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廷体育文化主题丝巾的设计与研究

2020-12-10娄颖杰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投壶马球蹴鞠

娄颖杰

(河南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一、球类运动主题丝巾

球是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工具,具备了踢、弹、抛、击等各种形式,因此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球类游戏,例如“击鞠”“捶丸”“蹴鞠”等等。

(一)“击鞠”主题丝巾

中国古代的马球称为“击鞠”。关于马球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从波斯传入中原,也有人认为是中国自己的创造,“击鞠”一词最早出现在曹植的《名都篇》中。

马球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唐朝,马球这项娱乐活动最初与军事训练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它也是一种训练骑兵骑术的军训手段。从战国“胡服骑射”开始就已经出现了骑兵,只不过那时马具较为原始,人和马的装备都比较笨重不灵活,难以进行马球活动。到了唐代,骑兵达到极盛,唐太宗时期建立了灵活轻便的轻骑兵,这为马球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且唐代有了更完备的马具,骑手可以在马上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击打动作,打马球这一娱乐活动又反过来提高了骑兵的马术,成为重要的军训手段,因此马球在唐代十分风靡。

笔者设计的丝巾《唐·乐》(图1)主题便是唐代的马球运动,画面中心身穿黄色衣服的就是击鞠高手唐玄宗,围绕在他身边的人是他的官员、嫔妃还有侍从。画面描绘的是众人策马奔驰争夺小球的精彩瞬间。

马球运动在唐代宫廷中十分受欢迎,唐朝的皇帝们都十分喜爱打马球,且技术十分出色,唐玄宗李隆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唐中宗景龙三年春,唐代宫廷马球队与前来迎娶金城公主的吐蕃人进行了一场马球比赛。起初,唐代马球队连连败北,后唐中宗命当时尚是临淄王的李隆基上场,他力挽狂澜最终击败了吐蕃马球队。唐代文献《封氏闻见记》记载了这场比赛,“玄宗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

丝巾以唐代宫廷马球运动为主题,画面再现了当时激烈比赛的盛况。在色彩上运用了大面积的明黄色,明黄色象征宫廷的尊贵。丝巾小面积运用了紫灰色,紫色与黄色互为互补色,紫灰色的加入让色彩对比更鲜明,更容易突出主题。除此之外,少量蓝色、玫红和绿色的点缀让丝巾更具时尚感,更加适合现代人佩戴。丝巾画面正中心的浅灰色背景,既可以使整个画面的色调更加协调,又可以突出骑马击球的这一组人物。丝巾画面中马匹的颜色大多是浅色,这样不会太过突出,可以与丝巾整体色调相融,中心偏左的马用了黑色,使视觉有了中心点,并且重色的出现也可以压住画面,使画面在视觉效果上不至于出现失重的现象。

在构图上,画面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一组人物放在了画面中心,四个角的人物动态或眼神都朝向中心,使画面有凝聚感。丝巾右上角和左下角的内容相互呼应,描绘的是队员看守球门,丝巾上下左右边缘的中间点缀的是唐代的结纹,四周几何图案的运用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现代感。

马球运动深受宫廷人士的喜爱并传播到民间,在中国古代社会十分流行。在唐代马球运动还曾传到了日本,但是自唐代以后就开始从顶峰走向衰落。如今在一些绘画作品中,还是可以见到马球这一运动项目的身影,例如《明宣宗行乐图卷》中就有打马球的活动。笔者以此为主题设计丝巾《争夺》(图2),丝巾画面描绘的是明朝宫廷中马球比赛的场景。

在色彩上以中国颜色明黄与松绿为主,其中点缀少量粉蓝和浅粉,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感觉,既展现了宫廷风又具有时尚感,适合现代人佩戴。丝巾底纹的图案是明代特有的瑞鹊衔花锦的纹样,是对佩戴者吉祥美好的祝福,画面中心主体物的轮廓线运用了橙红色,可以提亮马匹的白色又可以使中心人物更加突出。在构图上,画面中心倾斜旋转的直角结构与马球比赛球门门框上的结构相结合,作为丝巾的骨架同时又突出了主题。

(二)“捶丸”主题丝巾

纵观体育史可以发现,一项体育运动可以引发出另一项体育运动,比如橄榄球是由现代足球发展变化而来,唐代的马球运动演变出了驴鞠,还产生了一种不骑驴或者马,拿球杆徒步打的球类游戏,叫“步打球”,与当今的曲棍球十分相似,步打球发展到了宋代则出现了一种叫“捶丸”的击球游戏。“丸”指球,“捶丸”就是用棍打球,也是最早的高尔夫球。捶丸这一体育运动发展到了元代,已经十分成熟了,并且出现了一本论述捶丸的著作——《丸经》。

>图1 《唐·乐》

>图2 《争夺》

>图3 同心

>图4 《中!》

>图5 紫禁冰嬉小方巾

捶丸和其他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一样,都把道德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胜负不是最重要的,游戏的目的在于修身养性,需要做到“胜负不动于心”。因此,在进行捶丸游戏时,要做到屡胜而不傲,屡败而不怒;心要静定,志欲宁适,气要温和,体要安舒,容止端庄,语言简当①。

许多帝王也十分喜爱捶丸这项运动,例如宋徽宗、金章宗、明宣宗等。笔者设计的丝巾《同心》描绘的正是明宣宗朱瞻基捶丸的场景(图3),除捶丸游戏外,丝巾画面中还出现了蹴鞠,两者都属于球类运动。

(三)“蹴鞠”主题丝巾

蹴鞠类似于现在的足球,在宋代由于马球的衰落使蹴鞠运动盛极一时。在宋代的蹴鞠比赛中,竞争性较少,表演和娱乐性的内容较多,到了明代开始衰落,为了防止军人沉迷娱乐,军心涣散,明太祖下令整治军纪,“在京但有军官军人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手;蹴圆的,卸脚;作买卖的,发边远充军”,这对蹴鞠运动有一定的影响,但这项百姓喜闻乐见的有着很深厚基础的娱乐运动并没有被一道圣旨所彻底断绝,后又渐渐继续开展起来,明朝有一些皇帝也十分喜爱蹴鞠,例如朱瞻基、朱厚照等。丝巾画面中心穿着明黄色衣服的人正是朱瞻基。

丝巾在构图上,属于方圆式构图,丝巾底纹由许多小球组成,画面中心最大的圆形也是古代鞠的造型,更切合主题。在色彩上以粉色为主,小面积明黄、浅蓝等颜色可以使丝巾看起来更有朝气,同时也适合年轻的女性佩戴。

丝巾名为《同心》指的是虽然和古人身处的时空不同,但对于体育运动的喜爱之心是一样的,对于比赛中所坚持的体育精神,所推崇的道德品质,无论古今也都是一样的。

二、田径运动主题丝巾

中国古代的跑、跳、投等田径活动,是军事训练的一部分,较少作为民间的娱乐活动。其中有一项运动在古代上层社会十分流行,一种以“准确性”为核心的游戏——投壶。

进行这种比赛的人,需要站在一定距离,将去掉箭头的箭投入酒壶中,投入多者胜。这种文雅的游戏是从射箭演化而来。在古代,射箭不仅是打猎的手段还是一项基本的战斗技术,早在奴隶社会的西周时期射箭就成为了成年男子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但是射箭要射得准训练起来十分辛苦,对于奴隶主阶级来说难以忍受,于是他们想到了用酒壶代替箭靶,以手投替代拉弓,既好玩又轻松。

在明代关于投壶还出现了不少著述。明末侯珦《投壶奏矢》中提到当时投壶的投法有140多种,投壶技法出现了不少创新之处。笔者设计的丝巾作品《中!》(图4)描绘的是明代皇帝朱瞻基观看射箭和亲自下场投壶的场景。丝巾在构图上属于散点式构图,人物动作神态各异,分布有序。丝巾中心的图案是明代连环锦纹杂花锦上的纹样,背景上的波点为丝巾设计增添了几分松快感。丝巾以绿色为主,搭配纯度较低的红和明度偏高的黄,使画面主次有序。

投壶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修身养性,它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礼仪,宋代司马光说:“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何以言之?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波流散,所以为正也。中正,道之根底也。”将丝巾设计与传统体育运动相结合,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滑冰运动主题丝巾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大,到了冬季,北国上下千里冰封,一片洁白。生活在北方的人们掌握了滑冰的技能。滑冰的起源现不可考,早在宋代,皇帝就很喜欢滑冰这项运动,明朝时,冰嬉就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

清朝是冰嬉发展的黄金时代,既是娱乐活动也是军事操练,从东北到关内,从宫廷到民间,冰嬉都十分盛行,是清朝历年的冬季“保留节目”。当时冰嬉的活动主要在西苑太液池(今北海),有时也在中海举行②。项目有冰上射箭、冰球赛、速滑、单人花滑等等。

清朝乾隆皇帝写的一篇《冰嬉赋》中引言里提到:“国俗有冰嬉者,护膝以芾,牢鞵以韦,或底合双齿,使啮凌而人不踣焉;或荐铁如刀,使践冰而步逾疾焉。较东坡志林所称更为轻利便捷,惜自古无赋者,故为赋之。”

在淘宝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售卖的这款紫禁冰嬉小方巾(图5),以《冰嬉图》为灵感,画面描绘的是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的盛况。画面中的滑冰者表演着不同的技能,如金鸡独立、猿猴献桃、转龙射球等等。丝巾的色彩以黄、橙为主,点缀少量橙色的互补色——蓝色,这样的色彩搭配更现代,做到了将时尚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国运盛,体育兴,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对中国历史中悠久的体育文化开始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设计师们选择以此为题材进行丝巾设计,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设计师们应扎根民族文化并不断创新,让中国风吹向更远的远方。

注释:

①任海.中国古代体育[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33.

②杨向东.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191.

猜你喜欢

投壶马球蹴鞠
用藏品换投壶
投壶博弈 乐而不厌
——唐三彩投壶
“投壶”大作战
浅谈中国古代蹴鞠的起源与兴盛
我国蹴鞠的起源与发展及消亡研究
知否,知否,马球运动的前世今生
青少年冰壶运动员投壶训练方法研究
历史上有一个大转折点是谁决定了古代足球的兴衰?
新疆发现中国最早马球实物
王室成员掀起马球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