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视角下国产儿童动画定位探析

2020-12-10蒋琳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动画片家风美育

蒋琳

(广州工商学院 美术设计系,广州 510850)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形容景美、人美的辞藻华丽的诗句不胜枚举。诗词之美贵在意境。如何让小朋友感知自然美、诗词美乃至心灵美,美育则是使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追求美的有效手段之一。

人口学依据人口年龄结构理论,将少年儿童年龄定为14岁以内。这时期的他们正慢慢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格林说:“教育意味着开启一种新的看、听、感觉、行动的方式,意味着培育一种特殊的反思与表达。而审美教育正是这种实现人的完整教育,实现人的认知、知觉、情感和想象完整发展的教育”。因此,运用美育理论对儿童动画重新定位,把动画片作为传播美育的媒介,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二者互利共赢,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为创作出更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提供了借鉴意义。

一、审美教育概述

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下,社会正在进行一场人才地位的变革,慢慢出现重技术轻人文、重数理化轻德智体的现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的重要性再一次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美育作为一种化育,能使人获得情感的陶冶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最终促进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借助多种多样的审美媒介,培养鉴别、欣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对思想情操、生活趣味、性情与心灵的陶冶和塑造的目的,使人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完成全面的素质教育。这也就是说施教者结合时代美学、技术的发展,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气质作用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形象中,呈现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与对完美形象的理解,从而影响受众思维、内涵与性格的培养。

儿童动画片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多重角色:闲暇时光的陪伴者、正面价值观的引导者、新世界的传播者,但国产动画片却存在诸多问题:暴力的动作场景、言语表达缺失、价值观有失偏颇等,这些问题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帮助儿童构建一个符合他们认知并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念、人生观、世界观的动画世界,势必要把国产动画的表现方式、角色塑造、人物对话等与美育理论相互融合。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真正融入到动画创作的实践过程之中,以此提升儿童乃至青少年对美的认知,进而希望能在欢乐的气氛中做到“寓乐于学”。

二、国产儿童动画中培养美育的路径

儿童动画是动画创作者以儿童的视角审视动画内容、语言与表达方式,符合儿童思维,适合儿童发展的动画。因而,以儿童为受众目标,以动画片的动画角色形象、语言以及故事主题方面作为辅助手段,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的美育。

(一)动画角色形象方面

近年来,《超级飞侠》《熊熊乐园》《萌鸡小队》等国产动画深受儿童喜爱,产生了很多性格各异、特质鲜明的动画形象。动画角色形象是动画角色在故事情节的衬托下其外在造型与内在情感和思想的综合表现体。它一般由外在形象与内涵两部分构成。外在形象一般包括服饰、道具、造型等外在表现元素。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头上扎着两个小揪揪,额头有平刘海,本是可爱的造型,眼睛却画着烟熏妆,带着黑眼圈,双手插在裤腰上;内涵表示角色的性格、气质等,外部造型显示哪吒是一个混世魔王的样子,脱离了那种约定俗成的乖巧、懵懂、可爱的儿童形象。

动画角色形象表现千姿百态,展现创作者为匹配剧情以及角色性格,推陈出新,产生新奇的视觉效应。像“熊”在《熊出没》《猪猪侠之不可思议的世界》《小熊咘咪》等动画片中根据角色性格各异,对同一类型的动物在动画形象设计中采用不同的装扮(表1)。千姿百态的角色形象进一步拓宽了儿童对同一实体动物不同表现方式的认知,并促使他们在脑海中逐渐形成自己对形象美、性格美的认识,慢慢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与审美趣味。

>表1 关于动物“熊”的角色形象(表自制)

(二)动画角色语言方面

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虽千差万别,但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语句;而语句是由“语音”“语义”“语法”“语气”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这四者共同构成语言,缺一不可。角色的抒情达意、情感变化与人物关系乃至故事的起承转合均通过语言来完成,同时其也是丰富画面关系并为动画增加趣味性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深受儿童喜爱的《粉红猪小妹》,在语言表达上注重礼貌用语与正面引导:“晚安,妈妈”“你好,苏西”等礼貌用语;在《煎饼》这一集故事中,猪爸爸说:“猪妈妈可以把煎饼翻得更高些”,猪妈妈回答“猪爸爸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而后猪爸爸更是主动翻了一个。猪爸爸言传身教,在示范中鼓励孩子们自己体验生活,探索新鲜事物。角色语言作用于儿童观众,儿童又通过受影响的语言付诸在生活实践中。动画角色语言帮助儿童释放情感表达与语言表达,建立儿童相互之间、儿童与家长之间正确用语的相处模式,正面引导儿童的语言美、人格美、心灵美的建设。

(三)动画故事主题方面

近几年,教育类、童话类、历史类、科幻类等题材层出不穷,国产儿童动画犹如雨后春笋般肆意发芽、生长。一部动画由定量的剧集组成,而每一集的小故事有特定的故事主题进而展开故事内容,故事主题烘托角色性格、品质,三者相融相生。针对儿童的发展思维,像勇敢、互助、坚强等品质太过宏观,也不易理解,犹如那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无法运用概念、理论的方式让儿童理解透彻;反之,运用讲故事的手法层层深入,便于儿童对这些品质的理解与接收,最后儿童也渐渐被动画片的内容同化。

审美教育是人格教育的观点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其中不同的只是中西方对人格的理解略有差异;西方人理解人格含义更宽泛一些,除了指道德品质,还指人的个性、性格,而中国人的人格概念则基本上与品德同义。《小公主苏菲亚》第三季29集《一次难忘的收获》中各位同学以不同喜好为养料培育出独一无二的魔法树,其中苏菲亚因喜欢结交朋友而使魔法树开花,并帮助德斯蒙德解决遇到的困难,体现苏菲亚主动帮助同学、鼓励同学突破自我的良好品行。儿童会因为热爱动画角色,而在生活中效仿其言行、举止,甚至会在心里对角色进行升华,从而影响自己的审美选择与判断,以角色的品德为标杆影响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国产儿童动画定位探析

审美教育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但是又不同于生理快感,而是一种精神的愉悦,而这种愉悦是通过耳濡目染,慢慢在心里生根发芽。通过国产儿童动画片进行美育,旨在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构建审美理想。而要想达到上述目标,最关键的在于国产儿童动画如何定位。因此,为积极有效地培养美育,国产儿童动画要在故事取材、故事内容与形象表现方面,拓宽儿童的认知领域,接触新颖的表现形式,进而引导儿童探索未知之美。

(一)优化家风故事,游戏与教化并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问题。提倡弘扬优良家风、树立社会榜样、践行家庭美德。《中国古代生活词典》认为:“家风指一个家族的传统风习而言,是在家长或主要成员影响下自然形成的、潜移默化的传统习惯和生活作风”。家风是精神风貌、品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是无形的、捕捉不到的。但家风的树立是通过身边一件件具体的事,感染、熏陶、教化周围的家人。精选家风故事,融入当代审美、文化表达与接受的方式,通过删减、选取、增设、融合、优化、归整,塑造一个全新视角,把故事内容进行打散、重构,重新包装再呈现给观众。一如2019年获得“最佳改编动画电影奖”《白蛇:缘起》,是在人们对白蛇与许仙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改编,讲述白蛇与捕蛇村的阿宣从相识、误会、相恋之间的故事,在市场上获得票房与赞誉双丰收。

针对以儿童观众为市场的动画片,墨守成规的家风故事改编无法获得他们的喜爱。游戏类型多种多样,从互动类游戏如躲猫猫、老鹰抓小鸡再到竞赛评比游戏等,游戏的互动性、趣味性、未知性深受儿童喜爱。游戏法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时常在课堂教学、心理干预以及给较小儿童问诊时看到他们的身影。为迎合儿童的喜好,在动画创作初期,调整家风故事叙事方式,提倡游戏的代入,以游戏带教化,共同谱写儿童动画的创新篇章。

(二)糅合儿童认知发展,分阶段创作精品动画

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是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具权威的理论之一。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思维方式有质的不同,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划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表2)。由于儿童的生理发展以及学业压力等原因,一般处于3~9岁(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充满好奇心,世界似乎为他们开启了另外一扇窗户。

>表2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表自制)

动画片从“量产”到“精品”的转变,意味动画市场、国家政策的转型,精品动画已然成为国内动画与观众市场的新导向。精品动画不单单指制作精良、投资力度大、市场反应好、故事内容正面,更是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创作不同需求的动画。在最初的前运算阶段,儿童动画通过运用符号化图像与斑斓的色彩表现事物,抓住儿童的眼球与注意力,并且应用直线思维阐述故事内容,设计趣味性与新奇性叙述方式。在具体运算阶段,因儿童已慢慢具备对具体实物的逻辑思维,儿童动画的创作空间扩大,创作表现形象多样化;但要注重对事物保留多样看法的引导,尤其在剧情转折处要加以铺垫与陈述,角色不是非好即坏,应通过故事主题烘托角色性格的丰富性。

(三)聚焦民间艺术,创新动画表现形式

早期中国动画形式多样,有水墨动画、木偶动画、剪纸动画、皮影动画等,其中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动画的代表作之一,大力挖掘中国特色的表现方式,运用中国传统水墨表现技法与风格,展现蝌蚪形象与场景布置,这为后期的国产动画提供了借鉴。而现今,国产动画大部分采用西方动画的表现手法,角色形象生动,动画场景色彩艳丽效果精美。但这种画面表现方式更趋向与国际接轨而缺少了中国特色。

民间艺术是民众自己创造的,是具有自用和自娱特点的艺术形式。中国地大物博,同一类型的民间艺术都具备地域性、多元性等特质,如我国木版年画历史悠久,产地遍布全国,最有名气的当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但在制作顺序、构图形式、人物刻画、色彩寓意方面各不相同。动画创作者可深入挖掘当地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提取其中的色彩搭配、造型刻画,运用于动画片的角色形象塑造与动画场景设置中。

四、结语

动画片是儿童最喜爱的梦幻世界,它具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五彩缤纷的形象设计、有趣欢快的故事内容,让儿童们为之痴迷。大量研究表明,动画片能成功影响儿童的日常选择与判断,甚至能影响儿童们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把动画片与美育相融合,国产儿童动画创作的定位应从优化家风故事、糅合儿童认知发展、聚焦民间艺术方面考量,创造出集“乐”与“学”的目的于一体,勾画出一个积极、有趣的动画世界。

猜你喜欢

动画片家风美育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家风伴我成长
推荐一部动画片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