的考古价值,这同样是设计成果中艺术文化的产出。由字形亦可看出设计斧子和设计文字时对美的追求,这亦是艺术文化对设计的影响作用。

五、结语

以斧为例,通过对科学文化、宗教文化、艺术文化这三种重要文化与设计之间关系的探讨研究,结合古今中外设计和文化历史发展,发现了文化与设计的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设计的伊始伴随着文化的出现,在往后的发展中,文化在科学、宗教、艺术等方面,通过对设计师和用户的理性和感性层面的影响,随着相应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同,导向多样化的不同的设计方向。设计所得到的一定成果的产物,则会作为文化的一部分继续发扬和传承,导致设计反作用于文化,形成可持续的闭环。

如今文化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经济、政治、设计发展节奏较快,文化的更新也随之变快,以至于一些较为古老的文化难以得到适当的发展和传承,故而衍生出如今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设计等时代产物。文化对于设计又有了新的意义,设计不再仅仅是为了功能、为了文化内容,设计也开始为了文化本身而存在。同时,文化也因这些设计而变得更容易被大众认知和接受。我们希望文化与设计能在人类的不断发展中保持相辅相成的姿态,碰撞出更美丽的火花,让后人传承并创造出更精彩的未来。

猜你喜欢

石器斧子美的
树和斧子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树和斧子
乔治和他的斧子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