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0-12-10陈仕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导针股骨颈患肢

陈仕宏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

0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出现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表现,股骨颈骨折是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的骨折疾病,通常是由于外力骨折致使的。中老年患者由于原本身体素质低下,自身存在多种疾病,因此出现股骨颈骨折后的伤害更加明显,甚至可能直接致死。目前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疾病的原则在于积极促进骨折愈合,尽可能减少后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大量临床数据显示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此类疾病的表现较为有效,为探寻其切实效果,特别选取我院98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特别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中22例男性,28例女性,年龄48~82周岁,平均(62.54±2.59)周岁;观察组48例中21例男性,27例女性,年龄 50~80周岁,平均(61.98±2.61)周岁,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比较有可比性,P>0.05。

1.1.1 纳入标准

(1)患者年纪≥48周岁;(2)具有明显外伤致病表现;(3)患者以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1)严重精神疾病难以有效沟通,术后依从性差的患者;(2)对于本次空心钉内固定术具有禁忌证患者;(3)伴随恶性肿瘤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使用保守治疗,患者入院后应当进行绝对卧床静休,在患者患肢处穿丁字鞋进行固定,进行此类治疗的患者应当排除其他并发症和严重损伤,伤势相对轻便可以使用此类方式进行治疗,如若股骨骨折后无明显位移,则可以使用持续性皮牵引,然后在治疗7周左右便可进行影像学检查。但是在长时间的保守治疗过程中需要观察褥疮、肺部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出现。

观察组48例患者则使用空心钉内固定术:(1)根据患者情况使用全麻或者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处理,患者采用仰卧体位,患肢固定于骨科牵引床,然后在患侧的臀部放置软垫,使其微微抬高。先牵引患肢使股骨颈骨折端复位,C型臂X光透视机证实复位满意。(2)从患者髋关节位置大粗隆外侧壁下进行纵行切口约3.0~5.0 cm,显露大粗隆外侧壁,使用导向器将导针呈“品”字型攻入股骨颈进行定位,再次透视证实导针位置理想。(3)根据导针位置套入直径7.3 mm空心拉力螺钉(生产厂家:天津正天公司),然后进行拧入固定,透视了解螺钉植入正确,顶尖距合适,确保稳定之后即可退出导针;(4)手术结束后应当穿着钉子鞋进行固定,减少患肢旋转力量。并且需要进行预防感染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尽早进行肢体不负重活动,防止下肢血栓及肌肉萎缩,尽早恢复关节以及肌肉功能。

1.3 效果判定

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当使用Harris评分(髋关节疗效评分)对患者关节进行评定;然后对最终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统计,总有效率=(有效+好转)/总例数×100%;并且使用SF-36量表(健康调查简表,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对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3-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较为相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一定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使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83%,远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观察组患者在SF-36量表各项评分中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s, 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56.36±2.31 71.65±4.62观察组 48 56.29±2.29 85.06±7.06 t 0.151 11.170 P 0.881 0.000

3 讨论

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骨质疏松的可能原本就高于年轻人,并且其神经反应迟钝,在出现突发事故的同时很难进行有效应对,老年患者髋关节周围肌群也开始退化,难以有效保护骨骼,以上因素均是中老年患者高发股骨颈骨折的因素,因此增加此类患者的治疗干预,保障预后是很有必要的[5-6]。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n(%)]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s, 分)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s, 分)

组别 例数 生理职能 精神健康 情感职能 躯体疼痛 社会职能对照组 50 48.65±6.42 48.50±6.54 45.18±5.37 46.28±5.03 39.91±4.71观察组 48 68.49±9.41 70.91±9.02 70.06±8.41 73.15±7.61 74.01±7.49 t 12.236 14.123 17.376 20.514 27.09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本次研究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疾病过程中使用了空心钉内固定术,此类治疗方式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治疗,以往治疗此类疾病是根据患者病况选择治疗方式,保守治疗仅适用于骨折较轻,且并发症不严重的病症,但是由于其固定不够牢靠,且卧床时间极长,容易增加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之中常使用手术治疗[7-8]。而手术还有一种常见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但是因考虑关节远期磨损后需要翻修,加之费用高,手术创伤和风险大,适宜人群也较少。而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空心钉内固定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增加患者活动。空心钉内固定术具有以下优点:(1)切口小,创伤小,极大程度上避免了长期卧床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2)相对长期牵引及丁字鞋固定而言,能够有效固定,很少出现骨折再次移位;(3)螺钉在固定的同时还具有加压作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9-10]。

综上所述,使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较为显著,极大的减少了股骨颈骨折患者后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保障髋关节功能,增加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

猜你喜欢

导针股骨颈患肢
关节镜下空心钉治疗青少年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激光定位导航系统用于辅助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置入术的实验研究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新型股骨头髓钉倾斜角测量器的设计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